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质量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足及优化策略

2023-08-18 13:27王成锋刘海峰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5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研究成果成果

王成锋 刘海峰

(1.潍坊市土地储备中心,山东潍坊 261000;2.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峡山分局,山东潍坊 261000)

0. 引言

现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开展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土地质量成果转化中有一定的不足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工作的成效。为了有效提高土地质量成果转化的成效,就必须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高度重视、全面分析、确定优化策略。因此,文章将土地质量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足及优化策略作为探讨对象。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分析了土地质量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足;第三部分探讨了土地质量成果转化的优化策略。

1.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概述

1.1 主要工作成果

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意义重大,应重视该项工作落实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以便更好地改进不足之处。截至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在全国大部分范围内开展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1]。该工作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全面地获得了我国土地主要元素的高精度数据,为相关人员制订本地的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了有效依据,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2)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3)在调查的过程中明确了全国耕地地球化学状况,为一些优质耕地的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4)为第四纪地质填图增加了很多的新参数,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5)建立了生态化学地球理论以及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规范以及技术要求。

基于上述一系列成果,还要清楚现阶段尚存的不足之处,通过采取科学化手段加以处理,可以巩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成果,给后续其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成果应用方向

(1)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调整以及完善。例如,我国一些地区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中的土壤养分等级作为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完善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对当地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优化;(2)为农田的划定与保护提供服务工作。例如,我国一些地区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中的富硒土地成果信息作为农田划定的重要依据;(3)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服务工作。例如,我国一些地区将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中的重金属成果信息作为土壤污染修复的重要依据;(4)为土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提供服务工作[2]。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体系,为土地质量的动态管理工作提供相关数据;(5)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进行服务。例如,我国一些省份根据土地元素的具体分布状况对当地农业的种植布局进行优化,因此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 土地质量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国家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及维护给予了高度关注,主张通过适宜路径加强管理效力,以便更好地提升土地质量。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分析,虽然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取得了社会效益成果,但总体的成果转化程度还比较低,成果转化渠道还不是特别通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成果未达预期

地质工作的复杂性高,因此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其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与预期产生不符。因为没有对项目产出成果的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其研究质量通常不高。因此,研究得出的成果可能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上述提及到的原因外,相关参与者落实的行动和工作不符也受到关注,这也是影响到基本成果的关键。

2.2 成果显示度不够

想要真正地优化实践成果,需要重视显示度问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导致成果显示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地质资料的专业性很强,其中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人们通常不清楚这些专业术语的用途以及作用。正因为如此,相关部门做出了一些创新要求。例如,在编写成果报告专业版的同时,还需要编写成果报告的普及版。通过对成果报告进行创新要求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众的认知度,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地探索更多的宣传途径;(2)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地质工作,调查成果与一般的商品生产完全不同,其研究成果是地质信息[3]。地质信息往往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经济效益;(3)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研究成果通常需要向社会公开,被整个社会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通常是难以准确统计的。针对于实际的情况,必须要做出相应改变,还要通过科学化手段加以干预,促使基本的成效符合预期,以达到实际要求。

2.3 供给与需求信息不畅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土地质量成果转化成为热议焦点,在开展基本工作时应该将其当做重要目标,选择适宜路径推动成果的转化进程才能实现阶段性目标,取得显著成绩。相关的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公众对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不甚了解。从一些座谈咨询会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也对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不甚了解。由此可见,供需信息存在不对称以及不通畅。虽然市场有一定的需求,但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成果。另外,地质部门虽然有研究成果,但往往找不到发挥其研究成果价值的市场。面对上述提及到的相关问题,各方主体应该高度重视起来,还要通过科学化手段予以引导,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以保证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到位。

2.4 推广制度不完善

想要真正地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将具体的制度完善起来,使其能发挥出一定的保障功能。推广工作对于土地质量成果转化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将相关制度完善起来,促使着整体工作拥有支撑条件。但是根据当前反映的情况分析,推广制度不完善是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相关部门缺乏成果推广应用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缺乏对承担单位没有进行成果利用状况的考核制度。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对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应用主要是通过承担单位或者地质工作者主动开拓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缺乏利益机制的驱动,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追求“短、平、快”的一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根据上述提及到的问题成因,需要工作人员做出细致规划,结合土地质量成果转化要求推动推广工作,促使着推广制度展示出自身功能。

3. 土地质量成果转化的优化策略

近些年,土地质量成果转化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反映出诸多不足,需要各方主体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到实际行动中,由此优化土地质量成果转化模式。无论是地质部门还是农林业部门,普遍存在着研究成果转化的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对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座谈咨询,并结合我国一些省份对于土地质量成果转化的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制订符合当地情况的优化策略[4]。

3.1 打造示范样板

我国一些省份在土地质量成果转化方面的效果较为良好,相关部门可以借鉴这些省份的转化经验,打造一些具有较强代表性、各方面条件较好、规模比较适中的示范性基地。例如,打造富硒产业示范基地、打造绿色食品示范基地等,同时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做好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边实验、边示范,以试验示范的方式促进研究成果进行更好的转化和推广。通过展示出相应主题的示范效力,促使着基本工作的进程更加顺利,获取可靠的支撑条件。

3.2 打通成果转化渠道

想要稳步开展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工作,就应该拓展多重渠道,选择可靠途径落实好基本任务,保证土地质量成果转化到位,收获圆满效果。相关部门可以借鉴一些省份的转化经验,在自然资源内部建立起联动机制,即建立土地管理与地质调查的联动机制,同时可以参考一些省份的经验,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从而大力促进地质调查以及土地管理工作的结合,进而大力保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应用工作的良性互动。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召开座谈会或者通报会,在会议上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将工作中的成果进行分享,切实做好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3.3 建立多元化成果转化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基本工作,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应对各项机制体系加以完善,使其更为完整,以便发挥出相应的保障效力。相关部门需要进行上下联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元化成果转化机制[5]。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坚持需求驱动,同时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市级、区县级上下联动的方式,真正实现共同筹划、共同出资、共同实施,从而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土地质量调查成果转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省份,其地方政府对转化工作通常比较高度重视。例如,在一些富硒地区,相关人员通过政协或者人大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将当地成功打造为“富硒农业之都”。相关人员需要立足于当地的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做好决策咨询服务,一定能够使当地的特色农业效益更上一个新台阶。

3.5 需要做好机制创新工作

相关人员需要对机制进行不断地创新,从而为土地质量调查成果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机制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为土地质量调查成果转化工作增加经费。在实际中,一些地质单位缺乏成果推广资金,因此一些好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够及时地推广出去,对其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不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因此,为土地质量调查成果转化工作增加经费至关重要;(2)不断拓宽转化资金经费的投入渠道。相关部门可以以土地为载体制订一些比较优惠的措施,可以以财政资金作为重要引导,大力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在这一过程中,使土地质量调查成果有效落地;(3)不断创新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从而使转化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6]。

3.6 需要加大成果转化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人员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个性化或者定制化包装,对公众进行宣传时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因为研究报告只有做到通俗易懂才能够更好地被应用。相关部门可以向社会发布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成果,并且及时地向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推介研究成果。相关部门也可以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统一使用的数据平台,然后向社会统一发布相关信息,以此增强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4. 结语

现阶段,土地质量成果转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通过一些策略使转化工作不断优化,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成果转化的成效。从实际经验来看,土地质量成果转化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打造示范样板、打通成果转化渠道、建立多元化成果转化机制等。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研究成果成果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穆棱河-兴凯湖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