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礼俗与《屯》卦的叙事接榫及君子精神

2023-08-22 08:58陈雨涵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六礼婚配礼俗

陈雨涵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1800)

《周易》内容广博、思想深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屯》卦作为第三卦,以古代婚恋礼俗仪程叙事,阐明了事物成长发展的艰难曲折过程以及人们应有的态度举措等,古贤今哲对《屯》卦中包含的婚恋礼俗已有不少卓见。文章拟在此基础上,从婚恋礼俗仪程作为礼象与《屯》卦卦象的互文关系,及礼俗所蕴礼义与《屯》卦的卦旨关系展开讨论,探讨《易》礼在《周易》文学性研究中的功能与地位。

一、“六礼”与《屯》卦叙事接榫

《屯》卦以男女婚恋为依托,从心生爱恋到毅然求婚又到求婚被拒再到最终完婚,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阐释了礼俗在男女婚配中的重要意义。“六礼”是古代男女婚配的六个礼节,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最早可见成书于汉代的《礼记》,但在汉代之前,“六礼”在民间已经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追溯至周朝,周公制礼作乐,因而在此时男女婚配礼俗已具雏形,各种婚配礼俗流传发展于后世,因此汉代对“六礼”的记载可谓是集前代之大成。“六礼”与《屯》卦都是对古代男女婚配礼仪的反映,从这个层面来说,《屯》卦六爻分叙的男女婚配从议婚至完婚全过程,与中国古代男女婚配讲究的“六礼”在一定程度上相呼应。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其中“磐”意为大石,《类篇》载“蒲官切,大石,一曰山石”[1],又《字汇》载“蒲官切,音盤。大石也”[2]。“桓”意为树木,《说文解字注》:“桓,亭邮表也。从木亘聲。”[3](P1027)此时为男女婚配发展初期,由初九爻爻辞可知,此时宜做好男女婚配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要善“磐桓”,即拖石拉木、修缮房屋、打扫庭院;另一方面应“利建侯”,以礼仪为辅佐,请良媒去女子家提亲,以期获得女方的应允。

初九爻与古代婚配六礼的第一礼“纳采”相呼应。纳采,即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备礼前去求婚。纳采是姻缘的开始,因而纳采作为六礼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屯》卦初九爻以纳采这一婚配礼节为开端,亦是一种居正守贞。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其中,“邅”《经典释文》引马融“难行不进之貌” ,而“班如”《尚氏学》谓“马多”之状,“字”谓女子出嫁[4](P29-30),如《礼记·曲礼上》曰“女子许嫁笄而字”。中国古代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表示已成年[5],成年便可以出嫁。“屯如,邅如”是对六二爻的概括,意为事物初生之时,难行不进,处于困境之中,预示着事情的发展非常艰难。婚配初始,仰慕爱恋之情已生,男子想要和心爱的女子结成美好的姻缘,但女子决绝地拒绝了他。

男子因未遵从婚配应有的礼节而遭女子拒绝。“乘马班如”,如此仓促,看似率性,实则是对婚礼的一种轻视,是对女子的一种不尊重,因而女子“贞不字”,坚决守正,不同意嫁给男子。“十年乃字”这是对这桩姻缘最终结果的揭示,男子等待良久,最终才成就了这一段美好的姻缘。这里的十年并非真的指女子过了十年之后才嫁给男子,而是表示时间较长久之意,时间越久,表明婚配礼节的准备越充分。

六二爻所表现的女子对于婚配礼节的重视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诗经·卫风·氓》中所描写的女子对婚礼仪式亦十分重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P37)这里所说的女子与男子两情相悦、真心相爱,本应结为夫妻,却因“子无良媒”而只能再择良期。媒人是古代聘娶婚配不可缺少的角色,美满的婚姻应有媒人的见证和礼法的约束,即使两情相悦,也应按礼法行事[7],可见在古代礼具有不可违的绝对性。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此处“虞”,《孔传》曰:“虞,掌山泽之官”[4](P30-31);“即”,《集解》引虞翻“就也”,靠近之意[4](P30-31);“吝”,《说文解字注》载“吝,恨惜也”[3](P241)。据六二爻可知,男子因未遵从婚配礼俗而遭女子拒绝,但六二爻并未详细说明男子未遵从的是哪些婚配礼俗。据六三爻爻辞我们可推测一二,即使没有掌管山泽之官的帮助引导,这位男子依然踏入森林深处,想要猎获一只鹿作为聘礼送给女子。由此可知,六二爻中男方可能因未以鹿为聘礼而遭女方拒绝。

鹿这种动物在《屯》卦六三爻中的出现实属必然,它与古代男女爱情、婚姻有着很深的渊源。作为一种爱情的象征,鹿在中国古代婚配礼仪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上,鹿与男女爱情、婚姻的密切关系早在《诗经》中便初露端倪。《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言:“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6](P15)此处的“朴樕”,毛《传》解释为“小木”[8],即丛生小树。此段讲林中有生机盎然的小树,荒野有只已经死去的小鹿,男子用白茅捆扎这只小鹿想要送给那位温润如玉、绝世无双的女子。此处的“朴樕”“死鹿”并非仅指自然界中普通的小树、小鹿,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值得我们深究。

古代男女婚嫁时要砍柴作火把,其目的既是为了照明,又预示着生活红红火火。清代胡承珙在《毛诗后笺》中认为:“诗于昏礼每言析薪,古者昏礼或本有薪刍之馈耳。盖刍以秣马,薪以供炬。”[9]而《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中的“朴樕”正是析薪的材料、火把的前身。陈子展《诗经直解》对这一婚俗也有相关表述,认为“又言取薪木照明之物与鹿肉为礼,想娶此如玉之女”[10]。由此可知,无论是在上古还是后世,取薪木以照明、取鹿肉以为礼都是极为重要的婚配礼俗。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男子在历经坎坷之后,猎获小鹿,以鹿皮为聘礼,再次来到女方家中求婚,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因而说“往吉,无不利”。

从古代婚配的六礼程序可知,纳征为第四礼,男方派遣使者纳送聘礼给女方,在众多聘礼中,俪皮是婚礼必备的聘礼之一。《仪礼·士婚礼》云:“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郑玄注曰“丽,两也”“皮,鹿皮”[11]。传说这一礼节始于伏羲,《世本》载“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12](P355)。此处“俪皮”便是指成对的鹿皮,因而《屯》卦六三爻、六四爻与古代婚配六礼的第四礼“纳征”相呼应。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此处“屯”有克服“屯难”之意。“膏”用如动词,谓“施膏泽”,即小雨润泽万物,克服了云雷之难[4](P31),九五爻是对这件事情的总结,是说这段姻缘克服了前期的困难凶险,到后期逐渐趋向顺利吉祥。经由纳征送鹿一礼,男女双方婚事大势已定,此时所要做的便是“请期”,即男女婚配六礼之第五礼,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至此这段姻缘逐渐明朗起来,呈现出亨通畅达之势。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其中“泣血”意为泪如血涌,形容极度悲恸;“涟如”形容眼泪汪汪之状[4](P32)。“泣血涟如”描写的是出嫁之日,女子以及家人们伤心痛哭、难舍难分的场景,这实际上也是婚礼的一种仪式,在古代称为哭嫁。在举行哭嫁仪式时,女性是主角,除了新娘之外,女性长辈和伴娘也常参与其中[13]。哭嫁是婚礼仪式的辅助仪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14],哭嫁的婚配礼俗起始时间尚未可知,但在战国时期便已有记载。相传赵国公主嫁到燕国做王后,她的母亲在临别时“持其踵,为之泣”。哭嫁原本是对于女子出嫁难舍难分情感的真实表露,发展至后世,逐渐演变成一种婚配礼俗。上六爻描写的是结婚当天的场面,也就是古代男女婚配六礼的最后一礼“亲迎”,即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等,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据上文所述,初九爻写男女婚配初期的准备工作;六二爻写男子准备不足,违礼越礼,因而求婚被拒;六三爻写男子求婚被拒之后,及时调整自己,入林逐鹿、遵礼重节;六四爻写因男子适时变通,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得到“往吉,无不利”的顺利结果;九五爻是对前五爻的概括,这段姻缘化险为夷,最终“屯其膏”;上六爻写这对男女结婚当天的场景,至此这段姻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屯》卦以古代婚配的六礼为基础,六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多一爻则有余,少一爻则不足,完整地叙述了青年男女的婚配过程。

二、婚恋礼义与《屯》卦的卦旨互文互证

《屯》卦六爻叙述的男女婚配礼节蕴含着深刻的礼义。礼义是对礼象的抽象与升华,卦旨是对卦象的抽象与升华,《屯》卦的卦象与礼象、礼义与卦旨之间具有互文互证关系。

(一)《屯》卦礼象与卦象之联系

据上文对“六礼”与《屯》卦叙事接榫的分析可知,就礼象而言,《屯》卦完整地叙述了男女婚恋故事。这个故事并非是毫无波澜的直线性叙事,而是情节饱满的曲线性叙事。男子的求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因准备不足、违礼越礼充满曲折坎坷。

《屯》卦的卦形结构为上《坎》下《震》,据《说卦》,《坎》可为水为云,《震》可为雷为电,故《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4](P28)《屯》卦上坎为云之象,下震为雷之象。此时云在雷之上,雨将下未下,乌云密布,雷声震动,呈现出一种不容乐观的发展趋势。《周易折中》引李舜臣曰:“坎在震上为《屯》,以云方上升,畜而未散也;坎在震下为《解》,以雨泽既沛,无所不被也。故雷雨作者,乃所以散屯;而云雷方兴,则屯难之始也。”[4](P28)据以上分析,此时植物萌生大地,充满艰难险阻,忧患渐生,处于发展的劣势。而《屯》卦卦象所表现的万物初生的艰难不易与《屯》卦礼象所表现的男女婚配的坎坷曲折恰好相暗合,由此可知,《屯》卦卦象的主题与礼象的主题相呼应。

(二)《屯》卦卦旨与礼义之关系

《屯》卦卦象与礼象的主题相呼应,因而卦象所蕴含的卦旨、礼象所蕴含的礼义,两者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

卦旨蕴含在卦象之中。根据卦象,《屯》卦上坎为云之象、下震为雷之象。云雷方兴,种子破土、万物始生,其过程充满艰难险阻,发展极具不确定性,这是凶兆。要扭转这个不好的局面,此时应“利建候”,宜广集资助,吸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光辉,顺时应运,遵循自然成长规律,如此则初生之物方可由脆弱渺小转向欣欣向荣。顺时应运、遵循自然成长规律实则正是一种居正守贞,其最终目的是趋吉避凶、化险为夷。

礼义蕴含在礼象之中,且与《屯》卦“居正守贞”的卦旨相融相和、相生相交。根据《屯》卦六爻爻辞可知,男女婚恋从六二爻“女子贞不字”到六四爻“往吉,无不利。”女子从拒绝男子到再次接受男子的求婚,关键在于六三爻“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其中的“君子几”则是关键之关键。

何为“几”?来知德解释为“方动之始,动之至微,良心之初发,吉之先见者也” ,即事物发展的萌芽状态或者先兆[15]。这种萌芽状态或先兆与《屯》卦卦象中植物种子初生时的萌芽状态相契合,且两者的发展都是艰难曲折的。

此外,《周易·系辞下》解释“几”为“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由此可见,君子知“几”意为君子能知“动之微”,即“知微”。《说文解字注》:“微,无非切,隐行也。”[3](P303)事物发展萌动初期,是一种似有若无的状态,因而称之为“微”。“知微”即知晓这种将出未出、若隐若现的细小微妙的萌芽状态。

“知微”的目的是“见著”,由事物发展初期细小微妙的状态预测事物发展的显著动向,“见著”然后才能判断吉凶的先兆。当发现有利的兆头时,就应当充分地利用它,使它产生更好的作用效果;当发现不利的兆头时,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的破坏性作用,减少损失[15]。避免不利因素、扭转消极局面,需做到适时变通,变通则能顺时应运、守自然发展规律之正。总而言之,知“几”即为“知微”,“知微”则“见著”,“见著”则能变通,变通则能最终趋吉避凶、转危为安。

《屯》卦叙述的婚恋故事,男子“知微”,通晓目前婚事处于一种窘迫的状态,明白这是一种不利的兆头。因而此时不可“有攸往”、违时逆运,而应适时变通、顺时应运,“不如舍,往吝”即是一种变通思维。当这段姻缘朝消极方向发展时,男子能够据事态适时调整自身行为,使得这段姻缘化险为夷,最终走向顺利圆满,这与《屯》卦卦象所描述的植物初生时的状态相契合。植物最初萌生大地,充满艰难险阻,这也是一种不利的兆头。然而顺时应运、遵循规律,初生的万物便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欣欣向荣、趋吉避凶的状态。

据以上分析可知,卦爻各部分不是分裂独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其礼象与卦象、礼义与卦旨之间相辅相成、相融相和,共同构成了《屯》卦君子“知微”的特定意蕴。

三、《屯》卦婚恋礼俗与《周易》君子观念

《屯》卦以婚恋礼俗为线索,完整地叙述了青年男女的婚配故事。从爱情始生到坎坷渐增再到婚姻终成,此婚恋每一阶段的发展趋势,都深受男子行为的影响。就婚配故事层面而言,男子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着婚恋的走向;就思想层面而言,男子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周易》的君子观念。君子观是《周易》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君子观即是对君子应具备什么样品格修养的观点与看法,《周易》对君子的追求实质上就是一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提倡、理想品质的向往,《屯》卦也不例外。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周易译注》注曰:“处《屯》之初,动则难生,不可以进,故磐桓也。处此时也,其利安在?不唯居贞、建候乎?”[4](P29)这是说初九爻处于“屯”之始,即男女婚配发展初期,这段关系走向还不甚明朗,男子任何行为都会对这段婚配产生重要影响,此时男子并未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而是“居贞”“建候”。

“利居贞”中的“贞”字,通常以“正”为训[4](P29),也就是说,此时男子“居贞”即是中正守贞之意。值得注意的是,“中正”亦是《周易》君子观的重要内容,《周易》劝导君子把握“中正”,实质上是要求君子不偏不倚、坚守正道,力避过与不及的行为[16]。而《屯》卦中的男子在婚配发展初期,既没不作为,又未乱作为,这种尊礼重节、恪守正义的行为恰好符合《周易》对于君子“中正”这一要求。因此,《屯》卦初九爻婚配初期男子“居贞”实际上是《周易》君子“中正”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

“利建候”,此处并非本义。《正义》载:“世道初创,其物未宁,故宜利建候以宁之。”[4](P27)又《程传》说:“天下之屯,岂独力能济?必广资辅助,故利建候。”[4](P27)此指周朝初创之际,根基未稳、百废待兴,因而周天子广建诸侯国,以期达到辅助社稷的作用。此处实际上是运用“利建候”的引申义,即辅助、资助之意。《屯》卦中的男子在婚配发展比较艰难的初期,正视自身不足,以谦卑不傲的姿态去借助外在的力量,而非固步自封、骄傲自大,这一点与《周易》主张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正好相合。《周易·谦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君子要以谦而又谦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屯》卦中男子善于借助外在事物之长处,实际上就是君子“谦卑”精神的展现。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据《屯》卦六二爻可知,此时男子因违礼、越礼导致求婚被拒,因此六三爻男子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不如舍,往吝”的决定,男子对于婚恋事态的判断实际上是一种适时“变易”。男子追求女子的决心坚定不移,这一点从六三爻爻辞“即鹿无虞”便可看出,也就是说男子即使无虞人引导,仍然选择只身奔赴深林,想要猎获小鹿赠予女子,男子对女子初心不改是一种“不易”。《屯》卦男子行为所体现的“不易”“变易”实则正是《周易》君子所遵循的处世哲学,君子“不易”即是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恪守本心、固本守中,让自己的德性不随万物而变化,而是认识并且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恒定[17]。君子“变易”意为世间万物总是运动变化的,因而作为自然万物一员,应顺时而动、应运而行,以“变易”保持自己内心的“不易”。

综上所述,《屯》卦以婚恋礼俗仪程为依托与古代“六礼”相呼应,完整地叙述了男女婚配的全过程,展现《屯》卦叙事接榫特征的同时,亦揭示了“知微”婚恋礼义。《屯》卦卦爻辞与卦爻象不是割裂独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共同构成了《屯》卦这一整体。礼义与卦旨互文互证、互融互通,因而在阐释“知微”礼义内涵的同时,亦揭示了《屯》卦“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的卦旨。此外,《屯》卦中男子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周易》的君子观,即“中正守贞”“谦以自牧”的君子精神以及“变易”中求“不易”的君子处世哲学。

猜你喜欢
六礼婚配礼俗
CLOSE TOHEAVEN
婚姻“六礼”
从裕固族传统婚俗看古代婚姻“六礼”及其当代遗存
浅析《红楼梦》中贾府不同时期的婚配选择
墓与塔——南北朝丧葬礼俗的新变化
艾利·康迪《婚配》中的反乌托邦世界
农村男青年婚配难问题研究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应该加入“六礼”制度
古代礼俗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以徽州礼俗为例
河南太康龙曲镇婚姻习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