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研究

2023-08-10 11:06左星星
艺术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摘要: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学设计自传入国内以来,并没有很好地指导我国的教学实践,主要原因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如果不针对这些缺陷作出改变,那么教学设计理论就很难落地生根,无法对我国的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研究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扩充新的教学设计方法,提供学习行为的分析、设计方法,以便教学设计者能基于学习者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习者的教学方案,能将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文章提出重新构建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想,指出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依据,以及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应具备的特征,从源头上减少不良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6-0-03

0 引言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基本、常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教学设计在国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1987年引入国内,但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本土化发展,多数时间仍在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此领域的前辈一边反思教学设计的局限性,一边探索教学设计发展的新路径,但是教学设计研究在国内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建构迫在眉睫。随着信息技术及教学改革的发展,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正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构建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要结合当代的学科特点,使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符合当下的教学特点,并真正落地生根,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1 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依据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介的选择,以及标准参照测试的制定等[2],这些都是教学设计的基本操作。当前,教学设计理论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在教学设计的培训实习中,对普通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由此,教师们可以迅速理解教学系统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并且可以马上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编写符合教学设计要求的教案。在运用教学系统的过程中,编写的教案内容很明确,包含教学目标、练习题及思维导图。但是教师更希望教学设计能为自己提供一些关于教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这也是教学系统能否得到良好应用的关键。同时,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应该树立综合育人的观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对学生评分时,不能依据单一指标,而要进行综合深度测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设计的方法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些新思路,并且应从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学设计的逻辑、教学设计的复杂内容评估出发[3]。

2 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应具备的特征

随着基础科学的发展,很多新的理念应运而生,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要不断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自身。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教学程序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因此固化了教学设计者的思想,不利于教学设计者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可见,早期教师的教学大都属于教条式讲授。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应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框架,成为给教学设计者、教师和学生等人创造的空间。

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不能对教学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例如,教学设计者运用既定的教学方案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时,往往不能在设计层面上找到原因。因此,人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教学体系过于复杂,或是设计者本身的水平较低、教学理念陈旧等。实际上,不良教学设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设计理论没有吸收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性元素,导致教学设计理论的解释力不足。因此,教学设计理论必须吸取教训,吸收基础学科的先进研究成果,充分展现自身的解释力[4]。

3 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

3.1 教学设计的方法扩充:提供学习行为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和设计。当代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设计,而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设计者应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且分析这些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各种学习行为,设计者才能选择与其匹配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在分析学习行为的时候可以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观察其最真实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进而设计相应的活动和任務。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清晰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教师要能提前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满足这些学习需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以及学习规划是否合理,帮助他们及时弥补不足并调整学习进度,增强学生的动力。另外,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

3.2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从学科知识传授走向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教学设计范式一直是知识本位,以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中心,为中小学的教学实施提供依据。教学目标以“双基”为主,这种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取向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教学设计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形成了一整套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体系。然而,这种教学设计范式过分偏重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注重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不能够很好地运用于素质教学中。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最初的双基教学目标,到三维目标,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2014年,“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提出,并融入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双基到现在对核心素养的强调,这一系列转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奠定了新的基础。从传统的学科知识传授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再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价值取向的变迁促使教学理念发生变革,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科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些转变表明,教学设计应该回归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5]4。

3.3 教学设计的重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学关系被看作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但随着建构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所代替。新课改之后,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程序和教学组织的现代化转型,形成了“以学论教”的新型教学模式[5]5。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具有实用性的教學。由于信息技术的助力,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学校教育迟迟没有覆盖新教学模式,教师们也无法转变教学模式,试图用旧有的教学模式理解新的课改理念,这反映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应付机制”教学设计应运而生。

新课改提出要促进多样化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学设计方向发生了一系列转变,由注重教学的设计变为重视“学的设计”。新课改初期,学校和教育研究者开始探究高效学习的教学设计,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教学设计。新课改深化期,开始提倡将教育重心从教师授课向学生学习转移,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面对教学设计由“教”转向“学”的挑战,学者们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并且提出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6]。

3.4 教学设计的逻辑:从教学程序转向教学价值设计

教学设计逻辑是指教学设计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流程,是在教学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规律进行安排。教学设计逻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方法,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核心。研究发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会采用比较固定的方法,尤其是一线教师,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的流程、形式和时间、空间上,但忽视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模式被称为“教师中心模式”,这样的教学设计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改之后的翻转教学实践对教学程序进行了逆序化创新,尝试通过“程序重置”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改革。然而,这种表层的程序置换只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形式,并不能真正触及教学关系、教学思想和教学主体之间的深层逻辑结构。因此,要实现教和学时空结构的翻转,必须深化和突破教学设计。这就不能局限于教学程序置换的思维限制,而要向教学价值观念转变。2014年开展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引导学生主动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但这个过程更重视教学价值达成的深度,并将其指向了学科育人视域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教学程序视为一种对教学过程规范性和系统化安排价值的否定,只是在教学价值理念的层面上高度关注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创新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取得教学设计的理性自由[5]7。

3.5 教学设计的评估:从局部评估到高层次能力评估

传统的教学设计评估主要集中在对局部技能和离散知识点的评估上。这种评估方式虽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评估,但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其他重要能力。在深度学习的理念下,教学设计的评估需要从对局部的评估转向对更复杂方面的评估,包括对元认知的评估、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价、对学术成就的评估以及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评估。对元认知的评估需要判断个体是否具有良好的元认知技能,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价需要注重及时性,对学术成就的评估需要思考知识和技能的脉络,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评估需要检验学生交往、交流、实践中的参与方式是否与相应的知识领域匹配。因此,评估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评估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个方面。在对更复杂的方面进行评估时,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项目作品、实验记录、小组讨论等。评估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学评估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增强教学效果,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等方式,不断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4 结语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在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其发展不仅受到理论本身的影响,更受到实践的影响。传统教学理论主要关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式,以及如何传授知识和技能,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论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一系列需求。新的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则基于当前的教育特色来设计和规划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与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紧密联系的领域,其在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均有体现。基于此,我国的研究者有机会接触到国际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并从中受益。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需要根植于核心思想,结合高新技术,以积极反思和自我更新的方式,实现创新,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宁,张贤蓉.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实证研究[J].教育探索,2005(1):120-122.

[2] 王建军,郭金红.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目标制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4):61-64.

[3] 马超予.当代教学设计学科理论体系建构探略[J].汉字文化,2022(S1):114-116.

[4] 姚勇娜.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创业训练课程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23(2):72-76,111.

[5] 郭元祥,刘艳.我国教学设计发展20年:演进、逻辑与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8):3-14.

[6] 宋鑫.促学评价在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7):6-8.

作者简介:左星星(1999—),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