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如何释放更大红利?

2023-08-12 15:44李士萌
中国报道 2023年8期
关键词:原产地贸易协定老挝

李士萌

今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这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我国上半年RCEP“成绩单”。上半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合计进出口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任鸿斌在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表示,RCEP在今年全球贸易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未来,在RCEP市场开放承诺和规则下,更多投资合作潜力有待各国工商界挖掘。

持续成为全球贸易投资热点

在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任鸿斌表示,RCEP自去年初实施以来,各成员国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区域内贸易成为拉动贸易增长的关键力量,本地区持续成为全球贸易投资的热点。

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还在中日和日韩间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广、更具前瞻性的自贸协定。

尽管RCEP在部分成员国中生效还不足一年,但从区域内贸易合作来看,已取得颇多成绩。泰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公使郑美云在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表示,RCEP于2023年1月1日在泰国生效,2023年新年之后,通过相关统计发现,泰国和14个RCEP国家总的贸易额增加了大约7%,大约是3亿美元,占到泰国总贸易额的55%。老挝大使馆经济与商务参赞宽赞·燕素提指出,中老铁路可以变成RCEP的桥梁,连接中国与东盟多个国家,更好地推动中国与RCEP其他国家的经济投资合作。

“RCEP以开放共享为突出特点,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好处比较明显。如果中国可以加入CPTPP,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会面临RCEP和CPTPP的选择。而对于老挝、柬埔寨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RCEP将更有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CEP研究所所长匡贤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转向中日韩三国贸易圈,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指出,RCEP首次将中日韩三国纳入到同一个自贸安排当中,中日韩三国从中获益颇多。其中韩国尽管出现了连续15个月的贸易逆差,但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大幅增长14.8%;日本在2022年签发了11615件RCEP出口原产地证书,这是日本在所有自由贸易协定下发行最多的证书。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代表处所长吉川明伸在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上分享道:“截至2022年9月,RCEP是60%的在华日本企业主要使用的自贸协定。”

用好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

“虽然此自贸协定不是最惠国关税税率(一次性降低税率)的类型,但它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首个中日韩共同参与的制度框架,具有重大意义。”吉川明伸表示。

“在工商界具体应用RCEP规则时,很重要的一条贸易规则是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德勤中国海关与全球贸易服务全国领导人周翊在RCEP经贸合作高层论坛的平行论坛上说,所谓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是指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以在成员国范围内进行累积计算。产品从一个协定方A国进入到另一个协定方B国,假如产品有使用来源于其他协定方(例如C国)的原材料并进行过增值加工,那这部分来源于C国的价值成分和来源于A国的价值成分可以进行累积计算,从而可以显著提高产品满足RCEP原产地资格条件,进而在B国享受RCEP协定优惠的机会。

4月11日—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举办。图为参观者在印度尼西亚火船咖啡展台品尝咖啡。除中国外,还有10 个RCEP成员国企业参展。

他进一步阐释,例如一个中国企业从韩国进口某产品,但该产品的大部分原材料来源于别的国家,在韩国本地的增值额仅有20%,按照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规则,该产品在韩国的区域价值成分需要达到40%以上才可以在进口到中国时享受协定优惠关税税率。因此当中国企业从韩国进行采购时,正常情况下是无法享受协定优惠关税税率的。

但在RCEP规则下,如果韩国企业进口的原材料来源于RCEP成员国,比如泰国,而且企业能够提供泰国原产地的原材料和加工增值额价值占比在20%以上的原产地证明,那么泰国和韩国原产地价值成分累积相加就能达到40%,这时从韩国进口的产品就能够享受RCEP零税率或者低关税的优惠待遇。

“我所認识的一家在青岛的日本企业,他们公司为了利用RCEP的优惠政策,将原材料采购来源从其他国家转向了中国,这是证明RCEP能够创造新的商品流通、新的商业需求的一个典型案例。”吉川明伸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规则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提升工商界利用RCEP能力

RCEP生效一年有余,可喜成绩单背后仍蕴藏巨大潜力。匡贤明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国内不同地方的企业对RCEP原产地规则利用率是不一样的。初步分析表明,2023年一季度,河南、四川和山东等地对RCEP原产地规则的利用率比较好,都超过了6%。“但有些地方RCEP利用率不太高,有的甚至不到1%。”

宽赞·燕素提提出了疑问,其实老挝与中国、东盟的贸易往来一直很多,中国是老挝的第一投资国,也是老挝的第二个贸易伙伴,贸易来往很多,但老挝还没有很详细地研究贸易增加有多少是RCEP带来的。他认为,RCEP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目前的统计数字还没有办法明显地体现出RCEP带来的效果。

部分参加论坛的中小企业代表也告诉记者,他们目前还未真正享受到来自RCEP的关税减免。

进一步推进RCEP的全面实施成为当务之急。“我们建议,一方面,RCEP各成员要尽快履行对RCEP的承诺,让这些条款尽早落地,比如采用服务贸易正面清单的成员建议尽快转向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再比如,具备条件的成员建议加快缩短关税减让过渡期等。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RCEP对企业的吸引力。”匡贤明说。

根据RCEP协定附件中的关税承诺表,RCEP协定各成员之间货物贸易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10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以中国为例,中国关税承诺表中涉及8277个8位税号,从协定生效后第10年,对日本以外的缔约方有80%左右的8位税号商品降至零关税;协定生效后第20年,关税承诺表中的8位税号商品对所有缔约方降至80%—90%。

匡贤明指出,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运用RCEP的能力。重点是采取多种举措以增强企业对RCEP规则的了解,包括RCEP最具含金量的原产地规则,以及成员国的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自己去了解这些信息的成本非常高,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等为企业提供相关的公共支持和公共服务,包括能力建设等。

这需要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过去一年,中国贸促会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在全国设立的59个自由贸易协定地方服务中心作用,发布了16本自贸协定商务应用指南,举办RCEP论坛和培训200多场,全力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红利。

警惕“意大利面碗效应”

在企业进行能力建设的同时,国家层面也需要提高规则利用能力。中国推进RCEP落地生效之时,还与老挝、泰国之间实施《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与韩国实施《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同时还在推进加入CPTPP。

如此多的区域贸易协定同时实施,欧渤芊提出,需要注意克服和避免“意大利面碗效应”,这也是成员国运用RCEP规则能力建设的一部分。“意大利面碗效应”是指随着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协定(FTA)数量的增加,就像是意大利面缠绕在一起,即使在新的协议签署之后,贸易量也可能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增加。

匡贤明指出,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待。“规则不怕多,怕的是垄断。”对企业来说,不同的自贸协议意味着更大的选择空间,企业可以从中选择享惠程度最高的自贸协议。如果能够推动这些协议相关规定的叠加,形成叠加效应,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更大利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青岛代表处馆长姜炳秀认为,RCEP与既有中韩FTA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扩大了中韩贸易投资协作。RCEP实施一年来,韩国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周翊向企业发出提醒——不要“唯RCEP”论。“RCEP虽然提供了优惠关税税率,但对一些特定的产品,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或者其他自由贸易协定下提供的优惠关税税率可能更低,企业在实践中应当有综合性视野。”

周翊还提醒,虽然RCEP为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机制,但它不能完全解决国与国之间贸易的其他考量因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市场准入、合规监管要求等,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充分研究并尊重当地规则,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踩坑”。

对于RCEP在未来全球经贸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预测,匡贤明告诉记者,RCEP是一个新生的自贸协定,刚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RCEP各成员国GDP、人口以及贸易总量约占全球的30%左右。展望未来,大体上可以预想一个场景,这是一个以东盟为主导,以中国作为重要推动力的重要的经济协作网络,在未来全球经贸格局中有可能发挥比现在更大的作用。为此,需要各成员国加快推动RCEP实施,加快推动RCEP实施机制建设,用好RCEP這一来之不易的自贸平台。

猜你喜欢
原产地贸易协定老挝
RCEP:中国称,世界最大贸易协定使其有了应对2022年挑战的“有力抓手”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RCEP:中国、东盟今天签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协定,并为印度敞开大门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青海启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
按主要原产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商品进出口
从NAFTA到TPP: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议题的晚近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区域贸易协定与世贸组织管辖权竞合与协调
美国众议院对废止肉类原产地标识法进行表决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花生原产地溯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