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

2023-08-17 01:12裴赞芬汪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李大钊

裴赞芬 汪芳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先驱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锻造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大钊率先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李大钊的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李大钊;伟大建党精神;形成

[作者简介]裴赞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石家庄 050051;汪芳,中共乐亭县委党校副校长,河北唐山 063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突出贡献研究(22BDJ063)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3-0015-05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源于马克思主义真理,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于建党先驱们的革命实践、价值信仰和思想理论之中,“党的创建过程,在实践层面的成果是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层面的结果是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①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②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锻造形成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厘清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同时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精神支撑。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述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关系。

一、李大钊率先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人。他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便矢志不改,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初步探索。

五四运动时期,新思潮大量涌现。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不断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并且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经过反复地研究、鉴别、比较,李大钊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指出:“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③,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是“世界的新潮流”⑤,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⑥,甚至发出豪情壮语:“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⑦。这一时期他就已经认识到十月革命将会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刊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先后刊登了包括日本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和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等著作。同年,他在《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该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重点而又系统的介绍,指出这三方面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通过阶级竞争说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他把马克思主义奉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⑧,明确表示“现在世界改造的机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⑨。该文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已经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通过组织社团、授课、讲演等方式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920年3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大学组织了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蔡元培给予了很大支持,专门拨出两间屋子作为办公场所,被称为“亢慕义斋”。该社团一开始是秘密成立,到了1921年11月才公开。社团的主要活动包括搜集和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定期举办讲演会、讲座等。社团的主要成员日后或成了北京党组织的主要成员,或成了其他黨团组织的骨干。1920年7月,李大钊被正式聘为北大教授,在政治系、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同时,他还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等兼职授课,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李大钊还不断鼓励大家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他看来,“使中国将来能够产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这实在是我最大的希望。”⑩

除此之外,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还同非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论战。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实质就是一次中国需不需要马克思主义、需不需要革命的论争。在这次论争中,李大钊针对胡适的改良主义,提出了他的“根本解决”的思想,在李大钊看来,社会问题只有“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而后,针对张东荪、梁启超挑起的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李大钊提出了“如欲振兴实业,非先实行社会主义不可”?的论断。就这样,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分子,在与各种主义和思潮的碰撞激荡中,逐渐划清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流派的界限,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的《序言》里,明确指出:“就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与其说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治领袖,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解释者。李大钊最先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使它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不仅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且还对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作出预言。”?显然,迈斯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李大钊已经承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事实上,李大钊的确已经初步具有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比如,他提出了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他甚至指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特别强调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更要适合中国自己的国情,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这“对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却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一直被当作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从接触到服膺马克思主义,彰显了李大钊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和“从哪里出发”的核心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从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出发,学习、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红色基因的浸润,铸就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形成,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完美体现。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高度的契合性,既便于国人在心理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更容易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李大钊文化底蕴深厚。六岁以前由祖父李如珍启蒙,后接受私塾教育,单子鳌、赵辉斗、黄宝林先后担任过他的老师。赵辉斗曾是昌黎县的“增广生”,简单说就是秀才中比较优秀者。而黄宝林先生则是曾到北京国子监读过书的“优贡”。可见李如珍在李大钊的教育方面,非常用心。清未废除科举以前,科考内容基本是固定的,故从国子监到府、州、县学,当时所用教材多为“四书”、“五经”、《大学衍义》、《资治通鉴纲目》等,教学基本上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所以说传统文化在少年李大钊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必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为他树立为国家民族命运、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5年,李大钊到永平府参加科举考试,“试未竟,而停办科举令下”,?遂转入永平府中学堂学习。所以说,李大钊既是旧时代的最后一批秀才,同时又是实行现代学校教育的第一批新生。在永平府中学堂,国学的分量依然很重,李大钊既学习一些旧学课程,又系统地接受现代文化知识,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这里又系统地学习了六年,“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这些学习经历,使李大钊既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兼具近代西方文化知识,可以说是通晓古今、学贯中西。

自觉继承、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涓涓细流,深深地融入李大钊的血脉之中。比如:李大钊提出的“民族興亡,匹夫有责”就来自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大钊曾以“铁肩担道义”作为《晨钟报》的警语,后又手书“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赠他人。而这副对联缘自于明代谏臣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曾为梁容若所藏《三民主义》一书题词,题词内容正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张载精神遗产中的精髓所在,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李大钊借用张载的名言,赞美了孙中山先生胸怀天下的格局,而这又何尝不是他自身的真实写照?“坚持胸怀天下”,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和发扬,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将解放全人类作为价值追求的体现。李大钊所言“衣食宜俭其享用,戚友宜俭其酬应,物质宜俭其销耗,精神宜俭其劳役……而后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处固能安其朴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俯仰天地之间,全无所于愧怍”,跃然纸上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的文人的傲骨形象,更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炼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他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而这些精神基因,又无不打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无不在李大钊的身上完美体现出来。

李大钊早在1917年就对“真理”有过论述,认为“宇宙间有惟一无二之真理”,在他看来,“真理者,人生之究竟,而自信者,又人生达于真理之途径”,并且把“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作为人生信条。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便成为它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视马克思主义为真理,为“拯救中国的导星”。《狱中供词》和《狱中自述》是在李大钊生命最后阶段留下的文字材料,字里行间无不彰显李大钊的初心。他说:“吾党之所求,乃在谋国计民生之安康与进步”,这里的“党”虽然表面上指的是国民党,但其实更代表了他和陈独秀等人共同创立的中国共产党。他期望的“谋国计民生之安康与进步”、“希望民族在世界上得一平等地位”,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并无二致。李大钊指出自己献身革命的目的是“建设良好政府、恢复国权、定出新经济政策,用国家的力量发展财力,使国民贫富阶级不至于悬殊。”关于牺牲,李大钊认为“流血的事,非所必要,然亦非所敢辞。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他对那些为“信仰的主义而死”的人,表示了无限的敬意。他的《牺牲》一文,足以呈现他面对生死时的抉择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关于人民,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他的《狱中自述》更是诠释了他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赤子之心。

三、李大钊的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伟大精神源自于伟大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形成自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在建党前后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事实上,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一开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和认识国家命运的工具来接受的。所以李大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以后,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探索中国革命诸多问题,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李大钊发表《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等文章,号召青年到农村去,到民间去。他还指导“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工厂,组织演讲,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组织和发展革命力量。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创办《每周评论》,李大钊以“明明”“守常”“常”等署名发表了五十余篇文章,前期主要是揭露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为五四运动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了《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黑暗的东方》《太上政府》《第五师军人》《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等文,支持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行动。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指导下成立的几个社团的重要人物,如邓中夏、罗家伦、许德珩等人都是这场运动的组织者。学生被捕后,李大钊和蔡元培等一起参与营救。学生被释放后,蔡元培受军阀政府的胁迫被迫辞职。李大钊作为北大教职员代表同马叙伦、马寅初等人到教育部请愿,开展“挽蔡”斗争。李大钊积极领导和推动运动的开展,“是五四运动中当之无愧的旗手”。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大批先进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使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五四运动中被捕的陈独秀获释以后,依然被人监视。故为了避免再受迫害,1920年2月,陈独秀决定秘密离开北京,李大钊则亲自护送陈独秀离开,这才有了中国革命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同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北京秘密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底命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为书记。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出版《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在北京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提高工人的觉悟。南北的遥相呼应,推动了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开展活动,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共产党组织已经势在必行。1921年3月,李大钊发表了《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明确表达了想建立一个使“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有所附托”的“強固精密的组织”的愿望。于是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李大钊虽然没有参加中共一大,但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厥功至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中和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觉醒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共一大后,北京成立了以李大钊为书记的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专门负责北京市的党务。二大以后,成立了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负责领导北京、天津、直隶、山西、热河、绥远、察哈尔、河南、陕西等14个省、市的建党工作及其工农群众运动。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频繁往来于大江南北,曾四跨长江、三赴上海、两下广州,与孙中山会谈,直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以后,李大钊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双重身份,担负着国共两党在北方地区的实际领导工作。为了革命事业,李大钊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他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瘁力以成之”,甚至是“断头流血以从之”。正是在李大钊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北方工运得以恢复、党的队伍得以巩固发展、五卅运动得到了有力声援,可以说北方革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后由于直奉军阀的残暴统治,北方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国共两党许多领导人相继调离北京,在白色恐怖中李大钊依然坚持斗争。1927年4月,李大钊被捕入狱,最后被反动军阀杀害。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锻造史。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先驱理论和实践的结晶。透过李大钊在建党前后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其身上展现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因子,与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真理与理想、初心与使命、牺牲与斗争、忠诚与为民等核心要素高度契合,这一方面展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另一方面呈现出了伟大建党精神锻造形成的轨迹,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注释]

①吴德刚主编.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与形成[M].中共党史出版社,2023:67.

②习近平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2009-10-28.https://www.gov.cn/ldhd/2009-10/28/content_1451412.htm.

③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368.

④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332.

⑤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332.

⑥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359.

⑦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367.

⑧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2.

⑨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4.

⑩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3:52.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55.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354.

?[美]莫里斯·迈斯纳 著.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译组 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2-3.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51.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3:516-517.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3:248.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3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10-26.

?李大钊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13:297.

?李大钊全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13:297.

李大钊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3:479.

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17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外语出版社,2022:7.

李大钊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3:426.

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148.

李大钊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148.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3:517.

李大钊全集(第4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719.

李大钊全集(第4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700.

李大钊全集(第4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700.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3:73.

李大钊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13:73.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107.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107.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20.

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1515.

王潔主编.李大钊北京十年(事件篇).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2.

李大钊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35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13.

李大钊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3:339.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李大钊
李大钊《青春》
论李大钊的建党精神
李大钊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真正的老师:青年毛泽东与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