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

2023-08-10 14:32张姣
食品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染液沙门金黄色

张姣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食品安全性、食品营养性和食品感官要求是食品质量的基本要素。“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质量安全的检验需要从实际出发,运用严谨、科学、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食品微生物检验,需从食品生产的工艺环节入手,联系“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从生产人员、生产设备、原辅料、包装材料、制备方法、生产储存环境多方面入手,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病原微生物(致病菌)、霉菌及其毒素。其中病原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质量安全入手,阐述如何从技术层面确保食品受病原微生物污染情况在可控范围内,从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现代食品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要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对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尤其重要,成为食品检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病原微生物(致病菌)、霉菌及其毒素,其中病原微生物检验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内容。其中部分病原性微生物可通过食品被污染或通过细菌的代谢产物-大量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该种中毒常以急性过程为主要特征,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在食物中毒原因中,排列第一。以动物为食品原料的食品最常见,具有季节性明显,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病死率因中毒病原而异,常见为肠道致病菌等特点。本文将针对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从生物学概述、检验方法、结果与报告几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沙门菌检验

1.1生物学概述

沙门菌属是寄生于恒温动物肠道,一大群生化反应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需氧、无芽孢、有鞭毛,有运动能力,能有规律地发酵葡萄糖并产酸产气。

沙门菌属种类繁多,少数只对人致病。可导致人类疾病有伤寒、副伤寒、集体或单发性食物中毒。在细菌引起食物中毒案例中,由沙门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常是第一或第二原因。

食品中沙门菌的定性检验方法有五个步骤:前增菌(非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增菌→平板分离→生化试验鉴定到属→血清学分型鉴定。

目前食品中的沙门菌检查方法为GB4789.4-2016,报告25g/mL食品中是否检出沙门菌。

1.2检验方法

1.2.1前增菌

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 mLBPW中,注意不能均匀分布于稀释液的样品需用无菌均质杯/均质袋或匀浆仪,以8000-10000转/分的速度,均质1-2分钟,即保证样品中微生物均匀分布于BPW中。若样品为液态,则振荡混匀即可。于36±1℃培养8-18小时。

如为冷冻产品,需提前解冻。条件为45℃以下,不超过15分钟。

1.2.2选择性增菌

经过前增菌,食品中微生物均大量繁殖,包括除沙门菌和其他种类微生物均迅速繁殖。但沙门菌往往是食品所含细菌中的一小类,沙门菌外大量其他菌群甚至会干扰沙门菌的检出。故为了排除非沙门菌菌群干扰,需要对前增菌的培养液做选择性增菌。方法为:轻轻摇动前增菌的培养液,无菌吸管取1mL,转种有10mLTTB的无菌试管内,于(42±1)℃培养18-24小时。同时,另取1mL,转种于有10mLSC的无菌试管内,于(36±1) ℃培养18-24小时。TTB和SC均为选择性增菌液,只适合沙门菌生长繁殖。

1.2.3选择性平板分离

经过选择性增菌,如TTB和SC培养液由澄清变为浑浊,则说明培养液中大概率有沙门菌生长繁殖。此时分别用接种环移取浑浊的SC增菌液和TTB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下列选择性平板: BS、XLD、HE、沙门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其中,BS为必选平板,XLD、HE、沙门菌属显色培养基平板可任选其一。四种平板培养基均为沙门菌鉴别培养基。置于(36±1)℃培养,所有平板中,除BS琼脂平板培养40-48小时,其余平板培养18-24小时。观察培养结果,如各个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则判断为阴性,无需进一步实验;如各个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根据沙门菌在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进行是否污染菌为沙门菌的初步判断。

1.2.4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所用培养基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接种菌落至营养琼脂平板的目的为分离纯化,为血清学分型鉴定做准备。在生化试验中,沙门菌属的反应结果应与相应结果符合。

1.2.5血清学分型鉴定

符合上述生化反应特征者,用沙门菌多价血清进行鉴定。若血清凝聚,则诊断为该种沙门菌。

1.3结果与报告

结果报告描述为:25g或25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沙门菌。

2.金黄色葡萄球菌

2.1生物学概述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大多数是非致病菌,少数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各种化脓性疾病和葡萄球菌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致病菌。食品受到葡萄球菌的污染,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

2.1.1形态及染色

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无芽孢、鞭毛,呈葡萄串状分散排列,故涂片时切勿涂片太厚。革兰染色阳性。

2.1.2培养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低,需氧、兼性厌氧条件均可生长。有高度的耐盐性,在10%-15%NaCl肉汤(高盐肉汤)中生长良好。

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菌落周围形成β溶血环。在Baird-Parker平板上生长时,菌落呈较小灰黑色,在其外层因产生蛋白水解酶有一透明带。

2.1.3生化特性

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菌株能液化明胶,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甘露醇,产酸,不产生靛基质。

2.2定性检验方法

2.2.1样品处理

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的特征。方法如下: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7.5%氯化钠肉汤中,注意不能均匀分布于稀释液的样品需用无菌均质杯/均质袋或匀浆仪,以8000-10000转/分的速度,均质1-2分钟,即保证样品中微生物均匀分布于7.5%氯化钠肉汤中。若样品为液态,则混匀即可。

2.2.2增菌和分离培养

将上述样品匀液于(36±1)℃培养18-24小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其高度耐盐性,在含有7.5%氯化钠的肉汤(高盐环境)中应旺盛生长,培养基应呈浑浊。故如高盐培养液由澄清变为浑浊,则说明培养液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繁殖,但仍需根据培养特性做进一步检验:

将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到Baird-Parker平板,(36±1)℃培養24-48小时。同时将上述培养物划线接种到血平板,(36±1)℃培养18-24小时。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菌落较小,颜色呈较小灰黑色。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有β溶血环的较大菌落。上述实验结果基本可判定样品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严谨性决定检验结果需进一步检定,故挑取上述菌落进行染色镜检和血浆凝固酶试验。

2.2.3鉴定

2.2.3.1革兰氏染色法染色镜检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原理如下:

结晶紫作为初染液先将所有细菌染成紫色,染色时间1分钟。由于菌体和染液结合不够紧密,故碘液作为媒染液,使菌体和结晶紫结合更加紧密,不易被乙醇脱色,染色时间1分钟。乙醇脱色(30秒)步骤开始,菌体颜色出现分化:革兰氏阳性菌因为细胞壁厚,初染液结晶紫被牢固的保存于菌体内,使细菌保持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因为细胞壁薄,初染液结晶紫很容易被脱色液乙醇洗脱,故使菌体呈现无色。最后复染液沙黄作用于菌体,革兰氏阳性菌依然保持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染成红色,染色时间1分钟。

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结果为红色革兰阳性菌,球形,排列呈葡萄球状。

2.2.3.2血浆凝固酶试验

挑取Baird-Parker平板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

2.2.4结果判定

在血平板、Baird-Parker平板的菌落特征、镜检结果均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征,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结果,可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果报告描述为:25g或25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沙门菌。

猜你喜欢
染液沙门金黄色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组分染液浓度快速检测方法
苏木红/栀子黄/靛蓝染色天丝水刺非织造布初探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那一抹金黄色
那一抹金黄色
金黄色
江西省零售畜禽肉中分离的136株沙门菌血清学鉴定与分析
退色疟原虫血片标本的不同复染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