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开展途径

2023-08-10 18:04许群石晶晶
高教学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开展途径发展现状高校

许群 石晶晶

摘  要:发展性心理咨询正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与障碍性心理咨询相比,发展性心理咨询在咨询目的、对象、方式、内容及主要工作任务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点。根据目前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现状,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包括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阶段指导与全程跟踪相结合及建立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等。

关键词:发展性心理咨询;发展现状;开展途径;高校;心理咨询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S2-0070-04

Abstrac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basic mod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universities. Compared with remedi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ounseling purposes, objects, methods, content, and main task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universities, the ways to carry ou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ainly include building a highly qualified faculty team, combining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ombining individual counseling with group guidance, combining stage guidance with full-course tracking, and establishing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orkstations.

Keywor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developmental status; ways to carry ou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odel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态,个体健全的心理品质是其成才的基础。在全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心理咨询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其他社会上专门机构的心理咨询有所区别,其具备教育属性。根据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大学心理咨询工作的目的,从仅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转向了发展性的心理咨询,使其转变为一种以全体同学为中心,通过服务性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因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特征、主要任务、发展现状及其实施路径,从而更加明确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工作的重难点和方式方法,为提升高校心理咨询的实际效果和针对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  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及其特征

根据咨询内容进行分类,心理咨询通常可分为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两种模式。前者指的是针对各种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向其提供心理援助、支持、干预和治疗,以消除其心理障碍,使其心理状况朝着一个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而后者则是根据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帮助每一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圆满地完成自身的心理发展课题,并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冲突,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开发自我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1]。相对于障碍型咨询,发展性咨询的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1)从咨询目的来看,发展性咨询以促进个人成长、学习与发展为核心。高等教育发展性咨询的目标是协助年轻人认知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并在自我中寻求协调。学习并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其还包含要让大学生学会生活、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及会自我管理。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其包含了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2)从咨询对象来看,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心理基本健康、没有明显心理冲突、能够基本适应环境的大学生,帮助这些大学生解决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在恋爱、学习、生活、人際交往和求职过程中遭遇现实困境,但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的学生;二是对潜能的挖掘,个性的改变、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及自我提升有更大追求的学生;三是对如何规划未来生活、职业发展、求职就业、情感婚姻和性问题等感到迷茫或困惑的大学生。因此,在高校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工作本质上是为普通大学生的心理适应和发展服务的。

3)从咨询方式来看,发展性心理咨询形式多样,除了比较常用的一对一的个别咨询方式之外,其还经常采用集体辅导、小组咨询的方式,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小组活动等也都是发展性咨询通常会采用的方式。

4)从咨询内容来看,在高校开展发展性心理咨询,其重点在于: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使其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气,养成良好性格;二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和确定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特征,从而使其能够科学地、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四是自我提高,主要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和自我完善。

二  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任务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发展性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任务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大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增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种对自己的身心活动和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和觉察。其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和能动性,对个体人格的构成和发展起着调节、控制和矫正的作用。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层面,主要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种成分。作为青少年的大学生,其自我意识呈现出如下特点。自我形象较为完整,自控力得到加强,心理体验深刻、敏感、细腻。然而,他们在“理想我”和“現实我”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冲突;对独立的向往和依赖性之间的对立;自我封闭和期待被了解的心态之间的冲突;性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的矛盾及情绪情感上的矛盾。以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他们的心理矛盾冲突为依据,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健全自我意识,即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健康发展。

2)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使其懂得如何去应对失败。挫折是指个体基于某种需要而产生满足需要的动机,并在致力于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干扰与阻力,使动机得不到实现,因此感到失意、烦恼、沮丧等。通常来说,挫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体处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中,即妨碍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需要的状况或事件,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情境,也可以说是挫折源。二是指当个人面临挫折情境时,由于困境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即所谓的挫败感受或心理挫败。其是人类从心理未成熟期到成熟期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在遇到挫折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地指导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挫折,如何正确地认识挫折,如何正确地调节自己,避免出现错误的举动,增强大学生的“免疫力”。

3)加强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在倾向,表现为能力、情绪、需求、动机、态度、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综合,是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人身心组织,具有个性化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其主要特点。心理学家 Erikson提出,人在各个时期所要面临的发展问题也是不尽相同的,称之为“心理社会困境”。他认为在成人早期(19~25岁)的大学生所面临的危机,就是角色统一—角色混乱和亲近感—孤独感。只有处理好了这两种问题,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能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责任;是拥有真实的自我,真正实现个人价值的需要。

三 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现状

1)咨询理念:消极心理干预仍然占据着主流。2017年底,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2]。由于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数量十分有限,再加上近年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社会安全事故不断增多。因此,在实践中,高校仍然无法避免地将较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身上,侧重于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处理,而对一般学生的心理重视程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2)咨询需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存在着显著的规律性。首先,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共性,其表现形式包括新生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情感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就业择业问题和自我发展问题等。其次,不同年级大学生所面对的心理问题在类型、侧重点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与规律性。比如,适应问题主要集中在一年级学生身上;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较多;大四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更加突出。鉴于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形式特点,其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根据不同年级的发展主题或不同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咨询。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小组咨询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的团体人际环境中更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3)咨询队伍:专业教师不足,心理咨询人员短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高校应按师生比不低于1∶4 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但是,很多高校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人数远远无法适应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除了专职的心理教师之外,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一支队伍。然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十分繁琐,而且大部分的辅导员不具备心理学相关知识背景,没有熟练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在开展心理辅导的时候,其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4)咨询认知: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误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重视,他们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积极地向专业人士求助的情况日益增多。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不明白心理不健康和心理异常的区别,他们将心理问题视为胆小怯懦的一种表现,认为进行心理咨询是一种耻辱的行为,所以他们不到必要的时候,都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这就造成了在高校中,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往往会变得很被动,也会对咨询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咨询师经常还要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这就造成了一些同学把心理咨询师当成了一般的老师,同学们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心,怀疑他们能否与自己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这也导致高校心理咨询介入困难。

四 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的开展方式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及国内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以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注重对其潜力的挖掘,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一)  提质增效加强培训,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由于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出现了学生预约咨询越来越多甚至爆满的现象,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咨询需求。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心理咨询队伍,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真落实。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领导,要对心理咨询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其次,要树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专职心理咨询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与教育,才能保证心理咨询工作的持续发展。目前,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但其素质却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存在很大差距。高校应加强对专职心理咨询师实施“走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系统性培训,并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培养制度与评价办法。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按照分类指导和应需施教的原则,在明确培训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分类目标。

(二)  守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开拓课外教育新阵地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各大專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与治疗、情感管理和人格教育等多个方面。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掌握一些心理调节和情感管理的技巧,进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还能促进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使人在心理、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正是一种很好的人格教育方式。在这门课程中,大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人生哲理和道理,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其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

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守护好课堂教学主阵地之外,还应该主动开辟课外的心理教育新阵地,比如举办丰富多样的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心理专题讲座更加具有针对性、深入性,能够对于大学生的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一些普遍的心理现象进行细致深入地阐述,使其能够更好理解和掌握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对这些问题有更科学的认识,增强对心理疾病的科学预防。同时,专题讲座的面对面交流形式,可以使学生通过现场互动加深理解,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提高个别咨询针对性,增强团体辅导有效性

个别咨询是一对一的咨询,在咨询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会有更为深切地感受和更多的探究。个别咨询具有持续时间较长,受益群体较小等特征。与此相对,团体辅导的覆盖面很广,团体中的人际关系与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有很多相似之处。团体辅导时间短、见效快、受益者广泛。在实践操作层面,还可以更方便地将具有类似心理问题的同学聚集到一起进行团体辅导,对常见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干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念,采取恰当的行动。已有研究表明,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的帮助有助于提高团体成员的社会支持程度和减少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因此,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在团体中,成员们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获得情感和实质性的支持。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成员们可以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困难面前更有应对能力。除此之外,参与团体心理咨询还可以提高成员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  阶段指导分层次,全程跟踪不断线

高校心理咨询应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征,把握阶段性和全程性的特点,对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全程性的指导。对大一学生而言,心理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其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各院系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指导并协助大一新生快速地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角色,开启新的人生。比如,可以举办一些关于校史校情的主题讲座、座谈会,向学生们介绍大学的学习特点、专业概况,帮助其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解决学习、感情、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对大四的大学生而言,应着重考虑考研、升学、实习和就业等实际问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对学生的差异性给予充分地重视,不然就很难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实现心理育人的实效性[3]。针对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展开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辅导,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问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应对措施,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  拓展心理服务平台,建立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

2018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设立相关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和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4]。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积极举办诸如“320”“525”心理健康月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但是,目前各高校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紧缺,在人力和物力上都不能适应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需要以及复杂多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有利于构建“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5]。高校的二级学院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现有基础等现实情况,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社团和班级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指导,开展团体素质拓展、心理情景剧、微电影编排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更好地解决当代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择业、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的心理困惑。

参考文献:

[1] 郑琰.论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及其服务途径[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7(5):69-72.

[2] 孙明艳.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需求分析及对策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32-36.

[3] 陈彦芳.“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1-83.

[4]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5] 王凯丽、徐铖铖.探析以特色工作室和二级辅导站为依托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教育心理,2021(17):170-172.

猜你喜欢
开展途径发展现状高校
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初中阶段三人制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浅议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