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2022年农户施肥监测调查情况分析

2023-08-12 15:22齐冬华刘听报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新野县全生育期施肥量

齐冬华 刘听报

为了全面掌握、科学评价主要农作物农户施肥情况,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根据《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关于印发<2022年河南省农户施肥监测调查技术方案>的通知》(豫土肥〔2022〕35号)的要求,新野县开展了2022年农户施肥监测调查工作。

一、新野县2022年农作物种植结构

统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新野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3 066.67 hm2,主要种植方式为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春花生单作、冬小麦—大葱、春玉米—甘蓝或大白菜、蔬菜不同种类轮作。冬小麦播种面积57 333.33 hm2,玉米播种面积28 666.67 hm2,花生播种面积28 000 hm2,蔬菜种植面积24 000 hm2,其他作物种植面积5 066.67 hm2。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方法

农户施肥监测分为定点农户施肥情况监测和区域施肥情况面上调查两个方面。“定点监测”面向普通种植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四类主体,重点监测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情况、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信息。其中,监测经营面积小于0.67 hm2的普通种植户数量占调查总数的比率不低于20%,参与各类种植示范项目的主体数量占总数的比率不高于80%。农作物施肥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年度内收获农作物计,施肥量以氮(N)、磷(P2O5)、钾(K2O)纯量计(下同)。“面上调查”参考定点监测数据和作物播种面积,结合有关统计数据和日常工作积累情况,测算全县各类作物肥料施用量。

(二)监测作物

新野县定点监测主要作物包括粮油类作物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类作物大葱,以及叶菜类的甘蓝和大白菜。

选取新野县主要作物开展施肥监测,将县域内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挑选面积占比前4名的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大葱。选取蔬菜作物叶菜类甘蓝、大白菜作为施肥定点监测的主要作物。

(三) 调查样本与分布

根据河南农业农村厅下达的任务,选择定点监测农户140户,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户施肥情况监测。调查样本分布于14个乡镇,134个行政村,140个农户,调查样本270个。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麦施肥状况

新野县小麦种植面积57 333.33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0.07%,是该县第一大粮食作物。本次调查小麦样本115个,其中,一次性施肥的样本100个,2次施肥的样本5个,不施肥的样本10个。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麦施肥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全生育期施肥量和施肥结构总体合理。平均每667 m2施肥量折纯26.03 kg,其中,N 13.13 kg、P2O5 7.5 kg、K2O 5.4 kg,氮:磷:钾=1.00:0.57:0.41。总体来看,调查样本小麦施肥量处于合理水平。

2.全生育期绝大部分为一次性施肥模式。全生育期施肥最多2次,其中,一次性施肥(一基)的样本数占86.95%,2次施肥(一基一追)的样本数占4.35%,没有3次以上施肥(一基二追)模式。8.7%的样本不施肥,具体原因与种植模式关系密切,10个样本的前茬作物都是大葱,大葱施肥量较大,施用的肥料残留较多,小麦往往是大葱出售较早年份赶种的,播种晚,目标产量低,所以小麦施肥量较少或不施肥料,并不会出现脱肥现象。

3.施肥运筹模式不够科学。基肥平均每667 m2施肥量折纯25.9 kg,其中,N 13 kg、P2O5 7.5 kg、K2O 5.4 kg,分別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99%、100%、100%。小麦生育期较长,采用一次性施肥运筹,容易造成后期供肥不足,植株早衰,影响灌浆。

4.复合肥尿素是主要用肥品种。麦播期基肥选用的肥料品种主要是复合肥,占调查样本数的98.26%,全部为三元复合肥;单质肥料以尿素为主,极少数农户使用了磷酸二铵、氯化钾,基肥单质肥料使用户数占调查样本数的7.82%;调查样本中没有农户使用有机肥料。样本中只有4.35%的农户在返青期至拔节期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 m2平均追肥量折纯4.35 kg,追肥选用的肥料品种主要为尿素。抽穗期前后调查样本中没有农户进行第2次追肥,但根据掌握的情况,小麦中后期有的农户配合“一喷三防”进行叶面喷肥。

5.基肥施用方式基本合理。对于小麦基肥施用方式,种植大户大多为撒施后翻耕入土,普通农户多实行种肥同播的施肥方式。第1次追肥以趁墒撒施或撒施后灌溉为主。

(二)玉米施肥状况

新野县玉米种植面积28 666.67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0.04%,是该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中,春玉米种植面积5 333.33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73%;夏玉米种植面积23 333.33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6.31%。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玉米施肥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夏玉米全生育期施肥量基本合理,春玉米全生育期施肥量较少。调查样本夏玉米平均每667 m2施肥量折纯25.86 kg,其中,N 18.04 kg、P2O5 3.94 kg、K2O 3.88 kg,氮:磷:钾=1:0.22:0.22。春玉米平均每667 m2施肥量折纯15.94 kg,其中,N 9.66 kg、P2O5  3.16 kg、K2O 3.12 kg,氮:磷:钾=1:0.33:0.32。总体来看,夏玉米施肥总量基本合理,施肥结构重氮肥轻磷钾肥。春玉米施肥总量显著偏少。分析春玉米施肥量偏少的原因,与种植模式关系密切,9个春玉米调查样本的前茬作物都是蔬菜,蔬菜季往往施肥量较大,施用的肥料残留较多,所以玉米施肥量较少或不施肥料,并不会出现脱肥现象。

2. 全生育期绝大部分为一次性施肥模式。调查样本中夏玉米84.37%为一次性施肥模式;春玉米88.89%为一次性施肥模式,容易造成部分肥料流失。其原因主要是玉米人工追肥操作困难,追肥机械缺乏。

3.复合肥尿素是主要用肥品种。调查样本中玉米基肥选用的肥料品种主要是复合肥,占调查样本数的96.87%,全部为三元复合肥;单质肥料以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为主,基肥单质肥料使用户数占调查样本数的3.12%;调查样本中没有农户使用有机肥料。样本中只有15.62%的农户在大喇叭口期进行第1次追肥,平均每667 m2追肥量折纯5.98 kg,大部分为氮肥,追肥选用的肥料品种主要为尿素,少数为三元复合肥。调查样本中没有农户进行第2次追肥。

4.基肥施用方式合理。夏玉米全部实行种肥同播的施肥方式,春玉米基肥都是撒施后翻耕入土。第1次追肥以趁墒撒施或撒施后灌溉为主。

(三)花生施肥状况

新野县花生种植面积28 000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9.57%,是该县种植面积第三大作物,同时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其中,春花生

10 600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41%;夏花生17 400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2.16%。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花生施肥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夏花生和春花生全生育期施肥量均偏高。调查样本中夏花生平均每667 m2肥料施用量折纯31.57 kg,其中,N 12.95 kg、P2O5 9.12 kg、K2O 9.5kg,氮:磷:钾=1:0.7:0.73。调查样本中春花生平均每667 m2肥料施用量折纯36.05 kg,其中,N 16.92 kg、P2O5 9.11 kg、K2O 10.02 kg,氮:磷:钾=1:0.54:0.59。总体来看,夏花生与春花生施肥量明显偏高,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对花生产量的预期较高,春花生和夏花生每667 m2目标产量分别在400 kg以上和300 kg以上,所以增加了肥料施用量。

2.全生育期采用一次性施肥模式。无论是春花生还是夏花生,调查样本都是全生育期只施肥1次,不利于肥料的均衡供给和肥料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

3.复合肥是主要用肥品种。花生播种期基肥选用的肥料品种主要是复合肥,绝大部分是三元复合肥;少数选用了生物有机肥或单质肥料尿素。

4.基肥施用方式合理。夏花生基肥全部实行种肥同播,春花生基肥都是撒施后翻耕入土。一次性施肥的运筹方式,容易造成部分肥料流失,其原因主要是追肥难以遇到适宜的墒情,加之用工成本较高,农民不易接受。

(四)大葱施肥状况

新野县大葱种植面积8000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5.59%,是该县种植面积第四大作物,同时是新野县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新野县大葱施肥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全生育期施肥量偏大。调查样本中大葱全生育期平均每667 m2肥料施用量折纯52.96 kg,其中,N17.57 kg、P2O515.47 kg、K2O19.92 kg,氮:磷:钾=1:0.88:1.13。施肥量偏大的主要原因是大葱的经济效益好,农民对大葱产量的预期高,所以,往往期望通过增加肥料投入来获取更高的产量和效益。

2.多次施肥是主导运筹模式。调查的13个大葱种植户样本中,有10个样本进行了5次施肥,有2个样本进行了4次施肥,有1个样本通过水肥一体化进行了7次施肥。分期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3.用肥品种多样化搭配。大葱基肥选用的肥料品种,大多为磷酸二铵或者三元复合肥;追肥选用的肥料品种,缓苗后期大多为高氮型或者平衡型三元复合肥,葱白生长前期大多为高中氮低磷钾型或者平衡型三元复合肥。

4.施肥方式科学合理。基肥的施用方式都是撒后翻入土壤,追肥大多是追施后培土,少数冲施,或结合水肥一体化系统少量多次滴灌施入。

(五)甘蓝、大白菜等叶菜类露地蔬菜施肥状况

新野县甘蓝、大白菜等叶菜类蔬菜种植面积9 333.33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6.52%,是该县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其中,甘蓝6000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19%;大白菜3 333.33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33%。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新野县甘蓝、大白菜等叶菜类露地蔬菜施肥状况呈现以下特点:

1.甘蓝与大白菜全生育期施肥量偏高。调查样本中甘蓝平均每667 m2肥料施用量折纯52.43 kg,其中,N 24.69 kg、P2O513.04 kg、K2O 14.70 kg,氮:磷:钾=1:0.52:0.6。调查样本中大白菜平均每667 m2肥料施用量折纯47.47 kg,其中,N 27.45 kg、P2O5 8.55 kg、K2O 11.47 kg,

氮:磷:钾=1:0.31:0.42。总体来看,甘蓝与大白菜施肥量明显偏高,其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好,农民对产量的预期较高,甘蓝和大白菜每667 m2目标产量分别在5000 kg以上和6000 kg以上,所以增加了肥料施用量。

2.全生育期采用一次性施肥模式。调查样本中甘蓝

88.89%为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模式,大白菜全部是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模式。其原因主要是产品价格不稳定,预期收益难以估计,加之追肥难以机械化,用工成本较高,农民不易接受。

3.复合肥、有机肥是主要用肥品种。甘蓝、大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基肥选用的肥料品种主要是三元复合肥,少数选用了单质肥料尿素。追肥大多是尿素。产区群众有间隔1~2年大量(每667 m2施用5 m3)施用畜禽粪便堆肥的习惯。

4.施用方式基本合理。基肥的施用方式都是撒施后翻耕入土,追肥大多是冲施。

(六) 其他作物施肥情况说明

新野县除上述大宗农作物外,还有高粱、大豆、芝麻、红薯、绿豆、果树等作物,但种植面积都很小,全县种植总面积约为5 066.67 hm2。还有设施或者保护地栽培的番茄、茄子、辣椒、长豇豆、四季豆、西葫芦等

精细类蔬菜作物40多种,种植面积约为6 666.67 hm2。调查样本中没有这些作物,所以不进行施肥情况详细分析,只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测算。

(七)全县农作物施肥量估算

通过各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肥料用量计算该作物全年肥料用量,把所有作物肥料年用量相加计算全县农作物总用肥量。估算结果显示,2022年全县农作物施肥总量合计6.86万t,比2021年的7.13万t减少0.27万t,减少3.78%。

四、小结与建议

(一)小结

调查分析结果,2022年全县农作物施肥总量合计6.86万t,比2021年减少3.78%,呈现持续减量增效趋势。小麦、玉米施肥量基本合理;花生、蔬菜类作物施肥量偏高。经济作物还有进一步减量增效的潜力。

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占90%以上的调查样本采取一次性施肥模式,只有少数调查样本进行1次追肥。全生育期一次性施肥不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升。蔬菜类作物采用了多次施肥模式,施肥一般为5~7次。

基肥施用方式因作物而有较大差异,小麦基肥几乎全部采用撒施后翻耕入土;春花生基肥大多采用撒施后翻耕入土;夏花生和夏玉米基肥则采取种肥同播的施肥方式;蔬菜基肥以撒施后翻耕入土为主,追肥采用随水冲施或条施覆土的方式。

(二)建議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增加有机肥施用数量,巩固秸秆还田成果,提倡绿肥种植还田,进一步减轻化肥施用强度。因地制宜推广配方肥料、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稳定性肥料、其他增效肥料等新型肥料产品,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新野县全生育期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新野县
新野县农村三产融合研究①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湖南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4)
黄骅市2013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水果红薯无土高产栽培的最佳施肥量研究
省工棉2号最佳种植密度及最适施肥量的研究
不同施肥量对烟草生长发育及经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