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

2023-08-16 16:30钟惠琼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钟扬工匠精神

钟惠琼

入乎其内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新闻评论属于论说文的范畴,论说文是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章,把握新闻评论的观点就是把握其“灵魂”。所以如何阐述观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事例阐释法

事例阐释法是借助事例,从各个角度阐释观点。事实胜于雄辩,用令人信服的事例阐释论点,既可以使论点的提出有根据,又可以扩大论证的范围,增强说服力。

2.比较阐释法

比较阐释法将矛盾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能够更有力地论证观点,揭露事物的本质,使文章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3.比喻阐释法

比喻阐释法是在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后,采用比喻的手法阐述观点。把物象和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使说理形象生动,又可以增添文章的哲理美和画面美。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金色名片”将工匠精神比作企业的金色名片,说明企业只有具有工匠精神,专注产品的品质,才能成功。

4.本质阐释法

本质阐释法是在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中心论点本质的理解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显示出其深刻的内涵。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给“工匠精神”下定义,揭示其本质。如:“‘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5.引用阐释法

引用阐释法是借助诗句、名言等,从多个角度对观点进行阐释,既能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文学积累,又能彰显出文章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引用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的话,“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写出了现在企业家都在注重产品的精细品质,提倡具备工匠精神;同时还引用了《说文》中的“匠,木工也”,引出了今天的“匠”的含义。

出乎其外

做钟扬那样的播种者

植物学家钟扬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半年多了,人们感怀先生往事,也会追溯先生的精神来源。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

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承前启后、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对比之下,钟扬做事总是怀揣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他为上海种植红树林,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不赞同,但他绝不放弃。因为他了解二十多万年前上海生长过茂密的红树林,因为他对海南、深圳和日本冲绳等地的红树林考察了十年。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去做一个“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哪怕造福的是50年甚至200年后的人。第一年种下的树苗遭遇罕见的冰冻,但第二年种下的树苗都活了,甚至前一年“冻死”的也活了回来。如今那里最高的树苗已经高出地面两米多,生物多样性也愈加丰富。“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坚持,对人更是如此。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馆藏标本和资料需要梳理,变成大众能够看懂的展品,而当时上海几乎没有人能够横跨这么大的知识领域。钟扬此时显示出丰厚的“跨界”知识储备,义不容辞担任了博物馆中英文图文版负责人,承担全馆展品的图文写作。这个工作劳动量很大,也不会出什么看得见的学术成果,但他看到的是少年儿童的紧迫需要。为了一个遥远的期待而默默播种,方能收获无数梦想。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我们的少年儿童教育,总是过于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青年过分重视竞争,认同“出名要趁早”,把“人生赢家”当作目标;不少领导干部,也更喜欢操作马上看到成果的“显绩”,不愿在造福后代的“潜绩”上花大力气。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27日)

◆赏析

本文的主旨是歌颂钟扬的精神。钟杨的生命是一个永恒的存在。他的精神,存在于祖国大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就像一粒种子,总会发芽的。

本文运用对比阐释法,将钟扬与喜欢急功近利的人作对比,体现钟扬不重结果的奉献精神;运用引用阐释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写出了钟扬以“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的精神,将少年儿童的紧迫需要放在首位,虽然不能立刻看见价值和成果,但仍然想要堅持下去。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

古为今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对工匠精神的精微阐释。如古代描述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用“切、磋、琢、磨”来展现其中的仔细、认真与执著;又如《考工记》中倡导“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技术追求;再如,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就是对“道技合一”境界的形象表达。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并不缺少匠人匠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

(摘编自彭新武《“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材料二:

“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

材料三:

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陈华文《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1.选文是如何阐述“工匠精神”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

2.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钟扬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凌晨3点的闹钟
工匠神形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时代之子的澎湃人生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