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换技术

2023-08-12 09:51郭宇王静仪
财经 2023年16期
关键词:小鹏大众汽车

郭宇 王静仪

“大众集团和小鹏汽车合作造的车应该叫什么?大鹏?小众?”在大众入股小鹏的消息官宣之后,网络上对名字的调侃比比皆是。

7月26日,大众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将向小鹏汽车(NYSE: XPEV/9868.HK)增资约7亿美元,交易完成后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此外,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具体内容未透露。

根据双方公告,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计划面向中国B级车市场推出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该车型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计划2026年上市。小鹏汽车将基于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和大众集团展开战略合作。

对大众和小鹏来说,这次合作是各取所需。大众集团能借此补足自己的软件能力、智能化水平的短板,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推出符合中国消费者期待的电动车型。

《财经》记者从某券商举办的小鹏汽车投资者会议上获悉,小鹏汽车在合作中做技术和平台,投入偏向轻资产,预计2024年可以实现技术变现。这次合作肯定了小鹏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带来了信心,小鹏的股价飙升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日小鹏股价即上涨30%以上,创一年来股价新高。

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而言,都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幕。30年前,中国曾向欧美车企采取市场换技术策略,今天,中国车企已成为技术输出方。

“有很多中国企业大胆尝试,例如把电动汽车造成四个轮子上的彩电或冰箱。这些尝试帮助大众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开展创新,而这样的尝试只有在中国才能够进行。”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首席执行官)施文韬(Thomas Schfer)對《财经》记者感慨道。

大众集团:重点布局智能化

燃油车时代,大众集团是中国最成功的外资车企,连续多年市占率排名第一。2023年上半年的最新市占率是20%,这意味着,中国马路上每五辆车里,就有一辆来自大众集团。

随着汽车向新能源转型,大众的地位略有摇晃——2023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市场共计交付145.19万辆汽车,同比下滑1.2%;2022年,大众的交付量是318万辆,同比下降约4%;虽然南北大众加起来依然是绝对的第一,但比亚迪开始反超一汽大众,以180.5万辆的销量斩获2022年中国单一车企销冠。

2023年上半年,大众新能源车型的交付量达到8.97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包括6.24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下滑2%。而同期比亚迪仅纯电动汽车销量就高达61.68万辆,几乎是大众的10倍。

咨询公司艾睿铂大中华区联席负责人戴加辉(Dr. Stephen Dyer)对《财经》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车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上的表现不如自主品牌,而这些智能网联设置正受到新一代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如何补足短板?“多金”的大众选择借助中国力量。

2020年5月,大众以11亿欧元买下总部位于合肥的国轩高科26%的股份,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制造商;2020年12月,大众斥资21亿欧元将合资公司江淮大众的股比从50%提高到75%,并更名为大众安徽;2022年10月,大众投资24亿欧元,与中国芯片初创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打造自动驾驶解决方案;2023年4月,大众宣布在合肥投资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的新公司。

不难看出,从电池、芯片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大众布局广泛,其中尤其重视智能化。

2021年4月18日,小鹏汽车在广东肇庆市的一处生产基地。图/视觉中国

大众集团(中国)对《财经》记者表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大众中国与合资伙伴计划在中国电动出行领域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83亿元)。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重要的引领者,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中国市场的发展动能以及创新速度,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显著加快本土化决策及开发流程。

当前大众在中国有ID.3、ID.4、ID.6等纯电车型,计划至2030年,在中国推出30款纯电车型。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后,大众将利用其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发大众汽车品牌的两款新车型。

“欧洲主要的汽车消费者在55岁左右,而中国消费者群体在35岁左右,比欧洲消费者群体年轻了20岁。”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告诉《财经》记者,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购车主力军,必须要考虑到年轻一代的购车需求和特点。必须把重点和思维方式转到中国市场,更好地贴近他们的思维方式,贴近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在中国、为中国”。

如何在新时期维持过去的辉煌,这是大众要破解的课题。更重要的是,大众在中国是否成功,决定了集团在全球的竞争力。

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48%至32.2万辆,在总交付量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6%增长至7.4%。但从细分市场看,新能源需求旺盛的中国市场并非大众电动化的主战场,仅占到大众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9%,卖出了6.24万辆。

毫无疑问,大众需要借助中国力量,才能在中国卖出更多电动汽车。

小鹏汽车:缺钱和销量

眼下的小鹏汽车,不缺的是技术,缺的是钱和销量。

智能化是大众集团看中小鹏汽车的重要原因。过去五年,小鹏汽车在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多聚焦在智能化领域。

2020年,当造车新势力还在普遍使用供应商的智能驾驶方案时,采用自研智能驾驶算法的小鹏P7已经上市。同样的替代故事,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晚了一两年。

2022年9月,小鹏汽车量产落地国内首个城市NGP(Navigation Guided Pilot,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其后发布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让小鹏汽车的三款车型(G9、P7i、G6)均能在高速和城市场景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相比之下,国内其他车企在2023年上半年才集中跟进城市导航辅助功能。

最近开启交付的小鹏G6,是对“智能化水平影响购车决策”的最好解释。4万多张订单中,选择搭载XNGP功能的智能驾驶高配——Max版比例达到七成。

智能座舱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人和车机的语音交互能力上。目前小鹏汽车的语音交互相应速度更快,且无需唤醒词便可实现连续对话;此外,小鹏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也从G9开始迭代到了X-EEA 3.0,即中央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

简单来说,采用这一架构能够做到软硬件深度集成,可以搭载更高性能的芯片,支持更高等级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

但深耕技术的小鹏汽车,在财务和销量上承受了不少压力。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净现金流失58亿元,现金储备降至247亿元。与此同时,花旗银行、摩根大通等股东减持套现。

销量上,曾取得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冠军的小鹏汽车,从2022年10月至今,经历了从月销量5000余辆到重回万辆的历程。数据显示,2023年7月小鹏汽车交付了1.1万辆,是年内首次月销量破万。但与此同时,“蔚小理”中的理想汽车单款车型已经实现月销过万。

与大众集团合作,小鹏汽车最直接的收益是钱。一来是赚现金流的钱。大众集团以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这为小鹏补充了现金流,相当于一年的研发投入。

二来是赚营收的钱——小鹏汽车能赚到技术服务费。

《财经》记者从某券商举办的小鹏汽车投资者会议上获悉,小鹏汽车在合作中贡献智能平台和软件,扮演的角色类似技术平台公司,收益与车型销量正相关,属于高毛利商业模式。预计从2024年开始,小鹏汽车将实现技术变现。这也有助于提升小鹏汽车的毛利率。

2023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为1.7%,业内多认为15%毛利率是智能电动车企业的长期生死线。

三来是省钱。年销量在千万级别的大众集团,对供应链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受惠于双方合作,小鹏汽车不仅能学习前者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也能共享部分零件,从而实现规模化降本。

信心比金钱更重要。大众集团的背书,让小鹏汽车股价一时间涨了不少。其美股在7月26日一开盘就上涨近15%,此后股价一路走高,涨幅一度扩大至40%。港股在7月27日开盘上涨32.23%。

对小鹏车主来说亦是如此。P7车主陈先生告诉《财经》记者,双方官宣合作事宜后,车主群里许多人在考虑换小鹏G6,因为觉得小鹏这家车企可以一直活下去了。

此外,双方合作也有助于提高小鹏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和销量,扩展海外市场。《财经》记者从上述投资者会议上获悉,目前小鹏汽车正规划如何借助这次合作带来的流量知名度,以及大众集团在海外的优势,来提升小鹏G9的销量。

反向技术输出,合作前景如何?

根据双方公告,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计划面向中国B级车市场推出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该车型基于大众MEB平台打造,计划2026年上市。小鹏汽车将基于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和大众集团展开战略合作。

小鹏汽车在合作的投入比较轻量化。《财经》记者获悉,由于小鹏汽车的平台软件已经量产,并且可以通过OTA方式提供给合作伙伴,所以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的合作中,不会投入太多人力资源和精力。

此前,外界关心最多的问题是双方合作之后,各自的产品是否会存在潜在竞争。

《财经》记者从上述投资者会议上获悉,小鹏汽车并未否认这种可能性,但其认为长期的战略合作和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些潜在竞争和重叠问题。另外,小鹏汽车指出,大众集团在电动平台和多品牌共用平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差异化设计能力。因此,大众在小鹏的基础平台上设计的车型会有足够的差异化。

但现在外界关心的问题多了一项——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业务灵魂人物吴新宙将离职,是否影響与大众的合作。

8月2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宣布了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吴新宙即将离职的消息,接任者为李力耘。吴新宙于2019年初加入小鹏汽车,此前任职于美国芯片巨头高通,负责自动驾驶研发。离职消息确认当天(8月2日),小鹏汽车港股收报70.6港元/股,跌14.63%;美股开盘跌7.78%,盘中微涨。

接近小鹏汽车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评价道,吴新宙在智能驾驶工程化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上都比较强,在吴新宙带领下,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吴新宙离职,对小鹏汽车的影响暂未可知。一位接近吴新宙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框架已经搭好,更多工作是工程化落地,所以吴新宙离职短期内不会有影响。另一位吴新宙下属员工表示,在得知吴新宙即将离职消息后,自己已经打开求职软件,寻找新机会。

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的这次合作,被看作是“反向技术输出”的例子之一。在大众集团官宣和小鹏汽车合作的同时,还宣布了旗下奥迪品牌将与上汽集团签署备忘录,深化现有合作,但具体内容还未透露。

过去几十年,中国以技术换市场,全球车企纷纷来到中国合资建厂。但如今,随着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车企正在将自己的技术输出给跨国车企。

2019年,广汽集团与丰田签订了电动化及智能网联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埃安S导入广汽丰田,即iA5;2020年3月,丰田与比亚迪的合资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双方各持股50%。2023年3月,采用比亚迪电池和电机的bZ3正式上市。

从引进技术到输出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汽车企业正在被世界看见。但欣喜之余仍需警惕,新时代的中外合作如何才能效益最大化?

比亚迪和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成立的合资品牌腾势汽车的发展历程就值得思考,2010年品牌诞生时,双方持股比例50:50,但2015年至2021年间,累计销量不过2.29万辆。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和戴姆勒的持股比例从50:50调整为90:10,比亚迪拥有绝对决策权,决策效率提升。此后,腾势推出了MPV产品腾势D9,目前已经月销破万。

另一家新势力企业零跑汽车,可能成为继小鹏之后下一个技术输出的主体。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大众旗下捷达品牌或将向零跑汽车购买技术平台。

猜你喜欢
小鹏大众汽车
小鹏G6
小鹏P5
小鹏P5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浪口上的小鹏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