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2023-08-23 17:37周广刚王晓慧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8期
关键词:氢弹邓稼先原子弹

周广刚 王晓慧

  邓稼先(供图/袁苓)

邓稼先(1924年6月—1986年7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禾之秀实(开花结果)而在野曰稼”,邓稼先的名字预示着早早根植、成熟于中华大地,并造福民众。1986年,身患癌症的邓稼先请求再去看一眼天安门。望着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他忽然问道:“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注:1986年,邓稼先的事迹被公开)

  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

书香门第 “娃娃博士”

1924年6月,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8个月后,他随母亲与姐姐来到北京,与父亲一起生活。

邓稼先的祖父邓艺荪,曾任安徽省教育司司长;父亲邓以蛰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受聘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活泼好动的邓稼先自幼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形成并强化了忠厚质朴的家国情怀。

1935年,邓稼先进入中学,与高年级的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结为好友。面对日本侵华入京的危难时局,还是中学生的邓稼先走上了科学报国的求学之路。他在校园中积极参与爱国救亡的抗日活动,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毕业后,邓稼先在云南昆明参加了“民主青年同盟”,积极投身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民主运动。怀揣着科学报国梦,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并于1948年进入美国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仅用一年11个月就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因此时才26岁,所以获得“娃娃博士”的称号。

勇担大任 自力更生

1950年8月,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邓稼先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8年,面对核讹诈的国际局势,“两弹一星”的宏伟计划被提出。时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根据专业、能力、留学、人品和风格等诸多考量,确定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的最佳人选。邓稼先接受了这个重任,进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并担任理论部主任。同时,他也告别了家人:“我的生命,就交给将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提出暂缓援助中国,并于次年撤走了在华专家。邓稼先和同事们意识到外援是靠不住的,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必须自力更生。为铭记1959年6月,中国的原子弹研制项目被定名为“596”工程。

隐姓埋名 惊天巨响

自1958年到逝世前夕,邓稼先隐姓埋名了28年。他在茫茫戈壁、北京郊区、上海等地以高度机密身份默默工作,很少回家,也不能告诉家人自己的任务。

作为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总负责人,邓稼先在一片苍茫的原子弹领域找到了3个关键的研究突破口: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之后,他与科研人员一起用手摇和电动计算机、算盘等简单的工具,夜以继日地进行计算。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中国仅用了两年8个月,堪称世界奇迹!

1979年的一次试验中,邓稼先不顾阻拦到现场寻找高辐射氢弹头——希望第一时间找到原因,节约成本——即使明知身体会受到严重核辐射。1985年,确诊直肠癌后,他忍着病痛和核物理学家于敏共同完成《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临终前,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30多年过去了,邓稼先的问题早已有了答案: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他及其同事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贡献,他纯粹质朴的精神、赤子之心、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人们阅读中國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供图/黎枫/FOTOE)

猜你喜欢
氢弹邓稼先原子弹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徒手“撕开”原子弹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