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一座城和一条江的记忆

2023-08-16 11:42聂作平
领导文萃 2023年14期
关键词:卢作孚北碚轮船

聂作平

民生启航

清末民初,不少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梦想:实业救国。但真正把梦想付之行动并见诸成效的其实很少。个中翘楚,东部的张謇是一个,西部的卢作孚是另一个。

实业有多种,该选择哪一个行业呢?卢作孚认为,实业救国,首在交通。1926年7月23日,民生公司第一条轮船——民生号——在鞭炮声中从重庆朝天门起航,满载旅客,溯嘉陵江而上,于当天下午抵达合川。

嘉陵江小三峡,如今是风景宜人的旅游区,但100多年前,却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土匪窝。为对付土匪,1916年,川东道尹设江巴壁合四县特组峡防营。峡防营总部,设在北碚文昌宫。几年后,几经演变,峡防营改称峡防局。

民生号正式运营次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峡防局局长。

随着一纸任命,卢作孚离开合川,前往北碚,并将此后的人生和事业与北碚这座彼时破败萧条的小乡场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北碚,也由此开始了它凤凰涅槃的新生。

北碚涅槃

卢作孚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进化到现代,救国之路则是实现现代化,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就是乡村现代化。因此,尽管民生公司刚刚起步,但对被任命为峡防局局长并移驻北碚,卢作孚欣然从命。他希望以北碚作为实验区,以实践他的乡村现代化理想。走马上任伊始,卢作孚就提出了明确目标:“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

目标远大,不过,实现远大目标的第一步仍是峡防局的基本职责:剿匪。一方面,卢作孚亲率峡防局官兵,前往防区各地进剿;另一方面,尽量改造自新的土匪,以达到“化匪为民,寓兵于工”。

在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时代,卢作孚对北碚的改造,理所当然地遭遇众多阻力。乡村建设的第一步是整治环境,改善市容。然而,当卢作孚要求锯掉两旁房屋伸到街心的屋檐时,立即遭到屋主强烈反对。

卢作孚没有因手中有兵就强拆。他先行锯去那些比较容易说服的,把反对最凶的几户留到最后。等到他们见到街道拓宽了,阳光充足了,他们也就明白了卢作孚的良苦用心,纷纷自行处理或请峡防局帮忙。

此后,卢作孚又将场镇周边低洼地带用黄土填补,新建成4条街道。抗战后期,北碚的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了卢作孚的构想。

短短十多年里,按梁漱溟的说法,卢作孚“将原是一个匪盗猖獗,人民生命财产无保障、工农业生产落后的地区,改造成后来的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的重要城镇”;陶行知则认为,卢作孚对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科教育人

就任峡防局局长时,卢作孚提出了一个口号: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创造理想社会的途径,正是他投入毕生心力的乡村建设。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则是教育。

终其一生,教育是卢作孚须臾不忘的。据统计,他一生创办、接办、扩办、捐助、支持和任教的各类学校多达135所。通过他的努力,北碚这个弹丸之地,即拥有25所学校——小学1所,中学3所,大学11所,民众学校10所,以及中国西部科学院和晓庄兵役研究所两个研究机构。

卢作孚最可贵之处,或者说他超越于他的时代之处在于,他不仅怀揣梦想,并将梦想付诸行动;同时,他出乎本能地崇尚科学,希望用科学精神改造国民,而中国西部科学院,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立中国西部科学院。科学院由卢作孚亲任院长,下设生物、农林、理化、地质四所,各所聘请国内以及德国专家担任所长。科学院下属的农林所成立后,按他的指示,开垦了西山坪农场,修建了植物园。农林所先后搜集中外各种果苗数千株,试种川康林木百余种。在农林所指导下,北碚的粮食、生猪、西瓜和蚕桑的种植、养殖产量大幅提高。地质所则开展了四川土壤调查、西昌铁矿调查、叠溪地震调查,并在对嘉陵江流域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华蓥山丰富的煤矿资源。

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创立及活动,引来了中国科学社年会。中国科学社年会的成功举办,使得科学界对北碚有了足够重视——以后,不仅中国科学社生物所搬到北碚,中国科学总社和《科学》编辑部以及更多的科研机构也搬到北碚。抗战期间,英国学者、《中国科技史》作者李约瑟到北碚考察时,非常感慨地指出:“战时中国的科学中心在小镇北碚。”

实业救国

民生初创时,川江上轮船的竞争已经异常惨烈,并且,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黄金水道,其时,航行江上的主要是外籍轮船,尤其以英国的太古和怡和两洋行的船为多。

卢作孚1930年的江南、华北及东北考察之旅,对他触动极大,也引发了他进一步的思考。这影响了卢作孚对民生公司的决策,他提出要“化零为整,统一川江”。卢作孚把民生公司总部由合川迁往重庆市区,利用他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声望,四处募集资金,增加资本,“接收必须售卖的轮船,或合并可以合并于民生的公司”,这就是他说的化零为整。

1931年,民生公司合并了7家轮船公司,接收了11条轮船;1932年,又合并了4家轮船公司,接收了7条轮船,并收购一家英国轮船公司。也在这一年,民生的航线首次延伸至上海。此后两三年间,川江上的轮船公司多数并入了民生旗下。到1934年,民生公司不但控制了川江航线,在长江中下游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

1932年,英国太古公司的千吨轮船万流号在长寿境内触礁沉没,打捞公司考察后发现,沉没河段地形复杂,水流湍急,无法打捞。次年,卢作孚以5000元价格,从太古公司手里买过了价值60万两白银的万流轮的打捞权和所有权。

就在外界都以为卢作孚的5000元打了水漂时,经过卢作孚和工程师们反复研究,竟将这条沉没的轮船顺利打捞上岸。万流号打捞起来后,民生机器厂对它进行了大修,改造成一只航速更快的新船,命名为民权号——它象征着卢作孚一直在努力从外国人手里收回内河航运权。

北碚的辖区,被嘉陵江分割为东西两岸。东岸,山岭起伏,属于华蓥山脉。山峦之中,有一座小镇,名为天府镇。天府镇这个名字,源于天府煤矿;而天府煤矿的缔造者,也是卢作孚。

天府镇地处山区,地下储有丰富的煤炭。早在明末清初,当地人就开始开采。不过,到20世纪20年代初,虽有大小煤厂十几家,却都是土法开采,产量低,成本高,糾纷多。尤其重要的是,采出来的煤要运出去,非常困难。

1927年8月,由卢作孚发起,组建了北川铁路股份公司。修筑铁路的同时,卢作孚联合了五家较大的煤厂组建成天府公司。从此,原本肩挑背扛才能从山里运出的煤,得享火车运输之利。往来于十几公里铁路线上的火车,除了运煤,还有客运。当年留下的老照片上,简易的候车室里,摆放有多种报刊供候车旅客阅读;山路口,排队等着上车的旅客人头攒动。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机关、学校、企事业随之内迁,重庆市区人口由40万暴涨至100万。其时,煤是最主要能源。幸而,托天府煤矿海量的储量和先进的开采方式,以及卢作孚力主之下修建的北川铁路之福,抗战期间,来自天府矿区的煤,提供了陪都所需能源的三分之一以上。

几十年后,尘埃落定,当我们回过头去审视卢作孚一生的努力,就不难发现其伟大意义。比文物更为永远的,或许是人的精神与信念——在追怀者的喟叹中,在后来者的仰视里……

(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卢作孚北碚轮船
北碚: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底色
中国新诗创研中心在重庆北碚揭牌
码头和轮船
轮船
卢作孚:留给儿女的,是做事的本领
梁漱溟在重庆北碚的文化教育活动
重读卢作孚
《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为商不有的卢作孚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