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蓝绿融合的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规划设计

2023-08-17 12:46余建林
山西建筑 2023年17期
关键词:展园蓝绿博园

余建林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蓝绿空间的生态价值愈发凸显。城市蓝绿空间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还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等。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作为展示广西园林艺术和绿色环保技术的重要平台,其规划设计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的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规划设计与实施建设的方法途径以及技术创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的理论基础

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它结合了蓝色(水体)和绿色(绿地)空间的优点,形成立体、复合、多元的城市生态空间,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1]。

1.1 蓝绿空间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蓝绿空间是指城市中的水体、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具有生态服务、文化传承、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城市蓝绿空间的存在,使得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形成“城景交融”的理想空间格局。

1.2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的理念和方法

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理念是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注重生态功能与服务、生态廊道与节点的有机融合,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方法包括生态网络构建、生态廊道设置、生态节点的保护等。

1.3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能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增强城市韧性[2]。同时,城市蓝绿空间的游憩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还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2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的核心工作和任务

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是以保护和恢复蓝绿空间生态功能为目标,涉及自然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核心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调查与评估:对蓝绿空间的生态本底、生态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生态治理的目标和方向。

2)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3)生态保护:对自然生态区域进行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土壤修复、水体修复、植被恢复等方面。

5)生态建设:在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景观设计、生态工程等。

在实际工作中,蓝绿空间融合的生态治理的核心技术工作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和调整。例如,在城市绿地生态治理中,技术工作应注重景观设计与植被配置的协调,从而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而在湿地生态治理中,技术工作则应注重水体修复与生态缓冲区的建设,以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3]。

3 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的概况和分析

3.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位于防城港市沙潭江中心区金花茶大道西侧,东临防城江,南靠市人民政府。防城港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在建的平陆运河项目连接北部湾的陆地重要出口。园区周边生态环境良好,植物群落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2 现状分析和问题诊断

城市展园是广西园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公园建设用地,总面积279.13 hm2,其中城市展园36.67 hm2(含江河水域)。连通海洋的防城江从整个园博园穿流而过,用地内沿江含大量盐碱滩涂和湿地,是防城港城市蓝绿空间治理的主要对象目标。拟建园博园城市展园共14个(广西含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一共14个地级市)。通过对园区周边的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园区周边虽没有大量的历史遗留的原著居民区,人流量不大。但是园区内的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园区周边的交通流量较大,对空气质量和声环境产生影响。园区内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都需要全方位加强。

4 基于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

4.1 全龄友好的规划设计理念

全龄友好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指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个年龄层人的需求和利益,符合不同年龄、体质、兴趣爱好且创造宜居、宜游、宜憩的园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游憩空间节点的设置,力求丰富,避免单一,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4.2 绿色生态优先的设计方法

生态优先是指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注重生态功能与服务、生态廊道与节点的有机融合。在此次规划设计中,注重保护原生植被,优化植物群落,保证和维护园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园区生态服务功能。采用环保建材,如在园林道路中使用环保透水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3 沿江绿地和江河(海)水体的生态空间活动互补耦合

规划用地中,蓝绿用地互相交织,互相包含。须注重绿地和江河(海)水体的互补融合。通过设置生态廊道,将园区与周边的水体相连通,形成水系绿网,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

4.4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在园博园的规划设计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推广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出行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园区内大量采用海绵雨水收集净水灌溉和光伏太阳能圆灯布置,并且给未来的节能新技术新产品预留弹性建设空间、承载空间。

5 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的规划设计

5.1 总体规划布局

在总体规划布局中,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自然资源,将园区分为核心展览区、文化展示区、自然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和后勤管理区等5个功能区。各区域之间通过生态廊道相互连接,形成有机整体。以“生态优先,蓝绿相融”为原则,将城市展园打造成为集展览、科普、休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以“走进新时代的八桂园林画卷”为主题,核心展区展示了广西园林艺术的整体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分展馆则分别展示了当地的文化遗产和现代艺术。城市园林展示区分北南中3个组团,14个地级市城市展园分布其中(见图1)。园区还提供了多种旅游观光项目,如园林游览、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广西园林艺术的魅力,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和自然风光。

5.2 景观规划设计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植物造景和水景的结合。选择本地适生特色植物,搭配成多种植物群落,形成丰富的景观构成效果。同时,设置多个结合原生地形的水景节点,如溪泉、潭湖等,提升园区观赏价值。景观规划以自然生态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提升园区的景观品质。体现广西独特的山水园林特色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并且注重园区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打造一座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教育、休闲、旅游等多重功能的现代园林。城市展园以“百园一城,一城百园”的理念凸显广西14个地级市文化特色。强调民族团结,贯彻“城园融合”的理念,将展园布局与公共园区及城市周边用地功能、城市发展、市民需求紧密结合,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居民共享生活空间(见图2—图4)。

5.3 绿化规划设计

在绿化规划设计中,注重绿化植被的保护和利用。保留原生植被群落,优化植物配置,提升园区绿化覆盖率[4]。同时,通过绿化带的设置,将园区与周边环境有机连接,形成连续的绿化空间。绿化规划设计强调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形成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绿化体系与绿化层次。特别是注重林下空间再设计。在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其他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丰富园区绿化层次,提升绿化生态效益。在沿江滩涂和湿地受海水(防城江受海水潮汐影响经常有倒灌现象)侵蚀风化影响的盐碱地,采用了土壤降盐降碱置换改良技术,植物选取了耐旱、抗盐碱的红树林、椹柳、黄杨等。

5.4 建筑规划设计

园区内建筑设计以地域文化为创作灵感,采用当地民族元素、材料和工艺,打造具有特色的风土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既有古朴典雅的古典建筑风格,如南宁园(见图5),又有简洁明快的简约重构风格,以彰显岭南园林建筑的博大精深以及时代感,如北海园(见图6)。贺州园内大量小品雕塑、街具均为竹木结构和当地特色石材用料(见图7)。同时,园区内的园林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融,并鲜明体现地方特色,如河池园的喀斯特石门等(见图8),使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广西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的深厚底蕴。

5.5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城市展园内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等系统。在内部道路规划中,充分考虑最大和瞬时的人车流量以及游客游览需求,设置结合驿站串联的绿道,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条件。同时,规划充足的停车位,满足不同行车距离、不同交通工具的游客的停车需求,设置了带充电桩的汽车营地和移动公厕。在给排水规划中,注重水源保护和水体治理,细化雨水收集系统,确保园区的用水和排水安全,节约用水。在电力和通信规划中,确保园区的电力和通信需求得到满足,逐步实现智能化。

6 技术创新

本次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的城市展园规划中有以下技术创新:

1)生态网络构建:根据防城港城市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城市展园的实际环境等,构建生态网络。生态网络的构建是园博园城市展园的生态基底建立,包括河流、湿地、植被、地形和活动场所、建筑场馆、绿道等多方面的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以生态廊道(环园区主道、滨河绿化带以及绿道)串联,并且将各个城市展园在园博园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通过植物配置和地形塑造等手段,构建出具有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的生态网络[5]。生态廊道的运用是本次城市展园规划设计的一大亮点。其将各种景观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具有生态功能和造园美学价值的绿色通道。规划设计生态廊道,将各个城市展园有机连接起来,提高园博园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生态廊道还可以起到调节微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噪声等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园博园城市展园的生态功能。

2)打造生态景观生境节点:结合防城江东西两岸两千米滨水空间、西北组团雨水花园绿地等资源,设计具有生态治理功能的景观节点,如南组团南宁园的浪漫雨水花园、柳州园观鸟人工湿地、北组团红树林等,红树林带的种植培育,有效减缓了防城江沿岸风暴影响,净化土壤水源。规划设计的红树林带由多种植物组成,其中包括红树、红茄、海莲等,这些植物对于维持园博园城市展园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保护海岸线、提供栖息地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红树林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从而净化水源。

3)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展园的碳排放。在园博园城市展园的照明系统中,采用太阳能灯具,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园区照明使用。这不仅降低了园区的能源消耗,也减少了传统电力供应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园区的绿化灌溉系统中,采用微灌技术,以回收的雨水为主要水源,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利用风能驱动的风力泵,将园区内的空气抽入滤水系统,再通过微灌系统为绿化植物提供水分。这不仅为园区提供了清洁的过滤水,也充分利用了风能,降低了园区的能源消耗。此外,在园区的交通系统中,也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例如,园区内的电动车充电站,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为电动车提供清洁的电力来源。同时,园区还设立了充电桩,方便电动车主充电,进一步推广了清洁交通。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利用再生能源,不仅降低了园区的能源消耗,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4)使用土壤改良技术:此法用于沿防城江受海水潮汐倒灌侵蚀盐碱滩涂和湿地,约12.67 hm2。采用客土改造法,将非盐碱地的好土壤引入,覆盖在盐碱层的上面,有效地隔绝盐碱层的蒸发,防止盐分向上迁移。并改进排水系统设计,将地表水引离土壤,减少地表水中的盐分渗入土壤,同时将地下水位的标高设定在非盐碱的土层下方,防止盐分向上迁移。选择耐盐碱的植物品种,如红树林、椹柳、黄杨、马鞭草、盐角草等,降低土壤的盐分,增加土地的绿化率。在养护管理方面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盐分的积累。每20 d清理一次杂草,避免养分过度消耗;合理安排灌溉,避免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

7 建设实施和管理运营

7.1 实施步骤和措施

规划设计的实施包括项目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在项目立项阶段,需充分研究和分析园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市场需求,确定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实施策略。在设计阶段,应遵循总体规划方案,进行符合当地环境的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施工阶段,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调整,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验收阶段,应对工程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项目建设力求挖掘园区的蓝绿空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蓝绿空间生态、游憩等多元功能的叠加效益。

7.2 加强制定管理和维护方案

园区的运营管理是确保园区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的分区管理制度,加强园区的绿地特别是滨河、滨海的土壤改良区域的绿地管理和维护,保证园区生境保育。同时,应定期对园区进行评估和修缮,从设备维护、安全防范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的管理和维护方案,提倡使用人工智能新技术,为园博园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7.3 实施效果和贡献

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建成后,通过构建环园区、滨河生态廊道、植被绿化带等生态基础设施,提高了防城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优化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提高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抗震等能力,提高了城市的城市韧性、抗灾能力。

8 结语

广西园博园城市展园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城市蓝绿空间融合生态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规划设计注重自然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展现东道主城市防城港滨海城市的文化和艺术魅力。采用多种措施,如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绿化景观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优化能源使用等,强化城市韧性功能。

规划设计以“生态优先、蓝绿相融”为原则,注重保护原生植被,优化植物群落,提升园区生态服务功能;注重绿地和江河海水体的互补融合,设置生态廊道,形成水系绿网;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推广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出行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展园设计围绕“走进新时代的八桂园林画卷”主题,注重园区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二元结合,将城市展园打造成为集展览、科普、休闲、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并且深受百姓好评的综合性公园。

猜你喜欢
展园蓝绿博园
利用SWAT模型分析乌江流域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
基于景观符号学的园博会中地方展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展园为例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女性灵动风采
周菡菡 韦覃作品
山东展园展区双双斩获北京世园会特等奖
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蓝绿橙渐变色
参观园博园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