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形韵之美”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彰显动态教学之魅力
——探析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3-08-20 17:11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小学高金梅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肢体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小学 高金梅

体态律动是指将学生的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进行结合,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突出的教学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其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是当下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体态律动的概念

“律动”来自古希腊语,是对节奏的一种表达,而体态律动是指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拍、旋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心情的愉悦、情绪的释放,进而产生肢体的摆动,是人们对音乐的表达。将体态律动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能使小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使其更好地了解音乐。体态律动就是肢体的摆动,在学生的生活、运动、劳动实践中等都有体现,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律动的含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借助体态律动教学,能使小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肢体运动,能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小学生提升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兴趣,增加小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天性,增强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又活泼好动,对一件事物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演唱、学生跟着模仿演唱的形式进行,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课堂效率并不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致也很难提升,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并没有产生重视,课堂教学参与度相对较低。体态律动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规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肢体的摆动,从而改变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枯燥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可以调动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参与度。

(二)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根据一首歌曲的内容,亲自展示肢体动作,让小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根据歌词,跟随着教师进行相应的模仿,充分发挥了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在模仿的过程中,也能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小学生通过肢体的律动,还能增强四肢的协调性,锻炼了记忆力,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极其有限,教师可以通过律动的形式对音乐课堂教学加以创新,利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将乐理知识用肢体语言进行表达,能将复杂、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生动、简单的理解形式,方便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还可以将歌曲编排成舞蹈的形式,让小学生在舞蹈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做好课前导入,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尤其是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开始时,很难快速地进入课堂的思路当中,常常会在课程开始之后一段时间,思绪才回归到课堂学习中,导致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高。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进行有效的课前导入,提前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教学,并亲自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进行肢体的摆动,使学生意识到音乐课堂教学已经开始了,将目光快速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有效的课前导入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音乐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两只老虎》教学中,这首歌节奏较为欢快有趣,歌词也比较简单,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根据歌词内容用手捂住眼睛扮作“没有眼睛的老虎”,再用一只手捂住耳朵扮成“没有耳朵的老虎”等,活跃课前的气氛。或者在《火车开啦》一课开始前,教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的小火车马上就要出发啦,还有没上车的吗,抓紧时间喽。”然后播放音乐,教师可以模拟火车头,让小学生模仿火车的车厢,一个拉着一个,围绕班级转一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哪个学生没有融入课堂教学,然后拉着学生加入“火车”的队伍中,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之后让小学生回到座位,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前导入形式,能快速地让小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增添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感兴趣。

(二)运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音乐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思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教师以持续的耐心进行引导。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对小学生进行乐理知识的灌输,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的不足,不利于小学生发展音乐思维。体态律动使教学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将其与课堂教学游戏进行融合,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加深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编排动作,让小学生加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两只小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模仿大象的动作形态:两只手比作大象长长的鼻子,模拟大象挥动长鼻子的状态,再模仿大象的步态动作,进行“上山”“下河”的情境假设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模仿,使学生能运用逻辑思维对歌曲进行动作编排,加深了学生对歌词的记忆,能使其轻松地达到背唱这首歌的目的。或者在《动物说话》一课中,让小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对小动物的步态、声音等进行生动的模仿,其他小朋友根据模仿进行猜测,答对的学生赢得相应的奖励,给表演的学生也同样颁发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师能高效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借助游戏教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有趣的游戏内容,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在游戏的设计上,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乐感为主,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将体态律动融入游戏中,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轻松地学到音乐的知识,提升音乐鉴赏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模仿时钟钟摆的摆动规律,在一根绳子下端绑上重物,上端固定到黑板上,教师施加外力使其进行左右摆动,然后让小学生模仿绳子的摆动规律,跟着一起晃动身体,让学生拥有初步的节奏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小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摆动,也可以播放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让小学生根据乐器的声音、强度等改变肢体摆动的幅度,从而增强了小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例如,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进行分组,先让其聆听整首歌曲,然后给予小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如何运用肢体的摆动来模仿下雨的节奏,然后通过小组比拼的模式,让小学生展开演唱与表演,教师对其进行打分,对第一名给予奖励。这增强了小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了小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在游戏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小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能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重视体态律动的辅助教学作用,在教学的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反思,结合教学大纲,立足教材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乐感、节奏感,使其能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使音乐能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释放紧张焦虑的心情、放松心态,熏陶情操,让小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提升,发挥音乐教育真正的价值,使小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肢体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肢体语言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肢体写作漫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