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2023-08-19 02:30张运娇田昕彤穆丽婷赵英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桂术真武汤结果显示

张运娇,杨 继,马 腾,田昕彤,穆丽婷,赵英强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使心室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引起的一组复杂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逐年增加,心力衰竭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1]。目前心力衰竭的西医常规治疗可部分缓解病人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但多数病人治疗效果不理想,存在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低的情况。

心力衰竭在中医学归属于“水肿”“喘证”“心悸”“胸痹”“痰饮”等范畴,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功能失调。病机概括为本虚标实,心气、心阳亏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针对不同病机,古代医书中有关治疗心力衰竭的经典方剂,收集整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综述经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现状。

1 临床研究

1.1 宣肺利水

1.1.1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之证。呼吸道感染是慢性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发因素,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素有水饮,复感寒邪扰动,凌心射肺而喘不得卧[2]。王晓玲[3]观察小青龙汤治疗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米力农加服小青龙汤相较于米力农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提高了20.83%。陈伟等[4]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加减方穴位贴敷心俞、肺俞治疗阳虚水泛证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10 d,结果显示,相较于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提高了13.33%,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降低,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延长,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李兆钰等[5]运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寒痰阻肺证42例,用药4周,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联用该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改善病人心功能,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水平,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其发挥作用与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和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炎性因子水平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1.1.2 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记载:“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该方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主治饮停胸膈、咳逆喘息。程吉成等[6]观察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疗效,服药8周后,联用该方的48例病人与单纯西药治疗病人相比,心功能改善及中医症状改善显著,LVEF较治治疗前提高了16.4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BNP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提示该方能发挥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保护心肌的作用。曾莉等[7]在治疗80例病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中,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20 d后,结果显示,病人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LVEF提高,BNP水平下降,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李玉明等[8]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8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结果显示,心功能及中医证候改善,且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同时检测到心力衰竭管理生物学标志物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下降。龚昌杰等[9]观察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炎症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其可显著降低IL-6、CRP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提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炎症状态,保护肾功能,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1.2 健脾化湿利水

1.2.1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具有健脾利水、温阳化饮的疗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心力衰竭多因气虚阳虚而水饮内停为患,以益气温阳、温化痰饮。隋世华等[10]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14 d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加服苓桂术甘汤较单纯服用曲美他嗪可提高LVEF,降低LVEDD、LVESD和NT-proBNP水平,延长6MWD,且在减少住院时间及降低再住院率方面优于单纯曲美他嗪治疗,提示苓桂术甘汤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改善预后。曾传林等[11]研究显示,苓桂术甘汤可改善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郭雷等[12]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结果显示,联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较单用左西孟旦可提高LVEF,延长6MWD,降低血清BNP水平,可显著降低室上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力衰竭病人常因消化系统淤血导致胃动力下降出现腹胀、纳呆、恶心等症状。李杰等[13]研究显示,苓桂术甘汤不仅可提高心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病人LVEF,降低BNP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且能缩短胃排空时间,增强胃动力,改善胃肠道症状,且疗效优于莫沙必利。可见,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相关研究显示,苓桂术甘汤加减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炎症水平,同时调节细胞免疫状态[14-15]。

1.2.2 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可温阳化气、利水消肿,主治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聚。翁惠珍等[16]在规范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五苓散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阳虚血瘀证病人,用药8周,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提高了10.0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MWD较治疗前增加20.74%,BNP较治疗前降低5.07%,提示联用加味五苓散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室舒张功能,提高运动耐力。胡芳等[17]观察西药联合加味五苓散对比单纯西药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4周后结果显示,加服中药较单纯西药畏寒、肢肿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总有效率提高了19.23%,LVEF较治疗前提高了11.10%,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了27.99%,炎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化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升高,提示五苓散可能通过改善炎症、抗纤维化综合调节发挥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心力衰竭在常规利尿治疗过程中出现利尿剂抵抗的问题。彭筱平等[18]研究结果显示,五苓散在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同时,可减少呋塞米用量,降低利尿剂抵抗发生率,且3个月、6个月再入院率降低。

1.2.3 实脾饮 实脾饮即实脾散,出自严用和的《济生方·水肿门》,“治阴水,先实脾土”。刘立壮等[19]将7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实脾饮加减,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显示,病人心悸、喘息、水肿症状改善,同时检测到NT-proBNP及cTnT水平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张超等[20]观察实脾饮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实脾饮加减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4周后,结果显示,中医证候评分降低,6MWD提高,每搏输出量、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提高,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BNP内分泌因子水平降低,提示实脾饮发挥临床作用可能与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内分泌因子水平有关。

1.2.4 参苓白术散 脾胃为后天之本,吴焕林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后期多脾虚痰瘀,以调脾护心为治则,擅于运用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获良效[21]。朱芳芳等[22]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加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连续治疗2周后,结果显示,观察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1.2.5 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功效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之证。曹军等[23]采用防己黄芪汤联合利尿剂治疗心力衰竭水肿,治疗14 d,结果显示,加用防己黄芪汤的病人24 h尿量增加,LVEF升高,NT-proBNP水平下降,提示该方可缓解心力衰竭病人水肿,改善心功能,同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晓江等[2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心肺气虚证HFpEF病人,治疗8周后结果显示,较单纯常规治疗,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更显著,总有效率提高了21.62%,6MWD较治疗前增加了13.34%,BNP较治疗前下降了9.57%,同时纤维化相关sST2、半乳糖凝集素(gal)-3降低。

1.2.6 防己茯苓汤 王妙等[25]研究显示,西医联合防己茯苓汤治疗2周,可使心气阳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尿量增加,BNP水平下降,且加服防己茯苓汤较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更优,每搏输出量及每分输出量增加,心脏指数增加,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了27.08%,安全性良好。周剑如等[26]采用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将5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联合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60 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较治疗前提高了16.55%,6MWD较治疗前提高了29.02%,总有效率提高了8.00%,显示加味防己茯苓汤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3 温补肾阳

1.3.1 真武汤 心力衰竭日久,肾阳虚损、水气内停,常投以真武汤以温阳利水。颜永平[27]采用真武汤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疗程2周,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提高、NT-proBNP下降,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提高了20%,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20%。李代君等[28]采用真武汤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结果显示,联用真武汤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提高射血分数,增加每搏输出量及心排血量,延长6MWD,降低LVEDD、LVESD,提高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朱文娟等[29]研究显示,真武汤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同时降低IL-6、IL-10、TNF-α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张继磊[30]研究显示,真武汤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病人BNP及ET-1水平,降低全血黏度,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及血流变状态而发挥作用。周蔓菁等[31]采用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结果显示,真武汤可改善病人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同时检测到MMP-9降低,提示真武汤可发挥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

1.3.2 肾气丸 肾气丸亦常应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方中大辛大热之附子配伍甘温之桂枝,共为君药,以温补肾阳、助阳化气。姚宝泰等[32]观察金匮肾气丸联合诺迪康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金匮肾气丸和诺迪康胶囊,治疗4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NT-proBNP与CRP水平降低,总有效率提高11%,提示金匮肾气丸联合诺迪康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过度激活、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1.4 回阳救逆

1.4.1 四逆汤 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回阳救逆,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苏红利等[33]采用加味四逆汤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结果显示,联合应用加味四逆汤较单一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了13.46%,LVEF较治疗前提高了9.95%,6MWD较治疗前提高了17.86%,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了8.89%,临床证候明显改善,Lee氏心力衰竭评分降低,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下降。白佩军等[34]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病人加味四逆汤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提高了18.00%,心功能指标LVEF较治疗前提高了12.33%,每搏输出量与LVESD明显改善。

1.4.2 参附汤 参附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是回阳救逆之经典名方,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李振锋等[35]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加服加味参附汤治疗心阳亏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2周疗效显示,与常规西药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提高了10.91%,BNP较治疗前下降了10.59%,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LVSS)减小,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升高,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水平降低,提示联合参附汤治疗能改善心室重构及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有研究显示,参附汤在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疗效的同时可降低CRP、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改善机体炎症状态[36-37]。

1.5 益气养阴复脉

1.5.1 生脉饮 生脉饮出自《医学启源》,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荣鸽璇等[38]观察生脉饮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用药4周后,结果显示,合用生脉饮较单用依那普利总有效率提高了16.33%,LVEF较治疗前提高了13.95%,LVEDD、LVESD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了14.1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胱抑素-C(Cys-C)、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sRAGE)、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均明显下降,改善了心肌损伤,纤维化相关指标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T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降低。王岩[39]研究发现,生脉饮联合贝那普利可保护蒽环类抗肿瘤药所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降低cTnI、肌酸激酶(CK)、CK-MB、乳酸脱氢酶1(LDH1)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同时提高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变异性。

1.5.2 炙甘草汤 《伤寒论》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李书辉[40]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用药14 d疗效显示,采用炙甘草汤加减的病人较接受单纯西医治疗的病人总有效率提高了17.02%,BNP较治疗前下降了21.01%,6MWD较治疗前增加了17.62%,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降低,同时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赵新华等[41]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炙甘草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病人的影响,用药8周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较单一曲美他嗪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18.33%,LVEF较治疗前提高了11.31%,LVEDD、LVESD减小,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增加,6MWD较治疗前增加8.35%,NT-proBNP较治疗前降低了6.49%,血清H-FABP下降,同时动态心电图显示,病人24 h平均心率增加。吴芳芳等[42]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证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病人胸闷、气短、心悸症状明显改善,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见经方炙甘草汤不仅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症状、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并且可调节心率。

1.6 活血化瘀

1.6.1 血府逐瘀汤 心气不足,则血停而为瘀,瘀血日久,乃发水肿,故血瘀是心力衰竭病机的中心病理环节。有研究发现,加味血府逐瘀汤辅助西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总有效率提高20%,症状、体征及心功能(LVEF、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提高)改善,肺淤血消失率提高,且3个月、6个月随访疗效亦优于单纯西药[43]。杨元庆等[44]在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发现,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联合加味血府逐瘀汤不仅能显著提高心功能,并且能有效降低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善心室重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力衰竭病人常并发抑郁症且互相影响。王颖等[45]研究显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较单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8、IL-2水平有关。

1.6.2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具益气活血通络之功,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气虚血瘀状况。张玥等[46]研究显示,合用补阳还五汤加减1个月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效率提高了16.21%,LVEDD及BNP降低,LVEF提高,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刘军明等[47]将13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同时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作为对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结果显示,病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Lee氏心力衰竭计分、6MWD、中医证候积分有所改善,超声显示LVESD、LVEDD、LVEF水平改善,NT-proBNP、AngⅡ、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ⅠCP)、PⅢNP、TGF-β水平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证实了给予补阳还五汤有助于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内分泌因子水平、心室重构有关。

1.6.3 失笑散 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用于治疗瘀血停滞之心腹刺痛。一项研究将20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给予黄芪失笑散加减,治疗6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3%,NYHA心功能分级、6MWD、LVESD、LVEDD、每搏量及E/A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48]。证实黄芪失笑散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证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方面疗效确切。

2 基础研究

心力衰竭病理机制复杂,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凋亡坏死、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失衡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2.1 炎症 核转录因子(NF)-κB是炎症反应的核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洪莉丽等[49]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模型大鼠探讨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予真武汤灌胃4周可明显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病理损伤,血清TNF-α、IL-6降低,心肌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下降,提示真武汤保护心肌的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路琼琼等[50]探讨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肾气丸组,持续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苓桂术甘汤组大鼠血清IL-6、IL-18、IL-10、IL-1β含量降低,肾气丸组大鼠血清IL-6、IL-10、IL-1β降低更明显。提示苓桂术甘汤和肾气丸均能改善其炎症状态,但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李杨等[51]采用盐酸阿霉素腹腔注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研究发现,加味真武汤可有效改善心肌细胞病理结构,降低血清IL-1、IL-6水平。

2.2 改善能量代谢 邹亚兴等[52]观察苓桂术甘汤对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应用多柔比星腹腔注射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之后给予苓桂术甘汤水溶液(0.2 g/mL)灌胃治疗2周,结果显示,苓桂术甘汤显著改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脏重量/体重(HW/BW)比值,抑制单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降低游离脂肪酸,增加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缪萍等[53]观察四逆汤及该方不同配伍对心力衰竭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以阿霉素诱导造模,分为模型组、四逆汤组、卡托普利组、附子组、附子-甘草组、附子-干姜组及对照组,结果显示,四逆汤组、附子-干姜组、附子-甘草组及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均增加了心力衰竭大鼠心肌ATP含量,降低ADP、AMP含量,且以四逆汤组最显著,说明经方配伍恰当,作用更具优势。

2.3 改善心室重构 杨环等[54]探讨康复运动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Cys-C及心室重构的影响,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模,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力竭运动组、康复运动组、实验组;之后进行相应运动方案及中药灌胃,比较各组大鼠实验后心功能、心脏结构及Cys-C含量,结果显示,康复运动组及实验组运动后心功能、心脏结构及Cys-C含量较治疗前改善。刘洋等[55]观察真武汤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MMP-9及TIMP-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采用结扎Wistar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配合力竭式游泳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分为中药组(真武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西药(卡托普利)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干预15 d,结果显示,各组BNP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中剂量、高剂量组MMP-9降低,TIMP1水平升高;与西药组相比,高剂量组BNP、MMP-9水平降低,TIMP1水平升高,提示真武汤通过可能通过调控MMP-9和TIMP1水平逆转心室重塑。

2.4 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 缪萍等[53]观察四逆汤及四逆汤不同配伍组合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四逆汤及四逆汤不同配伍组合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形态,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BNP、AngⅡ、醛固酮(ALD)水平,且以四逆汤全方改善最显著。李影雄等[56]探讨加味人参四逆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中药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造模成功后,培哚普利组、中药组大鼠分别给予培哚普利片混悬液、加味人参四逆汤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14 d;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心率、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收缩压(LVSP)、LVEF升高,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血清BNP、肌钙蛋白T(cTnT)、血管紧张素Ⅰ(AngⅠ)、ALD、心钠肽(ANP)水平降低,心肌结构排列紊乱、炎性浸润和心肌纤维化明显减轻。

2.5 改善氧化应激 于游等[57]探讨四逆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可能通过抑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活化因子4(ATF4)信号通路减轻内质网应激,从而发挥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作用。丁明明等[58]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格列净片对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氧化应激反应及糖代谢、脂代谢,促进临床症状恢复。

3 小结与展望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目前治疗虽不断进步与完善,但仍存在不足,如利尿剂抵抗、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中药治疗心力衰竭显示出较好的优势,其中经典方剂具有辨证严谨、配伍精当的特点,临床疗效确切,其中临床总有效率和LVEF可提高,BNP和NT-proBNP可降低,具有改善炎症、抑制心肌纤维化、抗凋亡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优势,但目前临床研究中心单一、样本量有限,有待今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经方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基础研究方面存在深度不够,多数未进行药物阻断、基因沉默等准确判定作用机制的方法,进一步可深入研究揭示经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桂术真武汤结果显示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验案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苓桂术甘汤研究进展*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最严象牙禁售令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真武汤为主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