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子弟书论析

2023-08-15 07:14张碧怡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固原756000
名作欣赏 2023年23期
关键词:俞伯牙杜十娘百宝箱

⊙张碧怡 [宁夏师范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子弟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由八旗子弟创制,后来流行于北方的一种说唱艺术。清末民初时其演唱形式渐渐消亡,前后流传时间约二百余年。子弟书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研究子弟书“不仅对于我国曲艺、诗歌创作、小说史戏曲史的研究都有直接的帮助,而且对于我国历史学、民俗学和民族文化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份十分珍贵的资料”①。傅惜华先生曾说:“子弟书之价值,不在其歌曲音节,而在其文章。”②所以对子弟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且有价值的。子弟书作品大多以明清小说、戏曲为题材改编而成,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当时社会民俗、风情时事的作品。“三言二拍”子弟书是指取材于明代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的说唱文学作品。

一、“三言二拍”子弟书的篇目梳理

现存子弟书文本约五百余篇。从现存清蒙古车王府子弟书,傅惜华等学者私人收藏的抄本及刻本,黄仕忠等编纂的《子弟书全集》看,有关“三言二拍”题材的子弟书共有27 种文本。其中“三言”子弟书24 篇,“二拍”子弟书仅《麟儿报》《魂完宿愿》《谈剑术》3 篇。“三言”子弟书中《搧坟》《劈棺》《蝴蝶梦》(甲)《蝴蝶梦》(乙)4 篇本事见《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蝴蝶梦》(甲)与《蝴蝶梦》(乙)所演故事相似,但作者不同,差异处颇多,如田氏与王孙二人相见答话方式不同;子弟书《摔琴》《摔琴访友》(快书)两篇本事见《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琴访友》(快书)实据《摔琴》改编而成;子弟书《胡迪骂阎》《胡迪骂阎》(快书)2 篇本事见《喻世明言》卷三十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二者略有差异,前者开篇从岳飞谈起,述岳飞功绩,后者从秦桧专权,陷害英雄说起;子弟书《雷锋宝塔》《出塔》《白蛇传》3 篇本事见《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其中《雷峰宝塔》共三十回,演全部白蛇传故事;子弟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青楼遗恨》3 篇本事见《警世通言》卷三十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中《百宝箱》演李甲与杜十娘故事未完,实据子弟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五回本)前三回改写。“三言二拍”子弟书文本作者大都未详,已知作者的文本仅5 篇,《搧坟》作者或为赏奇轩;《蝴蝶梦》(甲)作者为春树斋;《蝴蝶梦》(乙)作者为惠亭;《花叟逢仙》(全二回)作者为煦园;《三难新郎》作者为西林。“三言二拍”子弟书27 种文本中多为描绘男女爱情以及世间人态的故事,大致可看出子弟书对于“三言二拍”的取材与改编更倾向于爱情故事,描摹世间人情。

子弟书对“三言二拍”的改编篇目如下表所示:

二、子弟书对“三言二拍”的改编

“三言二拍”子弟书对于“三言二拍”故事的取材改编主要是在情节安排调整、人物形象塑造及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在情节上,“三言二拍”子弟书作者对小说情节增加或删减,尤其是对某一情节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在人物塑造方面,“三言二拍”子弟书作者塑造的人物相比小说中人物表达更直白,情感更为激烈。在语言运用方面,“三言二拍”子弟书作者贴近现实生活,重视语言的通俗性,同时景语雅化,体现了亦俗亦雅的语言特点。

(一)情节安排调整

子弟书因其篇幅限制,对“三言二拍”故事大多进行情节删减,情节删减有时让人觉得戛然而止,期待后续发展。小说《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王景隆与玉堂春一见钟情,经历波折后喜结连理。子弟书《富春院》中只写道:“老鸨儿一同玉姐在前走,王公子相并忘八在后边。中途上故意吃惊说忘了,‘临行时房门忘却用锁拴。”③谎骗王景隆回去栓门,王景隆由此被赶出富春院,后续故事并未展开。

子弟书对“三言二拍”故事情节删减的同时,会对一些重要场景详细描写,增加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运用很多笔墨写王美娘不幸沦落妓院的缘由与反抗,子弟书《卖油郎独占花魁》未提及,而是从秦重被赶出油铺自行担油售卖写起。秦重卖油期间见到了花魁王美娘,后在自身努力下拯救了这个沦落红尘的不幸女子。秦重偶然见到王美娘后就被深深吸引,神魂飘荡,再见后对王美娘产生真心的同情与爱怜:“可叹他流落烟花成下贱,到后来叶落归秋在那边?又想到他若不是烟花女,我油郎焉得今日见娇颜。”④因秦重被赶出油铺处境不好,但转念一想并不颓丧,说道:“万事心专石也能破,又道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⑤他决定积攒银钱见王美娘,完成自己的心愿。花天酒地的王美娘被卖油郎感动,心里想着:“多少情人都不想,单把油郎心上牵。”“相契那是知音者?唯有秦郎可见怜。”⑥将秦重放与心上,感悟到秦重真情的可贵,这些内心独白细腻又传神。在秦重的一步一步靠近下,曾经美好的莘瑶琴才出现,这种情节的安排下更加突出了秦重,使秦重的形象更加高大。

(二)人物情感激烈

“三言二拍”子弟书作者塑造的人物相比小说中人物情感更为激烈,如子弟书《花叟逢仙》中的秋公用生命去欣赏花的美。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葬花”“浴花”,对花爱护又珍重。在花被张委践踏之后,“当下只气得个秋公怆地呼天,满地乱滚”⑦。子弟书《花叟逢仙》中在花被张委一行人践踏打落后,“老秋公当时痛到尘埃地”⑧,在一女子相询时,哭诉道自己满腔心血东流“倒不如相同一死随花去”⑨。相对于小说中秋公面对花被践踏打落的场景,子弟书中秋公更为伤心欲绝,愿意随花一同而去,更生动地塑造了痴迷于花,真情真性以生命欣赏美的秋公。

再如子弟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青楼遗恨》中塑造的杜十娘,相比小说中的杜十娘,其情感表达更加直接。杜十娘投江前对李甲与孙富的痛斥,子弟书中杜十娘语言更直白,表达出的恨与怨更加强烈。小说中杜十娘向孙富骂道:“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①0接着痛斥李甲,后抱持宝匣,决然跳入江心,再无踪影。子弟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十娘骂道:“心昏贼子,铜臭奸商……我生前不能食你肉,死后当吸你的魂魄亡。”⑪《青楼遗恨》中十娘啐骂道:“人情何在?天理何存……奴不能眼前一剑将仇报,到黄泉,阎罗殿上定把冤伸。告王魁,更饶不过那张文远,勾他的魂,追你的命,方称我心!……李生负我!孙生害我!”⑫投江飘去香魂。此时杜十娘的恨与怨直击人心,虽生前不能够报仇雪恨,但死后一定要勾魂亡魄才解心头之恨,其形象更加浓墨重彩。

(三)语言亦俗亦雅

子弟书是一种民间曲艺,作者贴近民间生活,重视语言的通俗与生动,人物语言进一步俗化。如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语言洗练流畅,杜十娘怒斥李甲:“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⑬用词遣句典雅,但与市井百姓有距离感。子弟书《青楼遗恨》中杜十娘的斥责更为贴近现实生活。十娘说:“你叫花子骨头没开过眼,何不认认摇钱树,瞧瞧聚宝盆。”⑭“叫花子骨头”“摇钱树”“聚宝盆”,这样的形容、斥责通俗且干脆利落,显得十娘泼辣、直接,符合其勾栏瓦肆之人的身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

“景语化叙述是指叙述主体抓住所叙人物每一次看景、赏景的瞬间,将眼前的景物充分渲染出来,从而达到一种情感的转移和释放。”⑮子弟书中大量的景物描写,用词细致又典雅,同人物当时境遇和情感相呼应,情景交融。如《搧坟》中“见晓风凉日遮清障,翠柏苍松满碧秋。鸟语枝头鸣又住,云光淡宕去还留”⑯。细致地描绘了庄子开悟之后漫步山头所见之景,风缓缓吹来,虽是秋天,但柏树松树依然翠绿,枝头上传来了一阵阵鸟鸣声,云光淡淡,一派宁静清旷之感,也符合其开悟之后的心境。《青楼遗恨》用诗歌般清新流畅的语言营造出美妙意境。泊船瓜州渡时,“见几点岸上的残花作絮,听几声云中的断雁字成行……更有情一轮明月当空挂,光浮万里影徹中央。柝鼓磅磅风飒飒,炊烟影影雾苍苍”⑰。描绘了江南岸边风景,岸上残花点点,云中断雁成行,空中明月高挂,清晰地映照水中,鼓乐声传来,伴随而来的还有晚风,炊烟缓缓,雾霭苍苍,让人仿佛融入其中,读来清丽脱俗,心旷神怡。

三、子弟书对“三言二拍”思想的承继与突破

“三言二拍”的诞生与作家所生活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晚明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变的时代。随着王学的勃兴,追求自由的精神渐渐超越出了王阳明设定的极限,如李贽、何心隐等人的思路与行为,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秩序,“以对当时遵奉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秩序的抨击和瓦解为目标……肯定人的生存价值和生活意义”⑱。人心解放走向一个极端,情欲的放纵冲击着传统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产生各种道德堕落现象。在此种社会现状下,冯梦龙希望作品有助于世道人心,能够“开启人心,相劝于善,未必非世道之一助也”⑲。凌濛初主张“有识者为世道忧之,以功令厉禁,宜其然也”⑳。同样重视小说的伦理教化作用。“三言二拍”中随处也可见道德劝化的语句。

顾琳《书词绪论》写道子弟书“大义不出劝善惩恶之途”㉑。“三言二拍”子弟书在主题方面延续了道德劝化的倾向。其中不少故事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信奉公道与天报,讲求安分守己,与人为善。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开篇点明思想,要安分守己,随缘作乐,告诫少年子弟“殃祥果报无虚谬,咫尺青天莫远求”㉒。故事虽曲折,终究圆满。子弟书《珍珠衫》第五回开头中也继续运用小说中诗篇:“恩爱夫妻虽到头,妻还作妾亦堪羞。殃祥果报无虚谬,咫尺青天莫远求。”㉓第八回写薛婆婆后来挨门乞讨,在天寒地冻中被冻死未得善终,看起来是“报应循环无舛谬,劝诸君切莫姦邪务学忠诚”㉔。因有恶行,遂得惩戒。后三巧为蒋兴哥求情,二人触动旧情,吴县令看破遂成全二人,圆满结束。再如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结局说道:“里中凡晓得倪家之事本末的,无不以为天报云。”㉕子弟书《巧断家私》结局写道:“这就是人而不公父母知……到后来善述连科凌云志,那善继日间费用过零迟。观书君子得安性,莫行奸恶鬼断私。”㉖通过善继与善述二人后来生活的对比,突显天报与公道,终究是因果报应。同时结尾发出劝诫,莫行奸恶。这种劝善惩恶观念在“三言二拍”中多有体现,“三言”更是以“警世”“醒世”“喻世”来命名,期望对世人有警醒劝诫作用。而子弟书中大都承继此种主题,告诫世人,对世间人生抱有美好愿景。

子弟书主题上除承继“三言二拍”的思想外,也有一些突破。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写俞伯牙与钟子期真诚相交的知音之情。子弟书《摔琴》也赞叹二人是情深义重的千古交情,此外也展现了钟子期怀才不遇与想要施展抱负的渴望。小说中二人洒泪分别后,不再叙子期回家之事。子弟书《摔琴》相比小说增加了子期回家后与父母对话的场景。子期与父亲回家后,详细与母亲交代昨夜发生之事。俞伯牙因赏识他而劝其做官,又因闻听他堂上双亲年迈,想与他一同归隐。“老夫妻闻言至此齐欢喜,说:‘我孩儿数载埋头,今日才见天。为双亲耽误你功名身受苦,登山越岭,磨掌擦肩。从今后是自然的道理还天地,潇洒衿怀补性天。’”㉗子弟书中增加的对话,更加贴合现实生活。《摔琴》中虽钟子期一再说山林生活悠闲安逸,但传达出他的怀才不遇及无期的寂寞,他数载埋头,与俞伯牙相识后,他的才能重见天日。他听出俞伯牙的归隐之意,俞伯牙愿与他隐马鞍山,但他因其而萌动的入仕之心与鸿鹄之志并未有机会让其知晓。在高隐认可之后,抱负更没有机会施展,钟子期之死则是二者矛盾的必然结果,充满了悲剧意蕴。由于清代对八旗子弟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无处施展抱负的八旗子弟无所事事,只能等待机会。作者将自己的意志寄托在钟子期身上,怀才不遇,渴望做出一番成就。但时代背景及八旗子弟的身份,注定了他们身怀抱负无法实现,这才造成了更大的悲剧。

子弟书虽大多取材自戏曲和小说,但同时结合民间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子弟书对于“三言二拍”的取材与改编,选用一些情节做细致刻画,给故事人物注入新的生机,赋予了新的生命。“三言二拍”子弟书关注景物描绘,景语更加雅化;通过人物情绪、境遇展现世态人情,人物语言更加俗化;对情节进行增删,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同时,“三言二拍”子弟书作者承继“三言二拍”的道德伦理意识,告诫人们要安分守己,与人为善,信奉公道与天报,表达了对安乐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有着自己的意志与抱负,展现出建功立业的渴望。“三言二拍”子弟书作为一种亦雅亦俗的曲艺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①㉑ 关德栋,周中明编:《子弟书丛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第821页。

② 傅惜华:《曲艺论丛》,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3年版,第98页。

③④⑤⑥⑧⑨⑪⑫⑭⑯⑰㉓㉔㉖㉗ 黄 仕 忠、李 芳、关 瑾 华编:《子弟书全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800页,第2513页,第2514页,第2530页,第1799页,第1801页,第2892—2893页,第2911—2912页,第2911页,第135页,第2905页,第2738页,第2747页,第2683页,第206页。

⑦ 〔明〕冯梦龙编著,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79页。

⑩⑬〔明〕冯梦龙编著,吴书荫校注:《警世通言》,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523页,第523—524页。

⑮ 崔蕴华:《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⑱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81页。

⑲⑳ 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75页,第785页。

㉒㉕〔明〕冯梦龙编著,陈熙中校注:《喻世明言》,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35页,第161页。

猜你喜欢
俞伯牙杜十娘百宝箱
百宝箱
向大自然学艺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百宝箱
高山流水
试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后的悲剧美
我的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三爱”“三恨”
军迷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