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建筑设计课教学

2023-08-20 17:11燕山大学哈日其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建筑学常态建筑设计

燕山大学 哈日其嘎 徐 珊

当代,随着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高等院校的建筑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竞争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在此形势下,本科人才培养的首要方向就是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因此,作为专业主干课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转型以适应行业需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建筑竞赛,进而形成“赛练结合”以及“竞赛常态化”教学模式,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契机。

一、国内建筑竞赛现状

(一)演变中的建筑竞赛

从1927年开设第一门国内高等教育的建筑学课程至今,建筑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时间,由开始的重知识传教、以高级技术人员培养为目的到重培养优秀建筑师,今天的建筑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空间组织和空间形式设计的技巧及形式语言之外,也注重学生抽象空间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设计思维逻辑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学生建筑竞赛的类型也从给定的命题型向更为多元的主题型和开放型发生转变。

在前期建筑竞赛偏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和画图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建筑竞赛不仅注重学生的基本建筑素养,更偏重于建筑概念,获奖作品也都注重建筑“意”与“匠”两个层面的表达,所谓“匠”,指的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操作能力;“意”,则指设计概念、理论或对建筑的理解。也可以说,每一个竞赛获奖作品表现出的都是以建筑角度对当下社会环境的解读,体现了学生深入的调研成果、严谨的逻辑链条、完整的叙事能力以及亮眼的图纸表现能力。

(二)建筑竞赛分类

建筑设计类竞赛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由政府、组织或者团体发起的面对一定对象而举办的一种技术交流活动,类型广泛,一般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和校区级比赛。另外,根据具体的主办单位、竞赛目的、竞赛主题的不同,建筑竞赛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当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竞赛主要有霍普杯、天作奖、谷雨杯、中联杯、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等。

二、建筑学的“竞赛常态化”模式

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因此其专业课从大一开始就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建筑设计课作为核心课程,通常设置最大课时,强化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当前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基本都是按照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模式予以设置。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纵观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学生从大二年级开始接触建筑设计直到毕业,虽然在建筑功能上不断转变,如从小型建筑到公共建筑,再到高层建筑等,但几乎都是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书进行创作,并且任务书的关键词几乎没有变化——给定用地、功能、面积、指标等。尽管这种给定任务式的设计教学,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对建筑功能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排布的应用能力,且与实际设计工作有一定联系,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教学方式效率低,教学效果把控难

一方面,课程中的大型建筑设计往往安排较长的教学周期,但教学日程和考核制度设置不够紧凑,将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且消耗大量学时的后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存在较强的主观干预,教师业务水平和审美倾向的差异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导致学生收获的知识、方法和理念,因教师不同而相差甚远。

2.学生设计思维固化

传统建筑设计课的任务书式教学模式,往往将设计纳入先功能、后形式的固化流程之中,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工作需求,但缺乏理论和思想方面的观察与思考,久而久之会使原本感性思维较弱的工科生沦为绘图机器。

3.任务书内容保守落后,不能满足时代要求

受思维固化的影响,传统建筑设计课的任务书式教学,其内容往往疏于更新,尽管可以满足建筑基础知识学习的需求,但难以跟进行业变化,以致学生的设计作业时常出现功能老化、理念落后的现象。

(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竞赛常态化”模式

相较于传统建筑设计课的任务书式教学而言,建筑竞赛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建筑竞赛的题目来源于开放式的社会热点问题与建筑思潮,以此启发学生重新思考建筑立脚点、建筑空间处理、社会问题与宗教政治思想等,立意更为新颖;其次,达成每个竞赛题目要求的思维方式与侧重点各不相同,内容、功能和场地可由学生自己思考决定,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将竞赛合理地融入建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并提取有益的竞赛评定规则,用于检验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表达以及图面表达等,可逐步形成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竞赛常态化”模式。该模式通过全新的设计语境和评比制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好胜心以及设计潜能,进而促进学生主动挖掘建筑设计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三、“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应用意义

近年来,建筑设计类竞赛已经变成建筑设计教学环节中的热门话题,深受各高校的关注与欢迎。将竞赛合理地融入建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形成“竞赛常态化”模式,对设计课教学具有如下优势。

(一)开阔学生眼界,了解前沿知识

本科阶段,建筑设计课的知识来源渠道主要为课本教材和教师补充,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将建筑设计竞赛加入设计课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将现有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接触教材之外的建筑学相关学科知识,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领域,丰富知识体系;有利于通过不同高校间的同台竞技,使学生对自我设计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开阔视野,明确学习目标。

(二)夯实专业基础,掌握实践技能

传统建筑设计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区别,往往表现为建筑类型、规模、设计规范的不同,教学偏重理论层面,工程实践重视度弱。建筑设计竞赛题型灵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考核内容体现建筑学科的综合性、工程实践的多样性。竞赛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从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角度出发,主动探索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施工技术等多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以实践促应用,以竞赛促探究,全面夯实专业基础。

(三)丰富学习资源,优化传统教学

传统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仅局限于教师传授、现行课本及规范等,然而受到设计课教师教学风格差异、教学侧重不同、现行教材老旧、规范更新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资源比较匮乏,而且存在部分与时代脱节的情况。将建筑竞赛融入设计课程教学,可有效地弥补上述缺陷。一方面,利用建筑设计竞赛综合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与不同专业领域指导教师的交流和学习,获取更加客观、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完成各项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竞赛选题,可促进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继而走出课本的理论限制,达成活学活用的效果。

(四)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设计课以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建筑设计为主线,虽然有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认知当前社会需要的主要建筑,但其重复性高、教学模式单一的弊端,容易使学生产生疲态。建筑设计竞赛所选取的载体和设问方法较为新颖,考查的内容更加深入与灵活,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会抱有更高的热情,通过头脑风暴创造性地构思方案,进而解决竞赛中的设计难题,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应用方法

建筑设计竞赛可根据竞赛主旨分为:提案类设计竞赛和概念类设计竞赛。提案类设计竞赛往往因特定的主题而举办;概念类设计竞赛可聚焦社会热点或相关技能的运用。在将建筑设计竞赛融入建筑设计课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竞赛题目与设计课教学结合,形成“赛练结合”的教学培养方式和“竞赛常态化”教学模式。为了使“竞赛常态化”模式得到更好的施行,笔者总结出以下要点。

(一)注重设计竞赛内容与传统教学的契合度

建筑设计竞赛的选题需要契合课堂教学,其考查范围不能过多超越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否则,学生会对竞赛题目困惑不解,无从下手,以致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为了达成最佳契合度,教师应结合设计课教学大纲,选择不同层次的竞赛题目并融入教学之中。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进行。

1.低年级阶段

该阶段学生处于专业入门期,需要夯实基础,可以将规模小、复杂程度低的概念性建筑设计竞赛融入传统设计课教学中。通过参与竞赛,使学生对设计流程有初步的认知,同时提高软件制图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2.中年级阶段

该阶段学生处于承上启下的专业学习期,需要加强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建筑复杂功能的处理能力,可以将难度较高的国家级设计竞赛融入传统设计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包含实时性命题的竞赛内容,加深对建筑设计的认知,强调构思过程和设计完整性。

3.高年级阶段

该阶段学生处于理论知识较为完备的专业应用期,需要培养其宏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将技术要求高、实践能力强的国际级设计竞赛融入传统设计课教学中。通过参加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之深入挖掘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技术,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建筑问题的能力。

另外,建筑设计竞赛的选题要在传统设计课基础上,适当拓宽知识考查范围,并加深技术领域的难度和深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指引学生选择未来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二)注重“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合理性

“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合理性体现在时间、数量、形式上。在时间的合理性方面,将建筑设计竞赛融入传统本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张弛有度。学生参加建筑设计竞赛时段可根据教学强度进行灵活调整。在数量的合理性方面,笔者建议建筑设计竞赛的融入不宜过多,不可因任务量过于繁重,致使作品深度和质量得不到保证,起到反噬效果。同时对参与竞赛的目的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强调与引导,不可盲目追求荣誉与奖金,而忽略竞赛学习过程。在形式的合理性方面,建筑设计竞赛提倡多位教师指导,使学生享受不同侧重领域的教学资源,减弱主观干预的制约。竞赛允许学生组队参与,也可以跨年级组队。这样可以使高年级的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促进高年级与低年级交流,学生对本科阶段的建筑学认知会更全面和广阔,更利于设计教学的展开。

(三)注重教学模式与考查方式的合理设置

“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实施,需要应用特色的教学方式。在竞赛过程中,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取资源更加全面和客观,学生的内在潜力和主动性也被最大限度地调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传统设计课教学的衔接与过渡,使整个教学体系具有连续性。

“竞赛常态化”模式需要更公正合理的分阶段递进考查方式。传统的设计课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成果,在建筑设计竞赛中,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应该成为考查的内容。只有采用合理的考查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保障“竞赛常态化”模式的实施。

五、结语

建筑设计竞赛对建筑设计课教学来说,是一个补充和检验机制。不仅是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还是检验建筑学教学体系是否完善的标杆。基于“赛练结合”的教学培养方式和“竞赛常态化”教学模式,是从建筑学专业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市场要求的角度出发,推动建筑学教育不断完善的手段之一,是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世纪应用人才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建筑学常态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