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

2023-08-14 02:21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变电测温运维

梁 发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0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企业供电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满足电力行业实际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建立了适量的变电站,为电力企业日常供电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目前变电站运维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工作人员只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电力企业要定期组织检修人员进行交流,邀请有丰富检修经验的工作人员讲解,描述设备检修中应注意的问题。文章论述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站运维方面的应用,针对变电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

1 红外测温技术原理

红外测温技术是通过采集热辐射,将热辐射转变为图像信号,让检测人员清楚掌握设备热辐射现象,准确判断设备信息,掌握图形信号温度情况和物体信息情况,实现设备检测作业。红外测温光路图如图1所示。实际上,在电力系统变电运维时,红外测温技术在不同环节的作用存在差异。红外测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工作人员利用这些特点能及时找到故障位置,从而制定合理的维护检修方案。

图1 红外测温光路图

(1)实现导流回路。在分析回路触头故障时,将探测仪器和触头接触相互结合,如果接触环节电子出现持续增加现象,能判断该环节出现异常,要对其进行故障定位。

(2)实时测量温度变化情况。在电力系统中路线均受到绝缘物质影响,一旦绝缘物质恶化,就会拓展线路影响。而利用红外测温设备测量检测对象,能实时掌握设备温度变化情况,判断设备绝缘情况是否满足行业标准。

(3)检测变压器故障问题。一旦变压器设备出现漏磁和短路故障,就易导致设备出现局部涡流问题。而利用红外测温技术能全面分析设备故障状态,实时记录其释放的热量情况,为运维工作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在电力系统应用红外测温技术时,要掌握设备发热位置的实际情况。传统设备监测过程中,通常利用目测方式监测设备局部中小型环节,采用耳听方式检测线夹,并手摸检测隔离开关刀口故障。上述传统检测方式具有较强的危险性,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差。通过应用红外测温技术,能第一时间找到故障具体位置,且在故障信息成像下向检测人员反映故障信息,为维护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1]。

2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具体应用

2.1 状态变电检修

应用红外测温技术能全面提高变电运维工作质量,创新变电站运维检修工作模式。在传统变电站检修中以工作计划为核心,其具有较强的滞后性,不能自主预防潜在故障。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变电站运维工作采用状态检修工作模式,根据变电站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设备检修工作,提前预防电离故障发生,能充分利用检修资源,提高检修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红外测温技术不用断开电力系统连线就能进行设备线路检修工作,只需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判断不同设备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编制合理的设备状态设计检修工作计划表。

在检测电网设备初始信息时,间接产生的故障信息会隐藏至设备内部,只有全面分析故障信息,才能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解决变电站故障问题。虽然故障信息分析模式能解决变电站运维工作,但是这种模式实用性较低,无法快速解决电力故障,增加检修工作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将红外测温检测技术应用到变电站状态检修工作,通过判断设备故障的发热情况,找到设备故障的具体位置,呈现设备工作温度浮动情况,帮助技术人员全面分析变电站设备,为判断后期设备状态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2]。

2.2 电压致热性缺陷诊断

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运维检修一体化实际要求,电力企业要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将维护环节和检修环节相互融合,有效提高日常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电力设备维护制度和监管制度。电力企业想要科学管理变电站日常运行,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则需要进一步规范变电站的日常管理制度,促进变电站运维检修一体化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让相同工种的工作人员来承担变电站设备日常工作,确保变电站运行效率达到预期要求。

电压致热性缺陷作为变电设备中最常见的问题,诱发原因趋于多样化,如内部零件绝缘故障、泄露电流较大及电压分布不均匀等,其中电压问题占大部分。针对该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利用红外测温技术中的类比法进行诊断,如果温度诊断数据超过标准30%,说明该环节出现故障问题,再结合测量温度图谱,将其和正常设备数据进行比较,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具体位置和实际运行情况[3]。

2.3 隔离开关触头发热问题

由于开关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其刀口环节时常出现氧化反应,氧化后开关表面形成一层膜,给电流传输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增加运行电阻,导致其产生发热现象。同时,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开关频繁进行打开、闭合操作,易出现合闸不到位现象,诱发刀口电阻增加,形成严重的发热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在应用红外测温技术前,要进行降温处理,避免开关温度过高,影响电流传输效率,产生严重的安全问题。隔离开关的检测示意图如图2 所示。

图2 隔离开关的检测示意图

2.4 电压互感器致热查找

在220 kV 变电站红外检测工作中,发现某线路外侧温度异常,将检测数据和正常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该环节为致热性缺陷,但一次侧电压不存在任何问题,全部正常运行。通过分析,发现测电压位置保护装置被破坏,该保护装置为避雷器,在被击穿后,严重影响到补偿器自设作用,绕组电压下降,绕组温度上升。而如果是阻尼器电容出现击穿问题,通常是因为元件数量较多、电容较大等[4]。

3 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和诊断

3.1 设备套管

通过对变电站测温的分析,发现在正常电压下某个图谱出现了不正常的情况,其上下节组合温度差别大于其他2 相温度高3 倍,并且在套管中的上环节存在显著温度差别。对图谱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判定,认为是套管缺油导致,甚至出现了放电现象,一旦工作人员处理不及时,就容易出现套管爆炸问题,给电力系统运行造成严重影响[5]。

3.2 电器设备运行温度检测

(1)断路器。断路器故障一般由中间环节和动静触头接触而产生,在断路器运转过程中,若与部件接触电阻相连,则主要功能是保护调谐电容。在正常工作情况下,避雷器2 侧温度不会产生发热,一旦发热问题过于严重,就会产生零件断开、出头脱离等现象,绝缘油在温度影响下快速膨胀,从而出现爆炸事故。

(2)阻波器。该设备主要作用是保护调谐电容器,正常运行下避雷器2 侧温度正常,不会出现发热现象。一旦出现故障问题,避雷器就会局部快速升温。

(3)电流互感器。其故障包括设备内部线圈松动、受潮、连接线问题等,如果问题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导致设备二次开路[6]。

3.3 刀闸问题

刀闸过热环节通常在导电体和刀口触指地方等,而造成刀闸发热主要原因是刀闸开合不到位、接触面积较小,甚至弹簧压力不足、触头角度发生偏差等问题。同时,当刀闸长时间处于备用状态,也容易产生氧化问题。此时,工作人员利用红外测温技术,判断刀闸部位实际运行情况,采取合理解决措施,保证刀闸运行的安全性。

针对设备套管、电器设备运行温度检测、刀闸问题,电力企业要严格遵循行业要求来设置管理规范,定期检修变电设备,发现设备运行中隐藏的问题,要提前做标记,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确保日常运维检修工作按照要求进行,有效降低工作危险性。

4 结 论

在进行变电站运维作业时,要改革传统管理技术,变电站运维中,应用红外测温技术。根据变电系统运行要求设计设备检测方案,充分发挥红外测温技术作用,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猜你喜欢
变电测温运维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基于WiFi无线通信测温系统的设计
风电运维困局
变电运行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变电设备差异化巡视优化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对变电运行防误闭锁装置的分析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