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敷料按压带在经皮肾镜术后肾造瘘拔管后患者的应用

2023-08-12 08:41官淑芬刘燕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1期
关键词:漏尿肾造瘘口

官淑芬 刘燕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三明 365000)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泌尿系结石整体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1]。我院近年来新收入院手术患者,其中泌尿系结石约占总数50%,对于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案已较为成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因其出血少,结石清除率较高、较开放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现已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标准治疗方法。根据术中情况大部分患者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可引流尿液、血液,压迫肾穿刺通道,减少肾及肾盏撕裂出血及术后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4]。术后医师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拔除肾造瘘管,甚至采用无管化手术方式,因无管化或拔除肾造瘘管后经皮肾通道无法立即愈合,造成造瘘口漏尿,导致尿液渗透患者敷料及被褥等,甚至出现造瘘口周围皮炎,影响患者舒适度及康复进度。我院为减少造瘘口漏尿发生,常规在拔除肾造瘘管后,叮嘱患者或家属健侧卧位按压造瘘口换药敷料至少1 h,以防止漏尿情况。因按压敷料时间较长,患者家属按压部位及压力无法长时间保持,不仅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反复探索,研究制作出既能防止患者漏尿、减轻患者痛苦又能解放双手,减少人力物力的造瘘敷料按压带(专利号:CN202220932234.X),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造瘘敷料按压带的结构及制作

1.1 选材 尼龙布料:舒适耐用。抗菌布:具有舒适、耐磨、抗拉、抗皱的特性。充气囊、气管、充气袋、压力表:组成腹带内加压充气装置。纽扣:增加稳定性。卡夹:防止漏气。

1.2 结构及制作 将尼龙布裁制成110 cm×60 cm的按压带,在按压带的内侧缝制抗菌布,按压带的中部设置空槽,并在按压带的两端分别设置穿孔和纽扣(便于使用时根据患者体型调节松紧度),空槽内设置有充气袋,充气袋的两端分别与左气管和右气管相连接,左气管和右气管上均设置有卡夹,右气管的一端与充气囊连通。使用时可将按压带的气囊处对准肾造瘘口,通过按压充气囊进行充气,待气囊压力调至适宜后,将打气阀关闭,根据患者腰围调节按压带长度,通过穿孔和纽扣完成固定。见图1~2(图中1为按压带、2为左气管、3为右气管、4为卡夹、5为充气囊、6为充气袋、7为压力表)。

图1 造瘘口按压带结构示意图

图2 充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2 临床应用

2.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侧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80例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试验组男29例(72.50%),女11例(27.50%),年龄28~72(43.35±12.78)岁。对照组男28例(70.00%),女12例(30.00%),年龄27~70(43.90±11.68)岁。试验组患者合并疾病9例(22.50%)(高血压2例,2型糖尿病1例,泌尿道感染6例),对照组患者合并疾病10例(25.00%)(高血压3例,2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例,泌尿道感染4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肾结石或者输尿管上段结石(L4水平以上),在腰麻下行单侧单通道PCNL术,手术通道为18F通道,术后均留置16F肾造瘘管及F7输尿管支架管。②认知功能正常。③无凝血功能障碍。④未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⑤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认知功能障碍。②凝血功能障碍。③肾或输尿管畸形。④不同意使用自制按压带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合并疾病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2 应用方法

2.2.1 试验组 术后常规护理:①饮食护理:术后禁食6 h后,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②体位与活动:术后当日麻醉清醒后取低半卧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引流;术后第1日以半卧位为主,嘱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术后第2日督促患者增加床上活动;术后第3日起,协助患者进行室内活动,并增加活动度。③疼痛护理:术后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时间、部位、程度、性质等,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技巧,如分散注意力、肌肉放松、音乐疗法等,必要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物,为其提供安静的环境。④引流液的观察:每日记录和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200 mL/h),应警惕发生继发性大出血的可能,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⑤引流管的护理:术后肾造瘘管先夹闭数小时后再开放,提高肾内压减少出血。妥善固定肾造瘘管,保持引流通畅。⑥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观察肾造瘘管及留置尿管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术后如肾造瘘管引流液颜色鲜红,可夹闭肾造瘘管5~10 min,再放开,观察血尿有无停止。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保持肾内低压状态,保持留置尿管及肾造瘘管的通畅。

术后肾造瘘口护理:每日常规换药消毒,拔除肾造瘘管后,予以4层无菌小方纱(3 cm×4 cm)覆盖肾造瘘口,并予10 cm×10 cm一次性无菌敷贴粘贴伤口后,采用自制按压带进行按压,操作方法如下:将按压带的气囊处对准肾造瘘口,使用充气装置对按压带进行加压,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将压力调节至70~100 mm Hg,根据患者腰围调节按压带长度,通过穿孔和纽扣完成固定,嘱患者健侧卧位1 h。

2.2.2 对照组 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及肾造瘘口护理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同样给予4层无菌小方纱(3 cm×4 cm)覆盖肾造瘘口,并予10 cm×10 cm一次性无菌敷贴粘贴伤口,取健侧卧位,由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予适当压力按压敷料1 h,以小方纱被压薄的压力为宜。

2.3 观察内容及评价指标

2.3.1 医护人员工作量比较 观察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漏尿更换敷料、衣服及被褥次数,并统计由于漏尿导致的更换敷料、衣服及被褥所耗工作时长,由研究人员用秒表计时。肾造瘘口敷料渗透湿即为有漏尿,每次发现患者漏尿后为其更换相同纱布及敷料后继续观察,衣物浸湿予以更换衣物,被褥浸湿予以更换被褥,敷料持续干燥8 h以上考虑没有漏尿,终止观察。

2.3.2 患者舒适度比较 患者因伤口敷料及衣服被褥等被尿液浸湿导致不舒适评价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不适感。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不适感,轻度不适1~5分、中度不适6~8分、重度不适(难以忍受)9~10分。

2.3.3 漏尿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在观察时间范围内,出现漏尿的人数。

2.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4.0软件整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等级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及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量比较 试验组因漏尿更换敷料次数、更换衣服次数、更换被褥次数及漏尿导致的工作耗时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工作量比较()

3.2 患者舒适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n(%)]

3.3 漏尿率比较 试验组在观察时间范围内的漏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漏尿率比较[n(%)]

4 讨论

泌尿系结石作为我院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PCNL因其出血少,结石清除率较高、较开放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现已成为我院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常规治疗方法。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的患者通常会留置肾造瘘管,引流尿液、血液及脓液,并起到减少术后出血、降低泌尿系感染风险等作用[5-7]。但经皮肾镜手术后皮肾通道较大,拔除肾造瘘管后,经皮肾通道无法立即愈合,出现尿液漏出现象为常见现象,现部分患者已采取无管化经皮肾镜手术,术后也常出现漏尿情况[8],漏尿不仅引起患者敷料渗透导致衣物、被褥污染,需要更换,引起患者不适,医护人员也需再次更换敷料、病服及被褥等,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甚至可能引发造瘘口周围皮肤炎,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恢复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降低患者满意度,也降低医护人员满意度[9-10]。

通常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予以伤口换药处理,并更换衣物及被褥,工作量大,效果差。既往已有数种治疗方法致力于改善术后肾造瘘口漏尿,如在拔除肾造瘘管后嘱咐患者取健侧卧位,利用尿液的重力原理,促使肾内尿液经自然腔道流入膀胱,待肾造瘘口自然愈合后,尿液不再经造瘘口流出[11]。但有研究结果显示,单纯采用此方法仍无法避免较高的漏尿发生率[12],也有相关文献报道,通过使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贴于肾造瘘口能收集尿液,减少尿液渗透敷料,保护皮肤免受刺激[13],但仍无法改善漏尿情况的发生。近年来,也有相关文件报道,拔管后采取坐位、立位或对侧卧位可减少漏尿的发生[14]。丁绪玲等[15]认为,术后采取坐位按压法对于经皮肾镜术后漏尿的改善有积极的意义。按压伤口可缩小术后通道,抑制尿液经造瘘口流出,减少尿液对通道组织的刺激,进一步加快皮肾通道的愈合。为了进一步改善术后漏尿情况,我科结合既往经验,现采用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促进尿液进入膀胱的同时按压伤口敷料1 h,减少漏尿情况的发生,因医疗条件有限,多数需患者自身或家属按压敷料,甚至特殊情况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按压伤口敷料,该方法耗时耗力,增加医疗负担,且按压时间较长,无法长时间保持均匀的压力,不少患者按压质量较差,按压点偏移,仍出现漏尿情况。本研究的自制敷料按压带,采用尼龙布料,舒适耐用,按压部位准确,压力可根据患者舒适度调节,可长时间持续准确压迫伤口敷料,减少漏尿,减少医护人员换药次数,并可解放患者及家属双手,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提高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使用自制敷料按压带的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漏尿肾造瘘口
分析老年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对留置肾造瘘管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
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结核性支气管胸膜瘘的疗效分析
你被漏尿困扰了吗?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两种不同方法固定肾造瘘管的效果比较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DSA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常规夹闭肾造瘘管的必要性研究
前列腺术后漏尿一般是暂时的
肾造瘘管在PCNL术后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