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2023-08-22 06:10甘肃省天水市实验幼儿园
家长 2023年17期
关键词:阶段生命幼儿

□甘肃省天水市实验幼儿园 张 婷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生命教育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教师和家长变得更加重视幼儿生命观的培养,社会鼓励将生命教育融入学前教育阶段,希望尽早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了解生命,促使幼儿更好地成长成才,让幼儿学会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因此,本文从学前教育阶段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与原则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展开对学前阶段幼儿生命教育问题方式的探究,以期为生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学前阶段生命教育提供指导。

一、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教会幼儿认识生命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家长认为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总会刻意避免与幼儿进行生命探讨。这样会使幼儿从小缺乏对生命的概念,导致其忽视生命的重要性。认识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本质,也是生命教育的基础。首先,生命教育要教会幼儿认识生命的形成过程。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和植物,生命的形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教育幼儿必须珍惜生命。其次,使幼儿认识到生命都要经历由出生到衰老的过程。每个生命都是有周期的,教师需让幼儿懂得生命是有限的,学会接受生活中的离别。最后,要教会幼儿认识生命是有意义的,让幼儿明白在人的一生中,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二)教会幼儿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是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让幼儿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意义,真正明白自己对父母的意义,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教师需教会幼儿珍惜自己的一切,保护自己的身体,包容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认识自我教育,幼儿才能知道生命是由自己描绘和创造。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目标。此外,认识自我的过程还是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与自尊的过程。所以,认识自我是生命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也是生命教育的关键。

(三)教会幼儿认识他人

认识他人是生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幼儿认识他人,明白世间万物的可贵性,使幼儿学会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通过认识他人教育,也可以使幼儿明白每个生物都是有尊严的道理,在生活中才能尊重他人的生命,不随意伤害他人的自尊,不做出伤害他人生命的举动。只有认识他人,才能维持和周围其他生物的良好关系,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与善恶观,并且让幼儿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爱护他人的生命。因此,认识他人在生命教育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一直都是永恒的话题,贯穿每个生命的始终。只有充分了解生命的含义,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理解生命的意义,促使人们懂得生命的可贵,并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在传统教育活动中,生命教育通常始于小学或中学,往往忽视了幼儿教育这一最关键时期。实践结果证明,当前传统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观念树立。学前阶段是幼儿主观意识认知和判断世界的启蒙阶段,也应该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起点。

基于此,学前教育阶段有必要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幼儿认识与理解生命的内涵。只有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与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质,为幼儿的身心成长奠定基础。

三、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珍惜生命的观念

生命是很脆弱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珍惜生命。生活中幼儿也许会遇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疾病、灾难、困境与挫折等,这时只有让幼儿明白生命的宝贵性,才能理智冷静地面对生命,不做出冲动和伤害生命的行为。因此,在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知道生命的难能可贵,从而在思想与行为上都能珍视与呵护生命。这就是生命教育最基础的意义,即引导幼儿建立保护生命的观念,学习保护生命的方法,保证幼儿健康安全地成长。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观念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现实生活中,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陷。因此,在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明白尊重生命多样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有助于建立尊重他人的观念。尊重是人毕生所学的课题,只有学会尊重,幼儿才能与他人、与环境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所以,生命教育可以让幼儿认识到嘲笑他人、不尊重他人的做法是错误的,促使幼儿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自然。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观念

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人们要热爱生命。在茫茫宇宙与广阔自然中,生命是渺小又伟大的存在。一棵树虽然渺小,但是树可以为净化空气做贡献;一只啄木鸟虽然渺小,但是它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人也一样,虽然人也是渺小的,但可以发挥自身的价值,创造无限的可能。因此,生命教育是促使幼儿热爱生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每一次机会与希望,不遗余力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逆境之中永不言败。

四、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引导性是学前阶段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生命对幼儿来说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教师只采用讲解的方式开展生命教育,其效果微乎其微。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时要以引导为主,讲解为辅。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时,不能一味进行价值与观念的灌输,要重视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生命的奥妙,探究生命的意义。只有引导幼儿自主认识生命,才能激起幼儿的探究兴趣,才有利于幼儿在学前阶段初步形成生命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之后开展的幼儿生命教育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

学前阶段生命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主体性原则。首先,在开展学前阶段生命教育时,要切实考虑到此阶段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立足于幼儿自身成长与发展规律进行生命教育。其次,学前阶段的生命教育要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要注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活动设计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最后,在学前阶段开展生命教育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以幼儿为本,立足学前阶段,才能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开展生命教育的目标。

(三)生活性原则

生活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学前阶段生命教育必须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遵循生活性原则。学前阶段生命教育要以幼儿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及所发生的事情为主体,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生活。活动方案和活动落实时要贴合幼儿的生活,只有以幼儿生活为基础开展的生命教育,才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内涵,促使幼儿更有效地接受生命教育。

(四)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学前阶段开展教育的最有效途径,符合幼儿的认知与接受能力。活动能够有助于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学前阶段生命教育应该遵循活动性原则,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及课程特点设计丰富、多样且有趣的活动,通过活动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和感受生命,促使幼儿认识自我与了解他人并实现自我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五、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传授与体会并重

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知识与体会感知并重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命的内涵。因为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知识讲解,会使幼儿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导致幼儿觉得生命教育枯燥无味,使生命教育失去原有的意义,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采用传授与体会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以“认识自我与保护生命”专题生命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通过大量举例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认识自我的方法,对生命与自我有初步认识。再将大量图片、视频向幼儿展示人、动物、植物生命的脆弱,让幼儿萌生珍惜生命的意识。然后,教师可以开展模拟演练的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更有效地掌握保护生命的方法,让幼儿知道在遇到危险或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保护生命和避免伤害。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加深对认识自我与保护生命的理解。这种传授与体会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加深刻直观地让幼儿了解自我与生命,体会生命的重要性,使幼儿在生活中能够珍惜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且掌握保护他人的技能。

(二)开展科学探究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生命观,让幼儿在探究中了解生命的内涵与意义。科学探究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学习生命知识的过程中,使幼儿成为学习生命教育的主导者,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更好地认识生命。

以“生命的形成”专题生命教育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认识生命形成的过程,如开展“种植一朵花”科学探究活动来认识生命形成的过程。教师带领幼儿种下一粒花朵的种子,并在每天上课前对其进行浇水和施肥,让幼儿观察和记录种子发生的变化,完成种子生长日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让幼儿分享种子的生长日记,以此让幼儿了解花的生命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通过图片或影像资料引申到人的形成过程,为幼儿讲解人的生命周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带领幼儿认识到生命是来之不易和十分脆弱的,让幼儿懂得呵护生命、爱惜生命的道理,并教育幼儿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爱护他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命,不做损害生命的事情。

(三)创设情境环境

情境环境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感受生命,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情境环境指在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时,通过情境还原或模拟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生命,培养幼儿正确的生命观与价值观。

以“生命的衰老”专题生命教育为例,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观察自己家庭中老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言谈举止,而后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模拟与再现,让幼儿分角色扮演爷爷、奶奶等长辈,模仿他们的动作、语言和姿态。该情境的创设可使幼儿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会衰老的,生命是有终点的,并引导幼儿理解生命的整个过程,教育幼儿自然接受与理性面对生命的衰老,不再惧怕重要家庭成员的离开。

(四)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身体力行地感受生命,并在实践过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是进行生命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教育幼儿认识他人、尊重他人的课题上更加适用。

以“尊重他人”专题生命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打扫街道卫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这种工作,意识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并以此为契机教育幼儿人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应该被理解,促使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善良谦逊的性格品质,成长为一个有素质、有品格的人。然后,由小及大开展地球生命教育,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意识到地球母亲的呼唤,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五)实地参观,增强感官体验

在学前阶段生命教育中组织实地参观实践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与生命态度,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行动,积极践行生命观。

以“生命的价值”专题生命教育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消防基地进行参观,亲自了解消防员的工作关键内容与流程,鼓励幼儿之间交流参观实感,让幼儿明白生命的价值和宝贵,教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不断奋斗中创造人生价值。幼儿参观消防基地后,不仅看到了各种类型的消防器材,明白水火无情,还意识到消防人员的艰辛,理解这些可爱的人的无私付出,自己更加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无形中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这种方式有利于幼儿建立热爱生命的观念,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勇敢奋进的人生价值,促使幼儿向优秀的人学习,为幼儿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人们终生为之思考的课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确的生命观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在学前阶段就重视生命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教育与活动实践,引导幼儿探索生命,向幼儿传达正确的生命观点,把珍惜生命、认识自我、尊重他人的种子种在幼儿心中,把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刻在幼儿的脑海,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与正确的人生态度,促使幼儿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阶段生命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