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怎么做才有效

2023-08-17 09:34杨喜平
幸福 2023年13期
关键词:布置数学知识有效性

文/杨喜平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的准则

遵循趣味性

孩子们生性爱玩,尤其是小学时期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此项原则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观学习方式比被动学习成效更明显,也可将作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在确保作业生活化的同时,趣味性也更强,以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遵循分层次原则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遵循分层次原则,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内容不同的课后作业,以此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遵循分层次原则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可以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数学知识,学习成就感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以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作业设计形式简单化

在以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将教材内容作为根本,作业布置是以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与练习册内的课后习题为主,此种作业设计方式过于简单化,作业方式与作业素材的单一性,导致学生所做完的作业也是重复性的。此种作业设计方式虽然便于教师在极少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并评价学生完成状况,但是,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会倍感无聊且枯燥,其更想要迅速完成作业任务,应付教师的检查,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习题背后所隐含的数学知识点,其不但不能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也会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时间,并且不能展现教学效果。

作业内容较为枯燥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热情极高,但是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相对比其他学科作业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大多是在被动完成作业,以应付教师检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将知识巩固作为重点,而完全不重视作业的趣味性,由此致使学生像机器人一样完成基础习题的练习,不能在完成作业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最初目标。与此同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自制力,因此导致其注意力不可以长时间放在作业完成上,且作业内容非常乏味,更加重了学生对完成作业的抵触心理,时间一长,学生便会出现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状况。

未将数学知识合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知识不但来自生活中,同样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就以往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数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均会将基础知识当成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将学生日常生活和作业内容有效融合为一体,这种状况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数学作业和日常生活融合为一体,其不但能够促使学生更全面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深入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涵义,与此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设计的优化措施

丰富作业知识点,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应用知识点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譬如,在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时,教师可在作业内加上观察长方体的点、线、面三者之间的联系。在家中观察你最熟悉的一个长方体物体,仔细观察它的几个面、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并把发现表述出来。还可以动手做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获知上下面、左右面的相对关系,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立体感。此种作业实践性极强,可以指引学生认真观看立体图像,借助测量点、线、面掌握周长的关系,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还能够预习全新的知识,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知识能够连贯起来,真正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其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业压力,还会提升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借助作业多样化,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在以往教学方式下,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是为强化课堂授课的知识点,伴随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只单单注重提升学习质量,而是要贴合学习生活,以此提升学生对数学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譬如:有关于“位置”这个章节,便需要摒弃以往的作业布置方式,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某一个物体进行观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的提升,在之后可以让学生绘制图形,与此同时用语言描绘出图形位置,其有利于在现实教学中加深位置的知识点与含义,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此种作业设计可以将作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方位时,学生会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产生误解,这是在观察地图时的方位规律,生活中并不适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区中体验具体的方位,结合日出的方向是东,东南西北如何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排列,增强具体的方位感。再结合具体的作业题目,比如当你面对西方时,你的右手是什么方位?背后是什么方位?除此之外,学生在做作业时也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改善了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充分应用作业多样化特点,提升作业设计有效性。

布置作业要层次分明,以此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数学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强的科目,若想学习好数学,学生便需要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但是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对数学知识点掌握度也是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性。“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需要借助层次分明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简单区分学生类型,布置作业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布置,提升作业水平,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可以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即使分层作业布置可以解决学生发展差异的问题,但是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维护学生自信心,与此同时要参照现实状况,对学生进行分类,以此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借助作业评价的多元化,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在“双减”大环境下,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且数学作业层次分明,因此,教师要优化作业评价模式,借助多元化的评价系统,真实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要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不仅在学校层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家庭层面也要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把课堂表现评价当成综合评价标准之一,还要明确学生是否完成课堂作业,只有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才可以最大程度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将数学作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参照生活设计数学作业

小学数学知识不但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将实际生活中的生活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为一体,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生活经验,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可将学生实际生活内的实践融入数学作业设计内,其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

譬如: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的支付方式也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般会是线上支付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小数点取代了具体的零钱数额,这会使学生对元角分概念更加模糊不清,与此同时也会增加对元角分知识学习的难度。以此为背景,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课堂之外的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利用纸币进行购物,去超市兑换一些5角、1角的硬币,进行实际购物,通过元角分的换算来提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自己的购物经历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学生在进行实践时,会更加明确元角分的概念,并且会更加了解且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猜你喜欢
布置数学知识有效性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