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简论

2023-08-20 17:11吉林师范大学黄煜斐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爱国语文课程爱国主义

吉林师范大学 黄煜斐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爱国主义内涵

爱国主义代表着人们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浓浓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中国人民对国家的热爱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华夏大地的每一寸沃土,都流传着动人的爱国故事;泱泱中华的每一位人民,都播撒着浓烈的爱国情怀。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爱国主义的旗帜始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上空飘扬,鲜红的色彩绚烂夺目,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多民族大国,中国的历史是辉煌灿烂的历史,同时也是布满荆棘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飞速发展,新一代学生身处繁华的新时代,时刻接受着新的理念、新的变化,于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既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正确三观,又有利于学生自觉承担起推动祖国未来发展的担子和使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而所谓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语文教师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规定,让学生通过常规的听说读写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赏祖国山川之秀丽美景、品历史文化之灿烂悠久、悟先贤智士之才学情操、感烈士英雄之壮志情怀;以星星之火,燃万里之原。

语文教学之所以多年来牢牢占据国家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是因为它不仅引导学生的思想,还塑造学生的三观、审美、品行、操守。语文教材中不断出现的爱国篇目贯穿古今,包含历史、军事、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塑造学生的灵魂,还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宣扬浓厚深重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豪情,都离不开语文教师持续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思想、学习历史、学习课文中浓缩着前辈们经验智慧的人生哲理,感悟其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的深远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二、初中生爱国主义思想薄弱的主要原因

“当前青少年一代因其独特的成长环境所带来的鲜明的个性特征,无形中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对部分当代学生而言,纷争战乱已成历史,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娱乐生活更新换代,足不出户亦可享受多彩生活,手机、电脑、电视、游戏……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沉迷、沦陷。以致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及历史问题时,存在不清楚、不了解、不关心、不在乎,甚至以之取乐的现象,由此可见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在经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面对部分学生及时行乐、趋利避害,选择将注意力放至轻松、愉快的新文化内容上,而不重视那些沉痛、苦闷、灰暗的历史的行为,简单浅显的说教显然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无法轻易唤醒他们的爱国热情,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快作出行动,有针对性地改变这一局面。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明确爱国主义意蕴,使学生牢记爱国主义思想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新生力量的推动。爱国思想代代相传,学生作为新兴一代,爱国爱民是根本,做一个心中有国的人、将爱国思想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寻找部分学生爱国思想薄弱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例如,多多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的转变,及时引导,将不良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带领学生深入体会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爱国因素,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在学生的思想发展尚未根固之际,于他们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爱国情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国家之繁荣富强,人民之富裕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现今的辉煌是历代优秀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青年一代的学生,只有做到艰苦奋斗,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地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二)课内外相结合,使爱国主义教育与实际相联系

对课业繁重的初中生来说,日复一日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学习着实令人疲惫,很多时候对待课程内容难以提起兴致,缺乏兴趣的学习自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以“革命历史”相关课文为例,空讲课文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如自习课等,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背景、直观的灰暗画面勾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革命先辈的敬重、对被害同胞的缅怀。在纪录片播放结束后,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真实历史背景并详细讲解,经过观看真实纪录片和相关背景讲解,再进行课文的学习,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元化教学,使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学生生活

1.预设问题,启发思考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必要准备,教师导入新课时,可提前设置好课程教学内容相关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以《邓稼先》为例,教师讲授该课前,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①邓稼先是谁?文中写了哪些他的事迹,分别是?②邓稼先与作者的关系在哪些地方有体现?③作者为何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做对比,有何作用?④本文的体裁是?有何特点?⑤文中六个小标题拟得如何?请简要评价。⑥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安排好问题之后,学生再读课文便带有更强的指向性,学习目标愈发清楚,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能开动脑筋。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展开讨论,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既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开发语言潜能。教师充分给予学生课内讨论的机会和主动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下会自动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2.营造氛围,日常熏陶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绝不是全部阵地。学校课程根据显隐程度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具有实际形态且教育对象明晰,包括语数英等具体考试科目;“隐性课程”则与“显性课程”相对,没有实际形态,校园中的建筑、植物、校风校纪等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题,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己动手装扮教室甚至校园,张贴爱国名言、制作五星红旗、画出爱国故事;课间通过校园广播诵读爱国文章、讲述英雄人物故事等。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学生耳濡目染红色的爱国情怀,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之下,对国家的热爱自然浓烈而不可磨灭。

四、结语

爱国教育的培养绝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短期任务,而是应该坚持一生的长期任务。之所以强调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最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大致定型、完善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作为人民群众口中的心灵引导者、心灵的园丁,肩负“传道授业”重任的同时,更承担着“培育学生健康心灵”的伟大使命。我们要始终相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相信我国在新一代学生的爱国教育方面必然能收获圆满的成果、取得优秀的成绩。初中语文教师更要善于运用多种语言、文字、具体活动的力量,引领学生走向促进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学生一定会如国家、如人民所期待的那样,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爱国语文课程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