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 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3-08-15 00:43文/龙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 文/龙 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有组织、有设计、可闭环、可复制”的科研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探索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北理工模式”,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产业升级不断贡献力量。

强化有组织科研,实现“从0到N”的全链条创新

近年来,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事业实现蓬勃发展。学校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优化资源、健全体制机制、优化服务保障,提出“有组织、有设计、可闭环、可复制”的科研管理理念,实现有组织科研和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的互促互进、统筹联动,构建了“从0到N”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持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和前沿交叉问题,实现多个“0到1”的重大突破,六年获批3项自然基金重大仪器项目,在智慧农业、原位传感、行星科学领域取得零的突破;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卡脖子”难题,加强关键核心技术“1到10”的突破攻关,“十三五”以来,共获国家科技奖21项,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三年“不断线”。学校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实现系列“高精尖”成果在京“10到N”的转化应用。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成果转化的“北理工模式”

学校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科技成果转化“北理工模式”。

1.学科性公司模式创新。早在十年前,学校就抓住中关村政策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针对制约高校成果转化的责权利不匹配的核心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学校技术入股+股权激励团队+团队现金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性公司转化模式,支持团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雷达技术研究所毛二可院士团队创办的理工雷科公司,成功将一大批先进技术转化为服务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并直接应用于北京城市建设、应急救灾等方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孙逢春院士团队创办的理工华创公司,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发的全气候、高性能商用车电控及驱动系统服务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两家公司先后重组上市,既实现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又反哺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

2.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如何实现成果转化的建制化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前瞻性思考的又一个重要命题。2016年初,学校决定设立独立建制的技术转移中心,并成立技术转移公司作为其运行实体,建设了“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技术转移机构。通过事业化的管理,保障了正确发展方向,规范了转化活动;通过市场化的运营,实现责权利对等,激发了团队活力、提升了服务水平。学校首倡的“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机制与理念,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的宣传推广,新型技术转移机构入选首批20家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改革创新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学校成果转让许可规模快速增长,重大成果产业化案例不断涌现。例如:2016年底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工导航公司于2022年3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学校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的又一个高科技上市公司;同时,北理新源、北理艾尔、理工清科等一批“理工系”高科技企业加速成长。

3.服务首都发展建设。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将成果转化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优先将优质项目落地在北京。近年来,学校18家科技企业落户北京,其中6个案例亮相“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

学校还主动服务首都技术转移行业发展。例如:牵头组建“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组织论坛、路演等系列活动,推动北京高校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在良乡大学城建设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率先开展技术转移研究生培养,为首都培养和输送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

全面参与新一轮先行先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是党中央赋予北京的光荣任务和历史责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为高校成果转化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学校将再次抢抓机遇,全面参与新一轮先行先试,努力打造成果转化的“北理工模式2.0”,全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带头破解成果转化突出难题。长期以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问题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思想顾虑,亟须予以进一步突破。学校将带头先行先试,遵循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高风险的内在规律,建立有别于传统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并通过专门的技术类持股平台,对技术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施按年度、分类型、分阶段的整体考核,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2.持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学校将充分发挥多年来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承担的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在京组建学科性公司实施转化的力度。同时,学校将结合所承担的职务成果赋权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丰富转化模式和拓宽转化路径,加快实施“先赋权后行权”、历史企业合规性整改等特色机制,推动更多重大成果在京产业化落地。

3.持续打造高校科技转化服务标杆。学校将围绕北京市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产业开发研究院,进一步构建“中心+公司+研究院”三位一体的新型技术转移机构,提升重大成果产业化服务能力;依托研究院机制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早期成果的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打造从有组织科研到高质量转化高效衔接的创新联合体,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北理工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始终高度重视服务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谋划深度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双向赋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奋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