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汉简所见汉代文书传递机构研究

2023-08-22 08:58孙富磊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汉简文书机构

孙富磊

(南阳师范学院 历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秦汉时期文书传递机构主要有邮、亭、驿、置等,汉武帝时“改邮为置”,邮成为信息传递的泛称。邮、亭、驿、置尽管都是文书传递机构,却存在着差别。森鹿三认为传就是传递,是以交通路线上适当设置的车展来替换马的意思,同时又把这种替换车马的地点叫做传,又因为替换车马需要停下一次,所以这个地点也叫做置,并且村落的边界有接受和传递文书的设备,因此,这个地点叫做邮。再者,这个地点已经做好替换拉车马的准备,因而也叫做驿;这个地点还有行人的住宿设备,因而又叫做亭。把这些词语结合起来,就产生了置邮、传置、邮驿、邮亭等惯用语[1](P80),森鹿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但是,对于邮、置、骑置、驿、亭的区别仍有深入细究之处,尤其是骑置和驿的区别,文章以悬泉汉简为中心对汉代文书传递机构进行研究。

一、邮与置

邮,最早见于史书,《说文》:“邮,境上行书舍也。”《史记·白起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十里至杜邮,引剑自刎。”[2](P2838)“咸阳西十里至杜邮”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行书律》“十里置一邮”相吻合。《汉书·平帝纪》颜师古注曰:“邮,行书舍也。言为书以付邮亭,令送至宗伯也。”[3](P359)这说明邮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递文书。《二年律令·行书律》:“十里置一邮。南郡江水以南,至索(?)南水,廿里一邮。……北地、上、陇西,卅里一邮;地险陕不可邮者,得进退就便处。”[4](P45)由此可知,在秦至汉初,邮主要根据地形及地区间差异而设置。对于邮的职能,“邮各具席,设井磨。吏有县官事而无仆者,邮为炊;有仆者,叚(假)器,皆给水浆。”[4](P45)据此可以看出,在秦至汉初邮不仅有传递文书的职能,同时还是官吏临时休息和提供饮食的住所。《后汉书·郭太传》注引《风俗通》曰:“汉改邮为置。”不过,新莽至东汉时期,邮又重新恢复文书传递职能,据悬泉汉简,“入西书八,邮行……永平十五年三月九日人定时,悬泉邮孙仲受石靡邮牛羌。”[5](P32)此简是永平年间文书经过悬泉置时所留下的传递记录,文书由石靡邮传递悬泉邮。此简中“悬泉邮”“石靡邮”负责文书传递,这表明东汉时期邮属于文书传递机构,这或许能够说明东汉时期邮仅为置的附属机构。

二、骑置

在史书中还有“骑置”传递文书的记录,《汉书·西域传·渠犂》:“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颜师古注云:“骑置即今之驿马也。”[3](P3912)颜师古认为“驿骑”即“骑置”。不过,张俊民指出颜师古关于《汉书》中“骑置”是“驿骑”或者“驿马”说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在西汉骑置是以传递重要和紧急公文为主的机构,介于置和亭之间[7](P147-167)。日本学者鹰取祐司认为骑置主要从事紧急文书传递,同时兼有驿马饲育管理的性质[8](P310-311)。“骑置”见于汉简如下:

皇帝玺书一封,赐使伏虏居延骑千人光。

制曰:骑置驰行,传诣张掖居延使伏虏骑千人光所在。毋留,二千石坐之。

·从安定道。元康元年四月丙午日入时界亭驿小史安以来望□行 73EJT21:409

此简是皇帝玺书传递至金关时所留下的文书传递记录。“骑置驰行”见于额济纳汉简(2000ES9F4:5) “始建国二年诏书册”所载:“有因骑置以闻,符第一。”不过,这两枚简中的“骑置”是否可以理解为紧急文书的传递机构呢?如果将“骑置驰行”或者“骑置以闻”理解为文书传递机构,那就意味着玺书或诏书是经过骑置进行传递。《汉书·李广传》:“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3](P2451)汉武帝下发击匈奴诏,同样有“骑置以闻”,这或可说明在汉代“骑置以闻”属于常见的文书用语。不过,汉武帝诏书中的“受降城”,据鲍桐研究在今巴格毛德附近,在汉代处于汉匈边界[9],位于塞外,此时尚未被汉王朝有效管理。如何通过此类需要有固定场所的“骑置”来沿途传递紧急文书呢?在尚未归属汉的塞外设立固定机构传递文书是不可能的,如果按颜师古的说法,“骑置”即“驿骑”,那么“骑置以闻”就可以理解,即文书通过驿马快速。据此,“骑置驰行”就与汉简中常见的“驿马行”“驿马驰行”等相同,属于文书传递方式的一种,故颜师古的说法无误。

悬泉汉简有“骑置”的记载,如:

(1)效谷甘井骑置一所第二 马三匹 吏一人 小未傅三人 ⅡT0115③:32

(2)效谷遮要骑置一所第三 马三匹 吏一人 ⅤT1812②:103

(3)效谷平望骑置一所第四 马三匹 吏一人 小未傅三人 ⅡT0216②:341

从三枚简文字书写来看,当属于悬泉置的簿籍文书,这与悬泉汉简中常见的簿籍文书相似,很有可能是上级机构下发至悬泉置的公文书附件,所以才会出现将悬泉置排在第一。据这份册书可以看出,敦煌郡效谷县有骑置四所,除去简文中甘井骑置、遮要骑置和平望骑置外,还有悬泉骑置(1)悬泉骑置见于“悬泉置骑置 西到平望骑置五十里 东出广至万年骑置卌 ⅤT1411②:55”。,与最后一枚简“凡骑置四所”正好对应。效谷县四所骑置自西向东应该是甘井骑置、遮要骑置、平望骑置和悬泉骑置,这与册书对应。悬泉骑置究竟是不是“第一”,目前尚不得而知。白军鹏认为大概是悬泉骑置在悬泉置内,而简发现于悬泉置,当为悬泉置内人所书,故而以其为第一,然后再自西向东进行排序[10](P20)。此说或可说明悬泉置骑置为“第一”的问题,井骑置与平望骑置并设甘井亭与平望亭,其中甘井骑置据李并成先生考证,即今天的戴家墩古城[11]。

从上文可以看出,敦煌郡效谷县境内有骑置四所,分别是悬泉骑置、甘井骑置、遮要骑置和平望骑置,每所骑置有马三匹,吏一人,“小未傅”三人。关于“小未傅”,《汉书·高帝纪》师古注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3](P38)《史记·孝景本纪》:“(二年)男子二十而得傅。”司马贞注引荀悦曰:“傅,正卒也。”[3](P439)傅即编入正卒。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不更以下子年廿岁,大夫以上至五大夫子及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年廿二岁,卿以上子及小爵大夫以上年廿四岁,皆傅之。”[4](P58)这与 “二十岁而得傅”相对应。骑置的“小未傅”即未列入正式傅籍的工作人员,这也说明骑置中的除吏以外并无官方额定吏员。

张俊民认为“骑置”设在置或置与置之间的中点,是非常重要的传递文书机构,“骑置”官吏有“译小史”“驿吏”“亭长”等称呼,地位较低。其下管有三个人,或称“驿骑”、或称“译骑”、或称“卒”,骑置内有三匹马。对于张俊民的说法,可以从史书及简文中进行考证。

骑置有工作人员四人当没有任何问题,其中“吏”应该属于骑置的主事,“小未傅三人”为骑置的工作人员。 “小未傅”属于未入傅籍人员,凌文超指出,“小未傅者”兼具自然身份和社会身份的意义,当指年龄在14岁以下之人[12](P476)。据汉初律令,“小未傅”不得受役使,《二年律令》:“免老、小未傅者、女子及诸有除者,县道勿敢徭使。”[4](P64)在“骑置”中有“小未傅三人”,这三人属于协助“吏”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人员,性质当为临时差遣人员。有学者指出“小未傅”提前服役的原因为:一是边郡地区军书繁忙,政府需要出钱雇佣“小未傅”来缓解驿骑不足的困境;二是提前充当驿卒,可获得一定的报酬来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13]。此说可从,如果按照骑置职能来看,用临时工作人员来服务是完全合理的。

《晋书·刑法志》:“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而律犹著其文则为虚设,故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以为《邮驿令》。”[14](P924)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曰:“置传驿者,谓分置传与置驿。凡出使用车者,曰乘传;用马者,曰骑驿。又曰遽此‘骑置’,犹《说文》言‘置骑’。”[15](P477)高恒认为,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是指秦至汉初,驿站供应车马饮食的制度,后汉驿站仅置“单马”,因此无需大量车马[16](P144)。如果按照《晋书·刑法志》所说,后汉随着传递效率提高而单独保留“骑置”,“骑置”为“单马”服务。徐松所说“骑置”即“置骑”为安置骑的机构与《晋书·刑法志》说法相同,说明骑置有员数名,这与悬泉汉简中骑置有吏员四人是对应的。

张俊民在其论著中将“某某驿骑”看作是“某某骑置驿骑”的省称,这主要是在悬泉汉简中有“悬泉驿骑”“遮要驿骑”“平望驿骑”等,造成“驿”与“骑置”为同一机构的认识。悬泉简中有“万年亭驿骑张同受临泉亭长阳”(Ⅱ0115①:59)的记载,此简中文书由“亭驿骑”传递,这表明亭同样有驿骑,驿骑作为专门传递文书人员的身份是肯定的,前引简中骑置有“吏一人,小未傅三人”是明确的。但悬泉汉简中不仅有“驿骑”传递文书,还有“驿卒”“驿佐”“驿吏”等,这些人员与“吏一人,小未傅三人”是矛盾的。其中“骑”“卒”属于正式的人员,佐和吏是基层属吏,这与尚未达到服徭役年纪的“小未傅”身份是不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骑置中并未有能够传递文书的工作人员。

三、驿

驿,《说文》云:“驿,置骑也。”段玉裁注曰:“言骑以别于车也。驲为传车,驿为骑,二字之别也。”这表明驿主要是指马。《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云:“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 《汉书·陈汤传》:“驿骑上书,原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驿”与“骑”连用,不仅表明是单人单马,同时也表明传递文书人员的身份。《韵会·霰韵》:“邮马曰传。古者以车驾马,乘诸京师,谓之传车。其后又置单马乘之,谓之驿骑,若今递。马凡四,高足马为置传,中足为驰传,下足为乘传。”顾炎武在《日知录·驿》认为,传车速度较慢,为提高效率,采用单马传递方式来保证速度。

张德芳先生指出,“驿”应该是“置”的一个内设机构,驿有驿佐、驿骑、驿小史、驿卒等,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公文的快递,不仅悬泉置有“驿”,遮要置、鱼离置也有驿,驿是置的附属机构[5](P27)。驿作为文书传递机构最早设立的时间应当是伴随着文书及各种事务增多而设立的,正如张德芳先生所言,简文中多次出现“驿”的工作人员,而且“驿”与“置”是并存,因此“驿”存在是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骑置与驿为何会出现在同一地方?《续汉书·舆服志》说“驿马三十里一置”[6](P3651)。效谷县东边设悬泉置,西边设遮要置,简(4)中平望骑置距离悬泉骑置50汉里,平望骑置当在悬泉置与遮要置之间,平望骑置与遮要骑置距离也不会超过50汉里,由于西北地区地形的特殊,这种设置符合“三十里一置”要求。那么,在置与置之间为何会设骑置与驿呢?简文如下:

皇帝玺书一封赐敦煌大守,元平元年十一月癸丑夜几少半时,悬泉译骑得受万年译骑广宗,到夜少半付平望译骑 (ⅤT1612④:11A)

此简是皇帝玺书传递至敦煌太守的邮书传递记录,玺书属于最高级别文书,在传递过程中通常是星夜兼程,《汉旧仪》云:“奉玺书使者乘驰传。其驿骑也,三骑行,昼夜行千里为程。”[17](P31)简中“夜几少半”至“夜少半”时,文书经悬泉驿传递至平望驿,耗时仅二分之一时(2)对于汉代时制目前尚无定论,假若按照十六时,每个时辰为90分钟。若按照十八时制,每个时辰大约80分钟。。汉代时制目前尽管仍存在争议,不过即便以时长最长的十六时计算,马匹在45分钟奔跑21千米的速度也是相当快。2012年锡林郭勒马术耐力赛的记录,蒙古马在100 km中平均速度为17 km[18],这样的马匹还是经过改良和充足饲料喂养的情况下进行的。汉代多用蒙古马传递文书,这种马易养殖、耐力足,却存在短途竞驰速度慢的缺点,要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全力奔跑21千米已经是蒙古马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文书快速传递文书唯一的办法只有更换马匹。文书到达驿以后,由骑置负责更换马匹,也就符合史书所说“置骑”的说法,这或可解释为何骑置中只有吏和“小未傅”。

在悬泉汉简还有这样的记载:入校小石千七百九十石又驿骑置马三匹,卒二人,谷卅三石。建始元年三月甲子,悬泉啬夫欣受故啬夫欣(左齿) (ⅡT0214②:104)。

此简是悬泉置啬夫交接之时的财物核算文书,简中提到“驿骑置三匹”,如果看作“驿、骑置马三匹、卒二人、谷卅三石”,即悬泉驿与悬泉骑置有马三匹,卒二人,这也可以说明驿与骑置是不同的机构。

当然,“骑置”与“驿”的关系目前只能做简单推断。可以明确的是,“驿”与“骑置”属于同驻地的不同机构,二者分工各不相同,驿主要负责文书传递,“骑置”是为“驿”服务机构,当驿到达骑置后,骑置需要及时更换马匹以便驿卒继续传递文书。吴荣曾认为驿在汉代主要是指传送文书的马匹,驿和驿骑在西汉是一个意思,简牍所见“某某驿”其实是某某隧、亭、置的驿骑,到东汉时候驿仍然是驿骑的意思[19]。从悬泉汉简来看,对于简文“驿”似乎还有更多需要讨论之处,简文如下。

(1)玉门都尉臣宫上书一封

初元三年十二月戊戌夜人定时悬泉驿骑光付万年驿骑过伦 (ⅤT1310④:36)

(2)敦煌玉门都尉千秋上书一封

初元五年二月辛亥日下餔时悬泉驿小史毋知受平驿小史喜

到日莫餔付广至万年驿小史 (ⅤT1311③:272)

(3)皇帝玺书一封赐敦煌大守,元平元年十一月癸丑夜几少半时,悬泉译骑得受万年译骑广宗,到夜少半付平望译骑 (ⅤT1612④:11A)

(4)上书二封 其一封长罗侯

一乌孙公主

甘露二年二月辛未日夕时受平望驿骑当富 悬泉驿骑朱定付万年驿骑(ⅡT0113③:65)

(5)入东军书一封玉门都尉上

建平三年十月己未夜食时遮要厩吏并受甘井驿苏利 (ⅡT0214②:239A)

这五枚汉简有悬泉驿骑、万年驿骑、平望驿骑、甘井驿等,张俊民曾认为简文中的“驿骑”是一种传递文书人员的身份[20],此说并没有争议,问题是这些驿骑属于置还是驿。吴荣曾根据许慎《说文解字》对驿的解释为“置骑也”,并据此认为东汉时候驿仍然是驿骑意思,如果有驿站之类的机构,许慎就不会不提出新的含义[19]。《说文解字》成书时间大概在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终稿年代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而悬泉汉简所见简最晚纪年在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前文曾提到东汉王朝的西域政策开始收缩,悬泉置在东汉时期的规模相对较小,部分机构已经不再设置,置的职能已经由以往的接待往来使者与传递紧急公文演变为单纯的传递官文书,机构设置压缩,吴荣曾以许慎《说文解字》来做证明似有不妥之处。李银良认为“驿”在西汉中期已经出现[21],对于驿的设置及其与“骑置”“亭”的关系,李银良并未涉及。李银良认为“驿”在西汉中期出现已经在悬泉汉简中已经得到证明,如果没有“驿”何来如此多“驿骑”“驿卒”呢?另外,居延汉简也有记载。

■食四分萬年驛卒徐訟行封橐一封詣大將軍合檄一封付武彊驛卒無印(EPT49:29)

这两枚汉简出自居延地区,同样表明在肩水金关地区有驿的设置。驿在西汉时期究竟有没有存在,在整个邮驿系统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从简文看,驿应当属于悬泉置下辖的部门,其工作人员主要是驿骑等。由上引简文来看,对于驿的职能主要是传递公文,在《悬泉汉简》(壹)(贰)中所见由“驿”传递文书的简如下。

(6)阳关都尉明上书一封 甘露元年十一月丁酉日中时悬泉译骑道受平望译骑□□日中时付遮要译骑(Ⅰ90DXT0114③:5)

(7)悬泉译小史敦煌乐世里□长生行大守上书一封到万年译(Ⅰ90DXT0114③:51)

(8)□使西或□□□□□

□县廄置驿骑行有请

□元寿二年六月丙子起治所寫 (Ⅰ90DXT0116②:151A)

这三枚汉简属于文书路过悬泉置时所留下的传递记录,结合上引简共八枚可以看出,无论是悬泉驿还是其他的驿,在传递文书过程中多为“一封”。当然简(4)属于特殊情况,长罗侯与乌孙公主共同上书,这与其他机构传递文书有所差别。从文书传递速度来看,文书基本上是达到之后即刻发出,并未在悬泉置有任何耽误。文书种类多为地方向中央的“上书”,即太守府或者都尉向中央的上奏文书,这类文书关系重大,通常要求文书到达后即刻发出,因此才会出现驿星夜兼程,这或可进一步证明在西汉时期,驿作为置的下属部门,负责紧急文书传递。简(8)是传递西域使者的文书,这枚汉简当为上书中央的公文书。日本学者富谷至认为“驿”大概属于邮下辖邮书传送站,驿仅仅承担邮书接受和传递业务,配置专门的邮书传送员——驿卒及代步的驿马[22](P210)。从目前所公布的汉简材料来看,似乎并不能说明驿属于邮的下辖机构,当然居延地区的文书传送与悬泉汉简的文书传递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又如:

(9)□都尉 □一诣渊泉 十二月癸巳夜食 时受遮要奴忘得立付鱼离厩佐宣时送都吏樊卿车(Ⅰ90DXT0403④A:11)

(10)入东檄一封敦煌长史诣广至 十二月戊午夜且半时受遮要御王同即时遣奴便行付鱼离(Ⅱ90DXT0111①:184)

(11)入东入檄二书一封 二封敦煌长史印诣淳于掾 书一封西域骑都尉印诣公车

十月辛巳日逋时广至尉董卿以来即时遣御 行(Ⅱ90DXT0111①:212)

由这三枚汉简可以看出,非紧急事务的文书通常由置内工作人员进行传递,如遮要奴、遮要御等,这类人员在悬泉置内的任务除传递文书之外,还兼有接送行旅、驾车喂马及其他杂务[5](P26)。在传递非紧急公文中并没有见到“驿”的参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驿在汉代邮驿系统中更多扮演着传递紧急公文的任务。

综上,在汉代,骑置隶属于置,骑置只承担更换马匹等事务,并不承担文书传递的任务;驿作为置所属文书传递机构,是用来传递紧急事务公文和朝廷诏书,不承担普通的文书传递。

猜你喜欢
汉简文书机构
太行山文书精品选(17)
监狱执法文书规范探讨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黑水城出土《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中“砲”类文书再讨论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