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思维方法论

2023-08-12 17:24王耀东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整体新时代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坚持系统观念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在于将全面深化改革看作复杂的系统工程,用系统思维方法论来推进改革。从系统的整体性向度,强调改革的总体效果,进行全局谋划,加强顶层设计,追求综合效应。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向度,坚持既强调改革的整体推进,又注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共时性关系向度,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协同性、耦合性。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历时性关系向度,讲究改革的过程性和时序性,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与节奏。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向度,将中国的改革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关键词:新时代;改革;系统思维;整体;协同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3)04-0017-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将其概括凝练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1] 。系统思维既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又有现代系统论基础,体现了系统论的结构和功能等观念,它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改变了近代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还原论思维方式。还原论思维注重局部研究,忽视整体,切断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易导致顾此失彼;而系统思维为解决人类发展中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有力杠杆、促进社会发展的锐利武器。系统思维把事物视为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是洞察混沌、理解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整体性,注重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时指出,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1]。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将全面深化改革看作复杂的系统工程,用系统思维方法论来推进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下面对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思维方法论作一具体解析。

一、系统的整体性向度:强调改革的总体效果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涌现”性,即具有各要素所不具备的性质,这种性质不是各要素属性的机械相加,而是各要素经过相互作用以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属性,整体涌现性是系统最为鲜明的特征之一。系统思维与其他思维形式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首先关注的是整体,把整体的利益和功能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在系统的意义上考察对象,就要从整体性方面去把握,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用系统思维方法论来推进改革,就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将相互联系的各个要素整合为整体,从整体和全局谋划,注重整体和全局利益。

(一)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效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大踏步走上改革开放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改革进程看,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错综复杂、牵动面广、耦合性强,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展了,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过去的改革方式往往是单项突破或局部突进的,具有零敲碎打的特点,这种改革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要求。改革要深入和向前拓展,要取得重大突破,要更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就必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强调改革的整体性效果。这是对改革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开始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问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2]26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3]94。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目的是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要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研究系统的各个要素时,应始终把要素放在整体中加以研究。系统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系统中的各要素居于次要、服从地位,其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系统的整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3]43。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既有各自独立的属性,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谋划改革时,必须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要善于统揽全局。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国家是一个系统,各个部门或单位是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或要素。只有具备全局观,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对本部门或单位遇到的问题进行清晰分析和准确定位。一方面,从空间上,要站在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超越部门和地区利益,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掣肘;另一方面,从时间上,要有长远眼光,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划。要避免短期行为,要前后呼应,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来谋划当前的工作。既满足当下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又给未来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因此,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进行整体谋划,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重要改革压茬推进,改革整体效应充分释放。例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举措,以系统工程的思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二)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4]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座谈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5]。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2]32。强调改革的顶层设计,是我国改革深入和攻坚的现实要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涉及国家、企业、个人间的利益格局,城乡、地区、行业间的利益格局,中央、地方的利益格局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建构等,关系复杂,利益多样,单个部门或者地方政府难以解决,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力推进。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才会有合理的改革路径及有效的改革措施。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自上而下地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确定目标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以解决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避免治理体制和公共政策的碎片化和短期行为,避免政出多门、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2013年,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3]41。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以利于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

2019年10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仅系统集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而且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处理好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全面深化,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又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3]7。

二、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向度: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要素只有在系统的整体中才能获得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处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时,要坚持整体推进,避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系统的各个要素对于系统效能及演化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要素发挥作用很小,而有的要素却发挥关键性或者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 [6]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要平均用力,而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配套协同中有效地突出重点,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能。

(一)坚持整体推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整体推进,才能把握改革大局。整体性使改革各领域、各部分的具体功能在整体格局中得以真正发挥[7]。改革涉及的领域广泛,任务繁重,没有整体推进,很多单项改革难以完成。因此,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部整形,而应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协同闯关、整体塑造。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

(二)坚持重点突破

改革的任务纷繁复杂,整体推进不是一哄而上,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革必须突出重点,综合协调,重点突破。所谓重点,就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要领域关系到改革大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啃硬骨头的实质,就是动重点领域,动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某些关键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改到痛处,才是改到关键,才能改得彻底,才看得见效果,才能凸显深化的意义。没有重点突破,撬不动改革进程,抓不住关键环节,就可能失去全局的主动权,虽收一时之利,却失长远之功。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蹄疾步稳、稳妥推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国企、财税、金融、社保改革要加快推进,更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3]311。

(三)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既坚持整体推进,注重整体效果,又坚持重点突破,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这就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要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聚焦重点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8]226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工作时,深刻论述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强调使二者相统一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对15个领域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坚持重点突破,出台了336项重大改革举措。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坚持重点突破,既要抓好当前又要谋好长远,强化需求对接,强化改革创新,强化资源整合,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9]。

三、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共时性关系向度:注重各项改革的协同性

系统的协同是系统各要素之间进行协调的内在机制或动力,它促使各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相互耦合,使各要素彼此改变对方的状态。要素之间协同会使系统形成有序结构或者从低序走向高序,不断走向进化。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共时性关系向度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注重改革不同层面或维度的协同。

(一)注重不同改革措施的协同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无数因素和变量,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项措施,善打“组合拳”,避免“碎片化”,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推动改革举措精准对焦,协同发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5]。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10]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三个阶段”的阐述: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前期重点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中期重点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现在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 [11]。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着力点放到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系统集成、精准施策上来。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某个领域或环节的一项改革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某项改革又需要多个领域或环节的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只有坚持系统思考,厘清各项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推进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改革举措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将改革事业顺利推向前进。公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一些具体问题,大多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既不是一个改革措施可以解决,也不是一个部门可以管理的。例如,农民要真正融入城市,不仅户籍制度需要破冰,而且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改革都要跟进。

(二)注重改革不同层面或维度的协同

改革的协同有多个层面或维度。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3]61。改革方案的设计要系统考量各方利益,注重公平性,防止可能存在的偏差。改革方案的落实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决定改革效果的关键一环,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合作、协同实施至关重要。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工作,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立足于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推动交通一体化;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下,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相关体制机制障碍逐个击破,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持续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历时性关系向度:讲究过程性和时序性

系统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现实状态都是由其以往的状态生成和演变而来的,系统要素的时序性不同,其功能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根据系统思维的历时性原则,全面深化改革要讲求过程性和时序性。

(一)改革讲求过程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进行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这个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3]2。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上指出,改革是我们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12]。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再次指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指出,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系統集成、协同高效,巩固和深化创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仍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劲动力,通过改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改革永远是进行时,旧的问题不断解决,而新的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中国在变、世界在变、时代在变,变化的展开方式前所未有,新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就必须识变、应变、求变。

(二)改革要讲求时序性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把工作方法形象比喻为“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13]。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有急有缓,配合默契,才能弹奏动人的乐章。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行政体制改革时指出:“上层建筑需要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但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通过一次改革就统统解决,有的改革还需要探索、还需要时间,可以进一步积累共识和经验、条件成熟时再作推进。”[3]13-14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指出,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要厘清各项改革的逻辑关系,处理好各个领域的改革重点与改革内容、主攻方向与优先次序,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做到前后呼应、衔接配套、有序推进。分先后主次,排轻重缓急,以取得最佳效果。该中央统一安排的地方不能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能拖延,该试点的不能急于在面上推开,该先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能超前推进。

在改革过程中,坚持渐进式改革战略,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8]234。既要有雷厉风行、敢于突破、敢作敢为的作风,也要有审时度势、闲庭信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的定力,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握好新与旧、破与立、废与建、动与静、快与慢的均衡和力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五、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向度: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系统是处在一定环境下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延续、演化。系统从外界引入负熵流,要不断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减少系统内部的熵增,实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序走向高序,否则,系统就会走向灭亡。世界上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和壮大的。因此,在处理系统和环境的关系时,必须着眼于系统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开放循环。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与世界各个国家的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8]225。

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过去40多年中国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国的改革需要更宽广的世界视野,要将中国的改革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之中,从全球背景中去思考、研究和把握,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歷史主动。

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中国的改革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清醒认识风险中的机遇和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六、结语

以系统思维方法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表现为多个向度。从系统的整体性向度,强调改革的总体效果和综合效应,加强顶层设计;从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向度,坚持改革的整体推进与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共时性关系向度,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协同性、耦合性;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历时性关系向度,讲究改革的过程性和时序性,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与节奏;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向度,将中国的改革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之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这五个向度的变革性实践,是党对全面深化改革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系统思维方法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具体展开,是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呈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4.

[5]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3-11-14.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0.

[7]杜玉华.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主要依据和实践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9).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9]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N].人民日报,2020-04-02.

[10]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求是,2020(2).

[1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N].人民日报,2019-09-10.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9.

[1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2.

Systematic Thinking Methodology for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of the New Era

WANG Yaodong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s out that we should well grasp the world view and methodology of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 in which adhering to the systematic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t provides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s for forward-looking think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various undertaking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as a whol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xperiences i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over the past decade of the new era lies in treating reform as a complex and systematic project and using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methodology to promote it.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integrity of the system, we emphasize the overall outcome of reform, carry out overall planning,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pursue comprehensive effects.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component, we adhere to not only emphasizing the overall advancement of reform, but also focusing on key breakthroughs in important areas and key links, so as to achieve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synchr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nent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evance, synergy, and coupling of various reforms.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diachr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onents, we emphasize the process and timing of reform,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tensity and rhythm of reform. From the dimen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environment, we put China's reform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history, and persist in promoting reform through opening-up.

Key words: the New Era; reform; systematic thinking; integrity; synergy

责任编辑:翟   祎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风险防控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1BKS003。

作者简介:王耀东(1968—),男,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整体新时代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