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说理”课堂的策略分析

2023-08-20 09:58陈珍珠
关键词:说理数学知识传统

陈珍珠

摘 要:数学思维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积累和训练。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部连贯性和系统性,学生缺乏数学思维,很难建立起数学知识的内部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真正将数学知识学好用好。对此,本文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构建“说理”课堂,将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  “说理”课堂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25

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掌握是比较有限的,要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培养数学思维。将传统文化和数学“说理”教学结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传统文化在数学“说理”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文化,其中包含很多的积极成分,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传统文化和数学课程之间也存在很多联系,将传统文化和数学“说理”课堂结合起来是可行的。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和数学问题研究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说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就小学数学说理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来看,传统文化中一些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中,包含了一定的数学思维,如一些灯谜、计算游戏、七巧板、击鼓传花等,这些都是数学知识,这些传统文化形式让数学充满趣味性,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有效对小学生的数学说理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基于传统文化开展小学数学说理教学,能够创建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在分析和讨论中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获得启发和激励。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在课堂中,一定是围绕教材进行数学知识讲授的,时不时还会在黑板上留下板书。在40分钟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数学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台下听讲,整节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多,甚至一堂课上一次互动也没有,所以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欠缺积极性,对于问题的思考主动性不强,容易出现思维惰性,他们更倾向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我探究意识,所以导致数学教学缺乏成效,课堂互动有限,学生学习被动,对于数学知识点和理论的掌握更多的是依靠记忆背诵来完成的,很难在具体问题解决中调用相关数学知识,实现知识应用。

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讲授比较全面,但是采取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数学教师甚至想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不关心。这种情况下,对于某个数学知识点,或是某个数学习题,教师都要一一讲解、面面俱到,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受到启发。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多是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实现的,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试图用题海战术来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巩固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数学教学方法事倍功半,忽視对学生进行教学启发,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问题的解题思路,学生对于相关问题为什么这样解决?解决的具体思路等把握不明确,后续在遇到其他类似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就很难找到着力点,难以取得解题思路的突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被禁锢,这对于他们的数学课程学习是十分不利的。小学数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在课堂中存在畏难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反映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数学教学措施,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

三、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说理”课堂的具体策略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的数学思考和问题研究,这就是早期我国对于数学的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数学家故事、经典寓言、成语故事等在教材内容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数学广角中就包含了一些传统文化内容。但是相对而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融入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更多地将传统文化和数学说理课堂结合起来,借助传统文化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模式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用成效不理想,只有切实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数学学习取得理想效果。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数学问题能够言之有理,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答案,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不断获得提升。

比如,在开展加减乘除运算的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中设置问题,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在这一环节,可以引入古代的一个贺岁对联和灯谜:“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让学生思考,这个对联对应的谜底是什么?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还可以向教师寻求一些帮助,明确花甲和古稀的意思,在讨论分析中,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明确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将自己的计算演示一下,得出结果,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他们是怎么理解这个对联的,学生表示:“花甲是60,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就是120,三七是21,三七岁月就是21年,加起来就是141;而古稀是70,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就是140,一个是1,一个春秋就是1年,加起来还是141,所以这个是给一个141岁寿辰的人写的贺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进行了运算训练,也锻炼了读题的能力,掌握了花甲和古稀代表的年岁,对文言文中的一些表达进行了强化,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通过课堂传统文化热身小活动,让学生对于一些文字表达的妙处、语言组织的创意有所领悟。通过一步步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才能让课程学习达到理想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在这种数学课堂中,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自主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大大提升,其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也更加充满趣味性,能够保持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加强实际操纵,在实践中提升数学认知

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并合理融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包含很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怎样将传统文化内容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做好数学说理课堂的优化设计。在数学说理课堂构建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提升认识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比如,在开展《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纸”小游戏,对民间剪纸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并给学生发放一些剪纸材料和工具,和学生一起剪出一些创意图形,如小学生认为很难写的“囍”字,完成剪纸作业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剪纸的认识,为什么在剪纸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简单动作可以创造出如此复杂但是又有规律的图案呢?由此引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样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学生通过“想一想”“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实践操作,经历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孩子们也在折纸、剪纸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讲、练、验证巧妙结合。整节课下来,孩子们会主动运用所学,乐意展示、乐意表达,诠释了激趣课堂的全过程。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对称轴都很难理解和把握,而通过这样的数学说理课堂设计,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操作示范,从而形成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全面认识,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很快找到对称轴,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更加高效,这样的数学课堂是事半功倍的。

3.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课堂互动

传统单一的数学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真正吸收和掌握的内容不多,教学效率低下。对此,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数学说理课堂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强化课堂互动,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导课堂,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对此,在将传统文化和数学说理课堂结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设计,可以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点整合成一个个研究的项目,让学生围绕项目开展研究和分析。可以对于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学习探究小组划分,确保各个学习小组中的学生数学水平相差不多,保证项目研究的顺利推进。

在相关项目设计中,可以融合传统文化的部分,比如,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引入“乌鸦喝水”的典故,对于这一故事进行适当改进,设计数学研究项目,围绕具体的项目,设置问题:乌鸦喝水的瓶子是圆柱体,它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把石子放下去后水位上升了5分米,石子的体积是多少?

教师组织各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自主进行小组分工,最终形成对于相关问题的答案,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底面积X高=πR2×H=80π≈80×3.14=251.2立方分米。由小组组长代表小组成员进行说理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每位成员都需要有自己的贡献,他们需要开展内部分工和协调工作,进行小组资料收集和讨论,并统一意见,形成对问题解答的具体说辞,学生能够锻炼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有重要价值。

此外,在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迎合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说理課堂中的应用,整合更多的数学信息化知识和素材,为数学说理课堂的教学创新和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找到更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数学文化和素材,为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的融入提供充足的素材支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此外,借助信息化教学模式,还可以实现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翻转数学课堂,促进数学微课教学发展等,真正改变传统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4.注重数学教学趣味性,提升学习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文化”课例展示活动。活动以数学教师的精彩课堂为载体,搭建数学文化平台,展示数学文化魅力,在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中,让数学远离枯燥,让数学焕发光彩,让快乐、智慧走近学生。通过活动组织开展,鼓励孩子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途中”寻找和思考,在解决一些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孩子们用文字、图形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数学思维的表达,运用逆向思维去解决问题,更新孩子的思维方式,让在场的学生和教师们感受数学的神奇和奥秘。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挖掘身边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把握这些文化和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提升数学学习成效。

从研究来看,传统文化和数学教学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传统文化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知识放在现代也不过时,依然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促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其中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传统文化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对此,本文提出可以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加强实际操纵,在实践中提升数学认知以及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课堂互动等方面落实课程教学的创新措施,不断发挥传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促进传统文化教学的创新发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清楚表达数学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文渊《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研究》,《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第9期。

[2] 王建云《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说理对话情境》,《读与写》2022年第35期。

[3] 兰爱菊《聚焦“说理”能力培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师》2022年第12期。

[4] 林少媛《深度学习与“说理”课堂的融合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2022年第9期。

[5] 张永铭《基于深度学习探索小学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的策略》,《考试周刊》2021年第2期。

[6] 袁向阳《基于深度学习探索小学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的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38期。

[7] 陈林蕊《运用生本理念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68期。

[8] 钟梅玉《小学低段数学说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74期。

[9] 周舞萍《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读与写》2022年第9期。

猜你喜欢
说理数学知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