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焕发活力更青春

2023-08-16 16:30张荣谦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3年32期
关键词:劳动者活力青春

张荣谦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历代人民群众厚植劳动情结,重视劳动教育。“不知稼稿之艰难,乃逸乃谚”“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如此等等,一系列古训、诗词都在劝导警示国人,于家、于国,劳动致富,劳动兴国。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也有人提出疑问:还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师下水文

劳动者焕发活力更青春

什么是劳动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什么是青春坚守?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接受劳动精神的浇灌,将青春投入到祖国广阔天地的劳动实践中,让劳动者焕发活力。

劳动者,焕发活力更青春。人类的发展史其实是一部劳动史,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活力焕发的青春属于劳动者。君可见“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奋斗者”深潜、C919升空……器物有形,匠心无界,一批批中国劳动者忘我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创造出“我看祖国多妩媚,料祖国看我应如是”的灿烂图景和辉煌业绩。这正如鲁迅的谆谆教诲: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劳动者,焕发活力更青春。美丽的青春,从来不是锦衣玉食温室花,不是四体不勤难辨谷,不是言语巨人行动矮。美丽的青春,应该在劳动中焕发活力。君可见,中国空间站核心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系统攻坚团队,平均年龄35岁;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3岁。还有国宝级天才王硕威,25岁造航母,32岁任航母总设计师,不到40岁就完整参与了我国第三代驱逐舰、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他带领的团队平均年龄才36岁。这些人的事例就是不折不扣的劳动教育——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

劳动者,焕发活力更青春。作为青年一代,时代在召唤我们,伟大复兴的梦想和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在指引我们,唯有躬身入局,业广惟勤,上好“劳动”这堂必修课,修好“劳动”的基本功,知行合一,功在不舍,青年方能焕发青春活力,书写出时代最美的青春华章。君不见袁隆平大胆质疑、垄亩躬耕、布衣草鞋、不求名利,青春的字典里始终活力奔涌,终让中国人捧牢饭碗;君不见张桂梅三尺讲台、一灯孤影、早起晚睡、播撒火种,佝偻的身躯里似乎有用之不竭的青春活力,她用辛勤劳动,实现了一代代华坪女高学子的人生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新时代的劳动者只有胸怀“国之大者”,学习弘扬劳动精神,把智慧、才华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有这样的劳动者,焕发活力更青春;有这样的劳动者,久久为功国必兴。

学生佳作一

勿让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丢失

◎庞 瀛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自古以来中国便有尊重劳动、提倡劳动的传统。且看万里长城磅礴浩荡,赵州桥历久弥新,都江堰福泽四方,劳动的智慧与结晶流传至今。当我们凝望它们时,又有何理由忘却劳动之传统,又有何理由让劳动教育在智能化时代丢失呢?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的人是社会所需要的吗?当然不是。一个人,若要成为国之栋梁,不仅要具备高超的能力,还需要有务实、奋斗的精神,斩关夺隘、攻城拔寨的毅力和“偏毫厘不敢安”的严谨态度。而这些,是劳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劳动教育能够锻炼人的品格、培养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潜力,让一个人在时代进步的洪流中顺势而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中流砥柱。推进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方展,是时代所认同的方向。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民族的进步,离不开艰苦实干的劳动精神。“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埋头苦干,敢向绝壁要“天路”,用动摇天地的劳动力量,凿出通往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最美书记“黄文秀,初至百色村就一户一户地走访考察,带领村民挖沟渠、种果树。当今,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发扬艰苦实干的劳动精神,走向新的胜利!

从“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创新劳动的重要性,核心技术不应是别人给的,应是自己造出来的。当今的国际形势,不允许我们将发扬创新劳动精神一拖再拖。谢军曾感言:“我们北斗三号逐步把所有星上的单机产品的国产化率从80%提高到了100%。在国产化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应该是做得比较漂亮的一件事情。”这让我们看到航天人对于创新劳动的坚守。诚然,要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在国际新形势下立稳脚跟,就必须不断深入推进劳动教育,让创新劳动、诚实劳动成为社会共识,成为推动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的坚实力量。

当今,一些认为智能化时代不必要提倡劳动教育的言论断然是错误的。正是因为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才更要提倡劳动教育,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如果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丢失,等待我们的一定是落后、失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支持并投入到劳动教育的事业中去,推动祖国更上一层楼!

【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

学生佳作二

勤而不辍,劳能生智

◎李和云

古有白居易《观刈麦》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农民在地头劳作,挥汗如雨,今有周国平的“劳动是热爱的奋斗,是坚持可爱可敬的模样”。鉴古通今,可见劳动是如泰山般重要的。因此,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勤而不辍”,努力用“劳”让梦想开花。

步履不停,勤为上进之举。纵观历史长河,哪一位仁人志士的荣光与辉煌不是以勤造就的?哪一世的海晏河清不是勤于政事、克己复礼的明君贤主呕心沥血缔造的?哪一次盛大耀眼的舞台的完美没有千万幕后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曾国藩用勤给少年有志的自己搏得了一个为国尽忠的机会,五四青年用长灯不灭、意志不休的精神为中国打赢了一场觉醒之战,羽生结弦用冰上晶莹剔透的汗水完成了史诗级难度的阿克塞尔四周跳。

再弱小的人都能在沙漠留下長长的身影,再艰苦的勤奋都会拉近你与梦想的距离。历代中国人民厚植“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的劳动情结,勤,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笔耕不辍,劳为生智之基。“劳”原指在田间耕作,后指为目标不断思辨、行动。五千年沧海桑田,老一辈扛着锄头在田间“使出力气加油干”的体力劳动逐渐被现代科技创造的全自动化机器取代。物犹如此,人当胜之。我们要用思考与智慧创造出一片新的发展景象。上古神农尝百草之时,仔细对比各类药物的不同,将药物编纂入册,在漫漫采药之路中不断总结与拓新,最终成为后人敬仰的“药王神”。无独有偶,袁隆平院士躬身田间,用劳动守护水稻几十年,经过科学与严谨的推理发明了“杂交水稻”,用劳作之手培育出科技之粮。

只有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提升,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与辉煌。然而,在夜以继日地奔赴梦想时,我们也要时不时地停下来观照一下自己的内心,自己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

新时代,传承劳动之美的重担落在了新青年身上,我们要让劳动的精神传承下去,用双手共同为祖国的繁荣作出贡献。勤而不辍,劳能生智,传承勤劳之美,复我华夏之梦!

【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劳动者活力青春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活力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