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生命的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

2023-08-12 18:15刘金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7期

刘金兰

【摘 要】学校秉承“生命教育,绿色成长,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尊重生命为根本,吻合生命节律;以身心舒展为前提,凸显个性发展;以生命共同体为基石,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围绕着“成长”主题,学校主要办好三件事:一是为师生营造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开拓生命的广度;二是激发师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挖掘生命的深度;三是让师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延展生命的宽度。

【关键词】生命的广度 生命的深度 生命的宽度

宝民小学始建于1987年,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公园西侧。学校现有36个班,1800名学生。学校秉承“生命教育,绿色成长,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强调师生共同成长。

“生命的成长”是学校办学的主旋律——学生要成长,教师要成长,学校本身也要成长。本文就如何构建以“生命的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进行了探究。

一、信息技术赋能,开拓生命的廣度

信息化办学是未来教育应有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加持,为学校师生的成长提供了现代化的环境。

2017年,全国首个区校共建的未来教育体验中心——宝安区未来教育体验中心在笔者学校落地生根。该体验中心集成TED讲堂、未来教室、未来探究室、教师研修中心、学生研学空间等多功能场室,有效实现了空间的自由开放、资源的便捷交互,给全校提供了互动的广阔空间。

2020年,学校率先实现5G网络校园全覆盖,成为宝安区两所“5G网络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示范学校”之一。依托5G网络和技术,学校还新建了智慧图书馆、3D数字化影院、录播室、VR体验仓、创客实践室、木工坊、陶艺室、数字音乐室、人工智能教室等,师生的活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2022年,学校成为“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依托省2.0试点校的广阔平台,师生的信息素养稳步提升,在各类比赛中大放异彩:在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评选中,宝民小学整校推进案例获得一等奖,3名教师教学创新精品课例获得一等奖。其中,宝民小学整校推进案例和李娟老师的课例“在观察中比较”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评选中,双双入选全国百项典型案例。学生在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竞赛自旋翼项目、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广东省中小学科技教育劳动实践活动创客项目也都取得了好成绩。《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南方教育时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学校2.0提升工程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二、创新教学评模式,挖掘生命的深度

2021年,学校荣获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的称号。依托实验校,学校探索出了新型的教学评模式,充分激发了师生的成长内驱力,生命的成长向纵深发展。

(一)“三阶六式”教学模式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三阶六式”是信息化环境下以期望理论驱动,以学科自主学习、学科项目式学习、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的新型教与学模式。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革为优质资源推动者,学生为学习合作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阶”是自主、探究、融合的学习进阶。“六式”是开展学科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范式。在“三阶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引领,以结果为导向,学习的积极能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而教师也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成长为智慧型的教师。马莉娜老师“三阶六式”教学案例“《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在深圳市教育局举办的“深圳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

(二)数字化课堂观察激活了教师的教学评价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和“指挥棒”。在信息化办学的大环境之下,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学校引进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多元交互式”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利用“课堂观察”这一软件,依据一定的量表对执教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进行记录、辨析,在此基础上对采集到的各项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以便给执教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1年,宝民小学承办了深圳市教科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数字化教学评价研究论坛”,并在论坛上做了“数字化课堂观”的经验分享,且展示了两节优秀课例,获得了点评专家的充分认可。

(三)信息化综合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动力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将素养评价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实现多元评价体系。只要学生在任何一个方面取得进步,都能获得“评价卡”——学智卡、德尚卡、劳动实践卡、健康卡、艺术卡等。不断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过程。学校设置了自动兑奖机,学生刷脸后可将智能卡投入机器,立即可看见自己的积分,然后可根据积分选择多样化、趣味化、精神性的奖励,比如和校长共进午餐、和最喜欢的老师合影留念、当一次护旗手、观看3D电影等。

未来,学校还将构建“社会性发展支持体系”的评价制度,推出“宝民星球银行”评价服务,包括“存款服务”“借贷服务”“信用体系”“毕业基金”等,其中,“借贷服务”还包括“破产”“精准扶贫”“税率调整”“信用记录”(旷课、借书不还等),并设有“税务局”和“监管局”。这一套评价制度是借用了现代金融制度的智慧,相信它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丰富素养课程的设置,延展生命的宽度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最高的目标。丰富多彩的素养课程,使学生的成长更加全面,师生的生命宽度得以拓展。

(一)充满现代化气息的课程

作为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学校的课程具有现代化气息。比如,学校携手拥有源头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打造了AI人工智能课程,在第一课堂中开展普及教育课程,在第二课堂中开展提升工程。通过AI基础知识课程、跨学科整合课程、项目实操课程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结合线上AI原理验证实验、编程及模型训练等工具,基于机器人和开源硬件实践套件开展项目式任务学习,培养师生动手探究和创新创造的能力,提升师生的项目思维、设计思维和交互思维。

再如,学校通过引进zSpace开展虚拟现实学习体验,引进了《长信宫灯》《清明上河图》《马踏飞燕》等24件藏于全国各地的国宝文物,开发了学校的博物馆课程。本课程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创造、科学、审美、环保和生命六大意识为主线的融合型特色校内博物馆课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调动内心体验,通过对博物馆中展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增长学识并激发其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颇具传统文化氛圍的课程

宝民小学是全国象棋、围棋特色学校,棋类课程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开设围棋普及课,培养学生围棋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围棋入门知识,熟悉正确的行棋规则。在各年级普及课的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掘围棋兴趣浓厚、天资较好的苗子进行培养,每周2节课,集中训练,提高其棋艺水平。学校先后成立宝民小学围棋队、宝民围棋俱乐部、宝民围棋家长义工队,为围棋队开展训练、活动,参加竞赛提供帮助。学期末,学校开展冬(夏)令营集训活动,通过短期的集中训练进一步提升队员的竞赛水平。在宝民,几乎每个学生都会下棋。学校的小棋手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项比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7年来,学校共获得200余项个人奖项、30余项团体奖项。最近,学校还引进了象棋机器人和智能围棋,传统的棋类项目融入了信息化元素,焕发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青睐。

此外,传统的陶艺、木工也被学校开发成了课程。看,经过一拍、一揉、一撮、一按、一勾勒……一团团陶泥,变成了一件件精致雅观的作品,这些作品还散发着泥土的气息。在陶艺实际操作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捏塑技巧,感受“妙手生花”的指尖艺术。木工坊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创客学习空间。在这里,学生借由最容易加工的木材,通过想、画、算、锯、钉、刻等方式,亲身实践,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味真正的“DIM(Do It by Myself)”的乐趣。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学生制作了红船,并开展了主题为“永不停泊的红船”的项目式学习。

(三)活力四射体育走班课程

为顺应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依据学生需求与学校资源,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太极、舞蹈等体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利用两节课时结合组成“长课时”教学,按照学生的选择组合成班。

“走班选课”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爱好、特长等采取的差异化教育,提高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学习的针对性,进而更好地提高其自身体育素质。“走班选课”模式,充分优化了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爱上运动,让校园体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打下健康的基石。

学校还把“智能手环”引进了体育课,利用它对学生体育锻炼运动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和连续监测,包括各项量化的运动数据,以便科学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魄。

纵观宝民小学走过的三十多年历程,不难发现,学校始终把师生的生命成长放在首位。近些年,学校走信息化办学之路,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从“深圳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到“广东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再到“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探索都未曾止步。现在,学校正在向“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迈进。为了给师生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开拓生命的广度;为了激发师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挖掘生命的深度;为了让师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延展生命的宽度,学校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