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分析

2023-08-13 06:19党仁梅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运算题目解题

文| 党仁梅

学生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强化数学综合能力,并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始终保持高度兴趣,也方便教师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教师而言,营造有利于培养运算能力的教学氛围,既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又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忽略运算能力培养,过于重视知识教授,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中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打击学生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在这其中可能会存在众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打破以往数学课堂乏味枯燥的弊端。并且通过多元化的运算活动,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中有关运算知识的学习技巧,并感受数学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好地与教师形成共鸣,全面提升课堂参与程度。在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主要是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创建一种基于游戏模式的闯关体验,在经历数学运算题目的层层解密之后获得答案,促使学生更加享受这样的活动设计,在其中充分获得成就感与体验感,促使学生在更加轻松且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数学运算学习,强化运算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运算能力作为中学生将数学知识外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目的是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阶段教育发展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强化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锻炼逻辑思维。通过接触众多不同类型的运算题目,学生在运算解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对多种类型的习题进行研究,更好地总结数学运算的规律,将这些规律内化于心,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成绩,为学生创建丰富的自主探究空间,从而在运算解题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自成体系,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方式。在既定的教学流程下,初中生跟随教师所创建的课堂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数学题目的阅读与运算。开展运算解题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首先对题目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在充分了解题干之后,结合以往的做题经验,运用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则能够形成更加规范的运算解题流程。在完成审题之后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不仅能够提升解题效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解决以往学生在数学运算中出现的由于审题不认真而丢分的问题。初中生都能够在这样的习惯性行为下高效高质地完成运算,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分层教学

运算能力较弱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无法独立解决各种难题。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这种情况,选择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从问题本质出发,运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攻克数学题目,加快解题速度。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每个学生的运算能力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既能避免现有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又能发挥分层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运算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提升自身运算能力,强化学习效果,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感悟,进而在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与“一次函数”相关的数学知识时,首先,根据学生整体学情及运算水平,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其次,教学目标分层。学困生在运算数学题目前,先初步了解一次函数定义,再举正反例反复理解,以保证该类学生在运算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中等生则是在充分理解一次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尝试完成直线解析式,训练该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创造力;学优生要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积极带动其他组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相互合作、协助的基础上完成与“一次函数”相关数学问题的高效运算。最后,教师要在结束课堂教学时做好分层评价,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在运算数学题目时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以增强其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其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运算能力的全面提升。

此外,为保证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入贯彻,教师也要综合考虑该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聚焦核心素养要素,在培养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运算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数学潜能,促使学生“准确、快速、科学、灵活”地进行运算。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数学题目运算能力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中既展现出自己的运算水平,又能增强其竞赛意识及自信心。该过程既可以体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又可以通过常规化开展此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运算水平,从而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数学题目运算步骤,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

核心素养背景下,以运算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使其今后更加轻松地学习高阶数学知识,在有效强化数学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围绕核心素养基本要素,鲜明体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化、多元化。一般情况下,学生均要按照规定的运算步骤解答数学题目,正确且规范的运算步骤可以保证数学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对提升运算能力也有着一定作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侧重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及时明确和规范运算步骤,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数学题目解答中各运算步骤的作用,以此增强学生在解题时将每个步骤中涉及的数字、符号正确使用的意识,确保每个学生均能做到规范、准确地完成数学题目的运算和解答,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与习惯,进而达到不断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学生找到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方程包含的数量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方程等式,按照规定步骤,通过解方程获得相应答案,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上导入的各种数学问题进行仔细观察,梳理学习思路,培养独立解答问题的意识,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既要让学生准确列出解答问题的方程式,又要保证每一步运算步骤的规范性,求解出正确答案。其次,学生明确题目运算步骤后解答其他数学题目时,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及思维,养成按照规定步骤进行解题与计算的习惯,以保证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培养。最后,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及运算步骤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升其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不同题型总结与归纳,降低解题难度

相较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初中数学学习难度有所提升,且从目前解题运算方式使用的情况来看,不同题型所使用的运算方式也各不相同,数学题目计算量太大,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将简算训练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是通过完成日常简算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部分学生习惯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套用公式定理,并未做到灵活使用,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时,则会出现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情况。基于此,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重不同题型的总结与归纳,了解不同题型对应的运算方式、不同数学题目的运算过程。同时结合数学教材,在课堂上导入一些相对简单的数学题目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循序渐进地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意识。

此外,教师也要保证简算训练开展的针对性和计划性,以达到利用该方式掌握学生整体运算情况的目的,并让学生在简算训练过程中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解答高难度问题时,尝试探寻新的解题思路,转变原有只会套用公式定理的学习思维。发挥简算训练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降低解题难度,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有效强化,从而落实“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深化学生对数学内涵的感知。

(四)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对比解题方法中提升运算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公式,或者在详细讲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培养多角度思考意识,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不同类型数学题目的计算原理,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运算水平,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常一道数学题目会涉及多种解题方法以及不同的计算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思维,通过对比不同解题方法,逐渐提升自身运算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现阶段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与“有理数的加法”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可以运用加法法则完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独立解决简单的问题。首先,以学生整体数学学习能力为标准,选择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律,确保后续题目运算过程中使加法计算更加简便,加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概念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按照“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多角度对一道数学题目的多种解法进行思考,同时引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规律,并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意识到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最后,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探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途径,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通过体验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切身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从学生角度分析,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不仅可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快解题速度,还可以锻炼逻辑思维,提升学习效率。但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并未注重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没有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以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综合考虑学生整体的学情,提出与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保证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精准落实,从而为实现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运算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有趣的运算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