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在新的传媒格局下如何出圈
——以《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为例

2023-08-13 21:18高建平林婷
传媒评论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奖台州文物保护

文_高建平 林婷

在2022 年度的浙江新闻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奖中,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选送的电视新闻评论《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获得一等奖。这条评论为什么能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

2021 年11 月,台州市广播电视台《台州深观察》栏目的记者接到群众反映,说自己的房子破败不堪却不能修葺,为此很苦恼,希望记者关注并帮忙解决问题。接到反映后,记者前去黄岩实地调查,发现原来这位老人住的房子比较特殊,是黄岩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树德堂”。房主多次提出修葺,却因为是文物,迟迟不能动工。老人的生活环境多年得不到改善。而记者与文保单位联系后,发现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而且文保单位也很无奈。如果按照文物“修旧如旧”的修复要求,必然要大笔资金,但文保专项资金却少之又少,而要民居文物主人自己出钱,他们又出不起也不愿出,由此带来了“住在文物里的尴尬”。针对这种现象,记者创作了电视新闻评论《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展示了“尴尬”现状,分析了形成原因,进行了多方探讨,提出了破解路径。

贴近生活软化选题彰显新闻评论亲和力

新闻评论的功能之一,是政策解读,因此,传统的新闻评论,选题大都偏硬。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主流媒体都在打造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新闻评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在做好主题宣传的同时,选题呈现“软化”的趋势。

例如,台州市广播电视台在新闻客户端开设了专栏《台州屏论》,围绕台州本地的热点展开评论,引导舆论,凝聚共识。评论选题的重心,放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上,以此实现“三贴近”,提升亲和力。

《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正是这类选题的代表。这则选题既重大,又贴近群众生活;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意义,可以说找到了重大主题和群众关切的交汇点,情感的共鸣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他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题材具有重大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记者调查发现,民居文物在文物中占比将近50%,很多文物中都居住着人,“住在文物里的尴尬”和群众的实际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这个评论题材既有看点,又容易引发人们的共情,也能更好地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新闻价值高,群众关注度也高。

深入一线深实调查增强新闻评论说服力

优秀的新闻评论,底色是深实的调查。

《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的主创人员,从2021 年11 月初开始深入民居文物采访,到2022 年1月下旬节目播出,历时两个多月,走访了黄岩、路桥、临海、三门、温岭5 个县市区,拍摄相关文物保护点十多处,采访民居文物主人、村民、乡镇干部、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相关专家30多人,获得了丰富的素材,也拍摄到了最真实的现场。从内容上来说,评论有了稳固的事实基底,从形式来说,生动的现场让电视特色更加鲜明。民居主人与文物保护部门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争执、老人拿着D级危房的牌子向记者诉苦等场景,直观反映出了现实生活,既为评论提供了事实依据,也让评论更鲜活生动。新闻评论要有深度和厚度,就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事实呈现在受众面前,以此提升新闻评论的说服力。

《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是在浙江新闻名专栏《台州深观察》中播出的。该栏目一直以来秉持深入调查,用现场说话的理念,强调要做深实的调查,让镜头说话,以此让节目更鲜活,点评更有说服力。《台州深观察》同样获得浙江新闻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评论《“台州制造”2018 之问:谁慌?谁从容?》,也是深实调查成就优秀评论的典型例子。该评论的主创人员走访了台州6 个县市区的企业,深入车间调查采访,拍摄到了传统刃具企业“由于产品积压,停了流水线”,也拍摄到了高新刃具企业“由于订单不断,产品‘零库存’”。以调查到的事实切入主题展开评论,提升了新闻评论的可信度。

新闻评论承担的是一种“影响者”的角色。如何发挥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深浅,与节目的说服力密切相关,而成就新闻评论说服力的,基底还是真实厚重的事实。

不同声音多元呈现提升新闻评论认可度

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要具有更大的格局,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角度,呈现不同声音和多元观点,由此提升新闻评论的认可度,进而提升引导力。

《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虽然切入点是反映住在文物里居民的诉求,但评论并非只是帮他们呼吁,而是讨论民居文物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呈现出了多方意见和不同声音。记者采访了多位民居文物的主人,也和文物保护部门、基层干部、专家学者充分交换意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梳理导致民居文物难以修葺的原因。刚开始,文物主管部门强烈反对记者做这个选题,理由是题材敏感,无论怎么探讨都会让他们难堪。但随着采访的深入和记者坚持不懈地沟通,文物主管部门不仅接受了采访,也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想法。新闻评论播出后,准确详实的事实,多元观点的呈现,客观平衡的评述,得到了文物部门的认可,认为评论“有理有据、公正客观”。

理性思考提供路径强化新闻评论建设性

关注热点事件,做好舆论引导,是媒体的重要职责,但切忌为发声而发声。主流媒体的评论,不但要分析问题,找出原因,还需要提供解决办法和思路,体现建设性。

《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不但反映出了民居类文物面临的修葺难题,并深入各地,寻找破解“住在文物里的尴尬”的成功事例。评论深入解析了温岭“大寨屋”和“石头屋”的开发路径,为其他地方民居类文物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提供了解决思路。此外,评论的最后,主持人和新闻评论员、知名律师黄侃,就如何破解民居文物修葺和保护难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闻评论对于社会舆论场而言,是情绪中的理性,是混乱中的秩序。《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居住在文物里的主人,因为房子无法修葺,生活得不到改善而有较大的情绪;文物保护部门,则因专项资金少难以施展大作为而苦恼,媒体如果只是曝光问题,很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双方的矛盾。《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用理性冷峻的思考,为民居文物的保护与修葺寻找可能的出路,有效地化解了社会情绪,优化了社会心态,凝聚起社会共识,彰显了评论的建设性作用。

(《住在文物里的尴尬何以破解》获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电视类新闻评论一等奖)

猜你喜欢
新闻奖台州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名胜古迹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台州远洲墅
浙江省台州中学语文组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