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2023-08-10 20:15李新林隆春梅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情感教育语文

李新林 隆春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语文课堂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语文中的文字美、形象美和意境美,陶冶情操,提高人文底蕴。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44

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与内涵的学科,在情感教育上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收录在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描绘了自然之美,有的彰显了社会之美,有的再现了艺术之美,还有的诠释了人生之美,对学生具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领会文字背后更深刻的精神内涵,把握时代脉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继承者,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那么,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课题。本文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先分析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再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并采用“刷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验和训练。当情感教育实施后,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来推动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自我体悟的基础上理解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培养人格的事业。”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灌输和技能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让学生知善惡、明是非,树立起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学生可以感受美的真谛。教师应利用每一次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完善,在知识教学和活动中融入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构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巨大的人文价值,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文章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打开教材映入学生眼帘的是一个充满美的世界,其中有情感真挚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条理清晰的说明文、情节丰富的小说、严谨科学的议论文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树立起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向科学家和革命家学习,培养学生的赤子之心,坚定学习的信念,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说教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导致情感教育流为形式。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烘托课堂氛围,以情激趣、以情施教,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内涵。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尽情享受,在自我体悟的基础上理解语文知识深层内涵,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调动和表达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课文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情感饱满,讲到精彩之处时要喜形于色、讲到激动时要情动于衷、讲到悲伤之处要情凄意切,用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奠定情感基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干预,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放下心中顾虑,大胆联想和想象,抒发自己的情感。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触景生情是最常见的一种情感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等资料,把单调静态的书本文字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迅速有效调动内心情感。音乐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语文与音乐学科相结合,根据课文内容的情感基调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作品,利用或是激昂或是婉转或是急促的音乐旋律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初步的感知。

(二)挖掘教材内容,深入解读情感

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读和挖掘,利用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感悟其中的深层含义,使学习过程成为情感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先挖掘显性的情感因素,尤其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或者重点语句,只有把这些内容掌握清晰,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挖掘隐形的情感因素,可以以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历史和作者的人生遭遇,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应当是同步的。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品析语言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一系列教学问题,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与课文配套的问题思维导图,避免学生走弯路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逻辑进行学习,领略作者的思路与意境,融洽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生活的写实,但有些场景写作的时候比较含蓄,运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没有详细描写,给读者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想象,深化学生对课文意境的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教材内容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是他们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隐含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把这种无言的情感输送给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同走向深度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

(三)指导课文朗读,引导学生共情

课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情感教育融入朗读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课文的意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只靠自主阅读很难领会课文深意。为此,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朗读的形式,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语调直击学生内心,把文本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深入到作者的思想境界之中,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为了调动语文课堂的氛围,教师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然后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

朗读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学会“美读”,读出文章中的情感,努力做到“以情促知,情知并进”。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朗读录音,并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音频材料作为教学案例,共同寻找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和调整,使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能够更上一层楼。要让学生学会把控自己的情绪,在激昂之处要情绪高涨、在委婉之处要情绪平缓,增强朗读的感染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朗读材料进行分析,掌握重读和轻读的技巧,同时对语音、语速、停顿等进行规范,引导学生用心读、用情读,唤醒内心的情感因素。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及时引入阅读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开展阅读活动,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使每次训练都有侧重点。在朗读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读后回味的习惯,描述自己在朗读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以学科教学健全学生的人格。对于一些经典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把作者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身的创作灵感,成为自己写作的素材,促进情感的表达。

(四)借助写作训练,升华学习情感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學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写作教学呈现出了功利化的特点,学生写作的目的由提升自身语文修养转变为换取高分,学生的写作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为此,在新时期,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整合到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归本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我心声,追求美的境界。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学生渗透写作的真谛,使学生能够将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和习惯,也使写作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范文教学,通过对范文的深度解析,让学生体会到那些情真意挚的作文都是作者在“情”的推动下写成的,培养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就是“我写”和“写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跃然纸上,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待外界事物已经具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开放性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放开手脚,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记录生活、记录心情,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设计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有情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组织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性,在教材内容中穿插了很多口语交际及社会实践活动,为情感教育的实施开辟了另一片天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枯燥的教法,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的内心情感发生作用,引发积极向上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发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信息等多样化的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品质。其次,教师要确保实践活动的评价科学合理。尤其是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正能量,必须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将其树立为学习的榜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现行的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教学为主,有的单元歌颂了父子亲情,有的单元抒发了革命志士的报国之情,还有的表达了作者谋求自由和解放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拥抱大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去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名人故居、历史遗迹等,让学生去追溯历史的足迹,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师可以利用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些特殊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绘制手抄报、制作月饼、关爱老人等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使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在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读物,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喜欢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情感,逐步生成对自然、社会、文化的情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互推美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在班级群中进行思想交流,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命感悟,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在知识学习中品其情调、明其情理、激其情怀,升华学生的情感境界,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取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尚情感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张俊屏.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速读,2021(1).

[2] 朱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8(30).

[3] 沈银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触发[J].新校园,2022(3).

[4] 林丽.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

[责任编辑 窦伊沙]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情感教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