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理论分析新时代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策略

2023-08-13 14:10刘双双
声屏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题材框架革命

□刘双双

框架理论

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在1955 年发表的《游戏与幻觉理论》中最早提出了“框架”这个学术概念,他认为“框架”是一种诠释规则。[1]社会学家戈夫曼(Goffman)在1974 年出版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框架”的概念,他认为框架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部世界的认知结构,并将此概念引入到社会学中。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与新闻传播领域相结合。在学者吉特林(Gitlin)、恩特曼(Entman)、臧国仁、钟蔚文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框架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并与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相结合,开始广泛传播。

关于框架的内涵,戈夫曼(Goffman)认为框架是一种预存在我们大脑中的知识体系,我们正是根据这种知识体系来认识和阐释外部世界,我们也是根据脑中既有的框架来展开对新事物的认识。吉特林认为框架是一种持续不变的认识、陈述事物的方式,恩特曼认为框架是对信息的选择与凸显,钟蔚文则认为框架是一种选择与重组,符号处理者正是通过这种选择与重组来组织话语,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学者臧国仁、钟蔚文在《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一书中提出新闻框架的三个环节,即高层次环节、中层次环节和低层次环节。学者陈阳则基于这三个环节在《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将新闻框架的内在结构分为宏观(新闻主题)、中观(新闻事件的内容、进程、结果和影响及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和微观(新闻报道的语言和修辞)三个层面。[2]

总体而言,学界存在很多关于框架理论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归根结底,框架的核心概念在于“选择”和“构建”,这种“选择”与“构建”的“框架”过程,同样适用于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

新时代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策略

本研究选取了新时代创作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即从2012 年到2022 年11 月上映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笔者在各大视频网站以“历史”“年代”“战争”为关键词共检索到了45 部红色电视剧和40 部红色电影,共得到有效样本85部。本研究将以这85 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依据框架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

宏观层面的主题框架:围绕红色主题,弘扬爱国精神。框架理论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而在影视领域,为影视作品构建中心思想的框架即是影视作品的主题。[3]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是指围绕共产党人以及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社会主义、推动国家进步而浴血奋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影视作品。[4]这些影视作品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赞扬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让人们铭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启发人们珍惜当下和平安宁的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批颇具特色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呈现出独特的影视风格,着力通过现代影视技术再现革命时期的抗战故事,让人们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从中深受鼓舞,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虽然在内容上侧重不同,但都是围绕红色主题,宣扬爱国精神。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七个故事来表现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背后是无数个无名英雄默默付出的结果。虽然七个故事取材于不同时代,侧重略有不同,但都围绕着统一的主题,共同说明了我们国家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磨难,在每一个历史性瞬间的背后都有充满了艰难和不易,但正是无数无名英雄默默付出才有了如今繁荣富强的国家,极大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电视剧《觉醒年代》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聚焦革命年代革命先驱们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鲁迅、李大钊等一大批革命人士为争取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不断斗争的传奇故事。以往的革命题材影视剧的观众一般是中老年人,但《觉醒年代》突破了圈层传播局限,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观看并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都是围绕革命年代展开的,都是宣扬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在新时代仍要继承发展革命先辈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并且在新时代里继续顽强拼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续写篇章。

中观层面的内容框架:再现革命年代,激发前进动力。在选取的85 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中,再现革命年代生活的有59 部,描述英雄人物的有15 部,以重大战役为主题的有11 部。他们的共性都是再现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历经的磨难,主要通过再现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

新时代创作的很多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都是通过再现革命年代的历史,启发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觉醒年代》聚焦革命年代的辉煌历史,通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为争取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英勇事迹激励新时代的人们继续传承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我们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挫折,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们发奋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勇于战胜艰难险阻,为国家奋发图强。

电影《大决战》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英勇顽强,血战到底,击败敌人逐步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新中国的辉煌历史,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继续砥砺前行。《建军大业》聚焦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讲述了北伐战争刚取得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清共”行动,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电影《血战松毛岭》也是聚焦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通过再现那一段历史的艰辛与不易,表现革命先辈们自强不息、百折不饶、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人们牢记历史与使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个人力量。

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主要是再现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艰难险阻无所畏惧,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新中国,迎来祖国的繁荣昌盛。在新时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也需要进一步丰富,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能够激励中国人民不忘过往,砥砺前行,始终铭记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过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要铭记革命先辈们为这个国家所作出的牺牲。当今时代,似乎已经不再需要人们像革命先辈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革命精神”,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们要为实现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通过再现革命年代先辈们所历经的磨难,成为人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微观层面的叙事框架:以小见大,引起情感共鸣。 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中,主人公基本都是有着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尽管他们精神品质相似,但作为一个个独立而鲜活的个体,他们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只有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塑造才能突出人物的鲜明特点,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5]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更倾向于通过细节打动人心,在刻画那些革命年代的伟人形象时往往选取一些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事例彰显平凡中的不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将他们的高尚情操以一种外显的方式展现给观众。比如在刻画鲁迅、陈独秀、聂荣臻等人物形象时,并没有使用可歌可泣的事迹和非常华丽的辞藻来表现,更没有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习惯塑造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而是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来塑造平凡的伟人形象。

在新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教育,而是缺少能够引起共鸣的人和事,通过以小见大讲述平凡人物的不凡之处,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以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为切入点,聚焦各行各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影片中在北京奥运会的背景下,由葛优扮演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和一个刚经历过天灾的汶川小男孩之间产生的奇妙交集,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烧脑反转的情节,让观众觉得这就是一件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可从这个“小事”里观众又能收获感动,非常容易产生共鸣。

新时代创作出来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不会去试图塑造一个完美人格,而是往往习惯于将人物形象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这些平凡的伟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励人们继续将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核心是对片中人物身上难能可贵的道德品质和珍贵的精神内涵进行宣扬和传承,激励现代人们不断向前。

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启示

融入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主要指在革命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宝贵的革命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6]红色文化在我国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精神文化。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文化能够让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保持初心、牢记使命,因此要时刻加强红色文化的宣扬,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于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而言,红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融入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才会更加有力量,更能鼓舞人心。《血战湘江》《红星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等这些新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经典影视作品都融入了红色文化,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遇到的艰难险阻,但最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迎来祖国的繁荣昌盛,启发人们珍惜当下的和平,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鼓励人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个人力量。正是融入了红色文化才使得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有了力量,一经播出就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实现平台联动。 在全媒体时代,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想要持续获取关注度,就要适应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不能再局限于荧屏上,而是要适应全媒体传播方式,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平台联动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电影《长津湖》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津湖战役,在极寒严酷、物资极度匮乏的状态下,东线作战部队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该片一经上线就能引起巨大反响,离不开新媒体平台的助势,影片方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传了片中的精彩片段、拍摄花絮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常,以此来提高关注度,还在B 站发布了很多有关《长津湖》的中视频,以此实现平台间的联动,最终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

精准把握时机。 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想要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还要精准把握时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选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 个画面,重现新中国70 年的辉煌经历,并选择在国庆70 周年之际上映。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本身就是一件举国同庆的事情,这部电影选择在这一时机上映,自带热度,极易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电影一经播出便收获不少票房。在20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初,电视剧《觉醒年代》顺势而出,在各大视频网站快速传播,热度居高不下,突破了圈层传播的桎梏,收获了一大批青年观众。电影《古田军号》选择在八一建军节这天上映,电影《1921》在2021 年七一建党节上映,这些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均精准把握时机,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在宏观层面的主题框架上主要围绕重大历史事件,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也有重大战役,无论是围绕哪一主题,所表现的核心内容都是爱国主义。中观层面的内容框架主要是再现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来激励人们在新时代下仍然要继承革命先辈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同时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微观层面的叙事框架主要是通过描述平凡人物的不凡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敢于拼搏。在新时代,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始终要植根于我国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坚持内容为王,精彩、高质量的内容永远是对观众的最大吸引力,同时要顺应潮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并且要把握时机精准传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题材框架革命
框架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WTO框架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