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需求看专业规划

2023-08-12 18:18李静
山西教育·招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职业

李静

近年来,随着《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文物“潮”我看》《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文博类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播出,掀起了新一轮的“文物热”,也促使一个崭新的职业“文物修复师”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昔日冷门的文物修复专业,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广大考生报考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文物修复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职业吧!

一、文物修复师的定义

2015年,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正式进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这样定义文物修复师:文物修复师是指从事文物本体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研判,保存状况分析,并进行加固、清洗、补全、表面封护等工作的人员。文物修复师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每次修复都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文物的修复全过程及前后状况。

二、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指出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文物本体材质、制作工艺、病害及发生机理,开展相关实验室与现场试验,编写保护修复方案;

2.使用除尘、干湿、浸泡等方式方法,清洗文物表面;

3.使用涂覆、注射、喷涂、灌浆等设备,进行文物本体的预加固或加固;

4.使用湿式、器皿、循环水槽等设施,进行文物本体的脱盐;

5.使用专业工具及材料,进行文物残损部位的补全、黏结及表面全色;

6.使用涂覆工具或设施,封护文物表面;

7.进行有机质文物的消毒、揭展、清洗、平整、修补;

8.留存照片、绘图、文档等修复信息。

这一职业还包含壁画及泥质彩绘文物修复师,纺织品文物修复师,复合材质文物修复师,金属文物修复师,石质文物修复师,陶瓷、玻璃文物修复师,油画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竹、木、漆、牙、角器文物修复师等工种。

三、与文物修复相关的专业

目前,与文物修复相关的专业包括: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展示利用技术、文物考古技术、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历史学、考古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应用生物科学、雕塑、陶瓷艺术设计等等。

我们以2022年在晋招生专科(高职)批次院校为例,简单了解一下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修业年限为三年,主要研究文物考古的基本理论知识,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歷史,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例如:在考古队、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进行文物的修复、文物保护与研究。

文物修复与保护是一个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文物时代特征、材质特点和制作工艺等知识,具备对文物本体进行修复保护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文物修复与保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程有: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基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工艺美术基础、文物绘图、文物保护与修复基础、文物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有: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金属器、文物检测分析、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材料、文物数字化技术。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对个别文物保护修复、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文物保存现状调查、文物样品检测分析等实训。学生在博物馆、考古机构、文物保护与修复机构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接续的高职本科专业是文物修复与保护,接续的普通本科专业是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考研方向也是文物保护技术。

四、文物修复师的要求

文物修复是一门古老的职业,既神秘又“高大上”。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所以,如果你想当一名文物修复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热爱,文物修复作为慢工出细活的代表性职业,需要胆大心细,耐得住性子,这样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

2.虽然需要修复的那些文物都价值连城,但修复师本身的收入并不是特别高,需做好心理准备。

3.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保存历史原物,尽可能修复到“最初的状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修复师既要了解各个朝代文物的主要特征,又要熟知各类修复材料,掌握一些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还要注意审美的培养,这是一项对人的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工作,考验了修复者的美术修养和手工能力。

五、文物修复师的就业前景

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中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物工作已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而中国仍停留在抢救性保护阶段,也就是说“快不行了才去救”。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文物修复师的缺乏。在2015年开展的文博系统首次关于全国文物修复人员的调研中,参与调查的533家文博单位中,92%的单位认为文物修复人员配备不足,参与调查的2207人,近5年人均每年修复馆藏文物约15件。调研估算,全国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缺口约为2.6万人。因此,我国文物修复师的就业前景还是较好的。2021年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就业率为83%-89%。

文物修复师的就业参考方向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博物馆:文物修复、古建筑保护、文物保护机构。各省级博物馆对高级文物保护人才是有需求的。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意义非凡,他们用自己的一双手,留下了那些承载了历史的文物,值得我们尊敬。

拍卖行:文物鉴定工作。在拍卖行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前景非常好。

公安、海关:走私稽查鉴定。大案要案会用到文物鉴定人员,不仅仅是鉴定走私文物,很多物证也是需要鉴定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毕业的学生,自带理论基础,在这个行业入门是很快的。

除了以上单位,其他企业对于文物修复师也有一定的需求。比如很多城市的景区、园林、别墅区也需要文物修复师。

2015年,“文物修复师”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后,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于2016年启动《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这项工作历时多年,10多家单位、10多位專家参与编写,标准初稿经过了多次征求意见与修改。2021年3月21至28日,国家文物局组织来自全国40余家单位的70余名专家对《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了修改、定稿。这是两部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随着文物人才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为文物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作者单位:《山西教育》招考编辑部)

相关资料

山西是文物资源富集的大省,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全国排名第四。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我省有6个考古项目入围“2022年度山西重要考古发现”(运城夏县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太原小店郑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山西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运城稷山东渠夏时期遗址、运城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临汾霍州陈村金元时期瓷窑址)。其中,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文物修复技能人才投入到文物修复工作中。

2023年3月25日—26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山西代表队获得优秀组织奖,有七位选手获个人奖,其中,山西蓝胜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朱小林获得木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杨永胜获得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博物院续凯获得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博物院张政敏获得金属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山西博物院双瑞获得陶瓷文物修复师项目二等奖,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牛秀平获得考古探掘工项目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尉睿业获得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三等奖。此次大赛使山西省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在互学互鉴中展现风采、传承匠心、精进技能。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职业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职业写作
名胜古迹
我爱的职业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