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措施探究

2023-08-10 14:06李铁李清薇马丽娟梁亚萌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优化措施思想政治教育

李铁?李清薇?马丽娟?梁亚萌

摘要:互联网为当下大学生提供了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政教育的本质在于端正学生的思想、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高校作为新时代培育人才的摇篮,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思政教育优化和调整,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深受学生群体喜爱的思政教育课堂,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措施

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这也充分说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互联网环境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优势,转变教学思路,将思政教育转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教学水平,促使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不断增强铸魂育人效果。

一、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方面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形式得到了显著优化,学生的参与度呈显性上升。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教学形式日益多元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内涵,更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思政课堂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流程,为课堂互动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技巧,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认知思路,提高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互联网不仅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功能十分强大,几乎实现了全领域的覆盖,为学生寻求知识提供了便捷。比如,互联网新闻平台,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新闻资讯;互联网社交平台,让大学生找到志趣相同的朋友,并肩前行。对于性格内向、不善社会交际的大学生来说,互联网强大的隐秘功能,可以让其在互联网世界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我,服务于学生的个性需求。由此可见,这些互联网活动不但能拓展大学生思维,提高其社会参与度,还能有效锻炼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各种新思想、新方法,让思想和行为在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中逐渐成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负面影响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互联网犹如一把“双刃剑”,积极与负面的影响如影随形。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使用不当,会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互联网上虽充斥着海量信息,但这些信息鱼龙混杂,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己所用。信息传播速度飞快,是互联网的另一大特征,一些不法网站常常传播一些迷人心智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尤其是自控能力、意志较为薄弱的学生,很难抵御它的诱惑,容易导致其整天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学业渐渐荒废,甚至游走于违法的边缘。不仅如此,长期沉迷于网络,会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第二,导致大学生逐渐丧失社交能力。互联网交流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主要沟通方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交到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朋友,从中得到情感和自我价值上的满足。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交流,势必会疏远现实生活中的人,包括同学、朋友、老师等,很容易出现强烈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会使其逐渐丧失自信心,产生避世心理,从而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第三,与现实社会脱节。有相关调查研究发现,6.4%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的情况,每天上网时间都不低于6小时,故而错失了许多现实生活社交的机会。还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大、精神异常等,心理疾病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人。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优化措施

(一)构建安全、绿色的网络教育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想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教育平台作支撑。而互联网信息磅礴且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能够给学生成长提供有利资源,必须保证网络教育平台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由于传统授课方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包括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高校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爱好及建议,全面打造一个安全可靠、彰显院校特色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来丰富了课堂授课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来实现授课内容的延伸与拓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和领悟[1]。首先,打造思政教育主课堂。通过对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规划与安排,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进行高度融合,让课堂教学更具先进性和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国内热点新闻、精神文明建设、英雄模范等相关视频,这既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让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内容和思政理论,高效准确地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抵御互联网风险的能力。其次,合理运用互联网平台推广功能。高校应积极开通线上辅导服务,通过微信、QQ、微博等形式進行校园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在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下得以内化。同时,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力求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二)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基于互联网的隐蔽性和创新性,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始终秉持“育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明确思政网络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思想传播。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不断优化和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心理辅导,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可以复制、传播和共享,如果通过这类方式将思政教育推而广之的话,有助于扩大思政教育的社会影响。传统授课方式的不足与弊端显而易见,宣讲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个性化平台的搭建,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搭载信息化教育平台,以热点新闻作为教学资源,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抗疫精神等当前国内外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及时了解前沿政治、最新思想等,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具备较强的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发生的客观变化,树立现代思政教育理念,紧抓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不断优化和调整思政教育工作形式,积极融合正能量思想内容,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发展需求,提升教育规划的针对性与指导价值。具体来说,思政教师应当及时摒弃传统教育理念,积极汲取现代化发展理念和人才培育理念,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动态沟通平台,为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过线上沟通、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及时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积极的思维认知体系。例如,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如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主动与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发展需求等。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道德素养,并进行客观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采用因人而异的教育手段,提高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有效性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发生改变。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钉钉直播课、腾讯课堂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思政教学,既符合当下的防疫要求,又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学生传播最新的思政教育知识。课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虚拟空间进行模拟演练,以此加深对相关思政理论知识及其内涵的掌握,让积极、正能量的思想观念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还要做到规范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行为举止加以合理约束,通过心理疏导、宣传讲座、言传身教等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际质效[3]。加强实践,通过开展“正能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讲座等,借此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力量的感悟,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另外,还要注重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实际学情以及教学评价,对现行教学方案做出合理调整,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其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互联网的隐蔽性特点,为网络诈骗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且难以避免,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积极宣导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警觉性,为其树立绿色上网观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主流网络文化氛围。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坚定其共产主义信念[4]。同时,思政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的实施拓展多条路径。互联网环境下,智能设备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像微信、QQ等软件是大学生社交的主要工具,因此,高校还应加强对各项网络平台的管理。对于校园网、微博、短视频等平台的消极言论,要及时引导学生不信谣言和不传播谣言,并删除和抵制负面信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发表积极向上的言论,使版块的主流信息积极向上,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强化其网络心理素养。良好的心理习惯通常是指良好的上网心理需求和动机,它贯穿于包括认知、意志和情感在内的整个网络心理活动。大学生想要实现理想的人生目标,必须严格律己,自觉形成良好的上网动机,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并且要做到行为文明,遵循合理的规律。既要乐于上网,又要有所约束和节制;既要满足心理需要,又要保持充沛的精力;既要充分发挥个性尽情娱乐,又要体现大学生较高的文明层次。

(四)加强网络行为监管,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几乎覆盖整个生产、生活领域,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为了更好地规范互联网使用行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对一些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满足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优化网络规范。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虚拟空间,让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自由发挥,严重超出了现有法律标准和社会道德所能适应的范围。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不具备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再加上自控能力不强,难以严格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因此,必须加强网络行为监管,对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最大程度降低或避免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受到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5]。首先,在政府层面,应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通过信息海关对所有的内外连接进行强制性检查过滤,从而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其次,在校园层面,加强校园局部网的管理,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对网络运作加以规范,防止不良信息进入校园,避免大学生接触不健康的信息,促使高校成为一个健康文明的信息交流园地。最后,在学生层面,加强普法宣传,向学生传播先进的法治理念,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不良思想意识的能力。例如,《民法典》中人格权篇,意在加强学生对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的重视。虽然《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让法律监管和隐私保护有了维权依据,但现实中的互联网环境中仍旧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对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学生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且可操作性强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对网络环境的肃清净化和有力监管,坚决把消极、不良信息抵制在校园之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定要德才兼备,思政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摒弃滞后的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思政教育改革和实践锻炼,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应重视课程内容的设计,增强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和内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课堂当中,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作者单位:李铁 李清薇 马丽娟 梁亚萌 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胜.信息技术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析: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399.

[2]周欢,许永莉,文国琴.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30.

[3]俞水香,马斌锋.信息化时代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评《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0):254.

[4]田立博.基于互联网时代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优化措施研究[J].青春岁月,2018,(13):163.

[5]曹娟娟.基于互聯网时代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优化措施[J].青春岁月,2018,(11):206-207.

猜你喜欢
互联网环境优化措施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互联网环境下高中班主任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系统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