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自我重塑

2023-08-17 11:12晏娟
出版参考 2023年7期
关键词:融媒体

晏娟

摘 要:在编辑工作中,自我重塑是指编辑自发地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工作的内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进行重新建构和设计,从而带来对工作的强烈认同,工作更易于与生活平衡,工作投入度更高,工作绩效得到提升。融媒体时代,编辑工作受到了来自外界的挑战。编辑需要重新设计、建构自己的工作,以应对这种时代环境的挑战和变化。

关键词:编辑 融媒体 自我重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革新,我国迎来了融媒体时代。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和新格局中,我国的出版产业面临市场化、数字化等多重转型带来的深度调整,图书出版竞争也被推向新的层面。这些变化,给传统纸质出版业的编辑人员带来了意识观念、角色定位、工作内容、文化使命等诸多方面的转变,也对如何从事编辑工作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1]在实践中,当员工自发地对工作的内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进行重新建构和设计后,他们会趋向比原先更为强烈的工作认同,在工作的平衡上会变得比较容易,其工作绩效随之也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学界将员工的这种行为概括为工作重塑。编辑作为主动性更高的知识型员工,融媒体时代环境的不确定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重新设计自己的工作,他们更倾向于提高个人兴趣、动机与工作之间的一致性。[2]

一、融媒体时代编辑工作的新变化

融媒体是一种多元化的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将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图书、电视台、电台)等以新的媒介形态(如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一种传播,从而使新兴媒体可以与传统媒体融合。现代化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渠道慢慢变窄,但这并不代表传播内容会消失。新媒体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进行全方位的运用,让大众更便捷地接收到更多元、及时的信息,这一方面扩大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内容的不断创新,满足了大众更高的需求。这也必然会给传统的纸媒编辑工作带来新的变化。[3]

1.編辑功能立体化

社会的发展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转型进程,也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在此背景下,编辑功能发展的立体化,即兼容传统编辑和新媒体编辑的新编辑功能,将是未来出版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新编辑功能要求新时代的编辑在原有纸质图书的选题策划、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等的基础上,熟练使用新媒体工具,进一步立体化开发图书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在融媒体时代,编辑不能只做媒介融合的旁观者,应当要成为时代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2.编辑工作内容多样化

传统编辑的工作任务在于“使作品变成图书,特别是变成好书”。然而,随着出版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编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文字匠”,而是应被理解为产品研究者、项目管理者和阅读服务者,其首要任务就是将作者的思想和所要传达的信息按照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遵循编辑出版的基本规律研发成各种阅读产品。这自然也意味着其工作内容从原有的单一的内容加工向多样化的策划、选择、组织、宣传转变。

随着数字出版及新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编辑出版内容及流程已不可能完全适应融媒体时代环境下的包括内容生产、技术进步的需求。传统的编辑出版流程及其生产工艺不得不进行再造,以满足数字出版的需求。[4]

二、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自我重塑

在当下这个融媒体时代,出版业的编辑人员不必妄自菲薄,而是应该树立职业自信心,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从自身出发,自下而上地对工作中的任务、人际关系等进行重新建构,以使工作能够更好地与个人的特质、动机与爱好等相契合,从而带来更高的工作热情、工作投入。[5]具体来说,编辑的自我重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1.角色重塑——与社会发展结合,更新出版理念

出版理念反映了出版人的价值取向并指导其出版实践,具有“指南针”的功能。“无论是作为整体形象的出版社,还是作为个体角色的编辑,最重要的是树立出版理念并长期坚守下去。”面对融媒体时代的诸多变化,更新出版理念,把握时代特征,调整编辑角色的定位,已成为编辑人员的必然选择。

2.能力重塑——适应数字出版形势,做复合型人才

当前,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出版业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也催生了一系列新兴的出版业态和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数字出版环境下,社会的阅读需求、风格,读者的消费模式,出版行业的产品形式与运作模式等,都与传统出版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对传统出版业及其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难的挑战。

在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条件下,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案头编辑已经与社会不相适应。编辑要进行自我重塑从而实现成长,就要走出去,走向市场,站在出版的前沿来策划和组织选题,发现热点问题,融合新的媒介,通过各种新的平台,吸引并引导读者回归理性阅读,引领文化方向,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制订自己的创意,策划并落实选题。

3.任务重塑——改变编辑工作任务的数量、范围与类型

编辑可以从投入的时间、精力、注意力等方面对实际工作中具体的任务进行统筹协调,并根据个人的兴趣、专业学科、特长等调整工作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必要性,从而重新建构自己的工作结构框架。只有找到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才能够全心投入其中,并长期坚持。在任务重塑中,学习型编辑成为新时代编辑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做好案头工作之外,编辑可以通过进一步学习来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熟悉专业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丰富学科领域外的知识结构,参加学术会议,与相关专业的学者建立良好的互通关系。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走近学者,站在学术前沿,挖掘、策划出高水平的选题,出版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学术著作。

4.关系重塑——改变编辑工作任务执行中人际交往的形式、时间以及频率

编辑的工作从选题策划前开始,贯穿编印发始终。编辑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编印发一体化管理,做好“顶层设计”,对图书各环节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布局,同时注重细节,使产品满足读者需求。编辑工作涉及出版环节的全流程,因此,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尤其需要注意与同事处理好关系,通过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来打通各个环节和流程,使工作和沟通更加流畅,效率更高,工作任务能够更快地被执行。

5.认知重塑——从另一角度重新认识编辑工作中的任务与关系

编辑要切实认识和感知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看到本职工作对人民群众生活、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编辑肩负社会责任,有义务通过对书稿的审读、修改和加工,向社会传播积极的、正面的、有价值的精神产品,其工作的快慢、优劣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实工作中,编辑唯有将工作看作自身的事业去完成,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活力、严谨的态度积极投身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由工作倦怠向工作投入的转变。[6]

三、融媒体时代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坚守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媒体形式如何变化,向人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守好文化传播的底线,这些编辑的基本职责永远都不会发生变化,这是编辑自身的内涵以及价值,也是编辑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融媒体时代编辑的自我重塑,应当将“变”与“不变”紧密结合起来。

1.坚定职业理想的方向“不变”

职业理想是一名图书编辑对出版业保持熱爱和持续追求职业成就的内在驱动力。树立为文化服务的职业理想并将之内化于编辑工作中切实履行,以此为基础不懈追求编辑力的提升,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成就自己的事业。

2.提升政治素质的要求“不变”

作为信息时代的把关人,编辑人员除了培养基本的政治敏感、学习基础的政治理论外,还面临着政治素质与时俱进的任务,这种与时俱进,主要是指编辑不仅应具有与现代法治社会、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等相称的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意识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还应密切关注政治形势的变化,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学习等。

3.坚持“编辑六艺”的基础“不变”

所谓编辑六艺,是指编辑过程中的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和读样六道工序。随着时代与形势的发展,编辑工作、编辑能力的内涵“不断刷新”,即使在现在,编辑加工也仍然是绝大多数编辑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编辑六艺仍然是每一位编辑人员应该苦练的基本功,也是对从事编辑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撇开编辑六艺奢谈编辑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新环境下做编辑工作,进行自我重塑,仍应以编辑六艺为基本着力点。[7]

4.担当文化责任的定位“不变”

中国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说:“编辑是人类文化的保存和记录者,也是整理者和创造者……编辑的劳动成果世代相传。”[8]笔者认为,编辑作为具体历史环境中的人,除了要在历史中定位,更要在时代浪潮和现实生活中定位,只有在“利在千秋”的文化追求与“功在当代”的时代定位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兼顾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现实功能,才能不负本职,成就功业。

面对日新月异的融媒体出版业态,编辑既不能“从一而终”,固守光与电、纸与笔的传统出版形式,也不应“喜新厌旧”,言必称“数字化”,迷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洪流中。顺应融媒体发展,对编辑而言,更多的应意味着以内容为本,以满足阅读需求为核心,在切实深化对数字化出版内涵的理解的基础上,拥抱5G时代,通过出版综合载体,借力短视频、直播平台,依托微信、腾讯等网络社区,为读者提供更为精准化、个性化,更具时效性和交互性,突破文本容量有限和表达形式单一的限制,突破线上线下壁垒的立体化出版服务。[9]

怎样做编辑高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却总是因时代的不同而人言人殊,答案各异。让我们“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用自己的行动和探索来为“融媒体时代的中国编辑”做出最好的注解。

(作者单位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