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3-08-23 04:18廖雪泓施庆柯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思想政治教育

廖雪泓 施庆柯

摘   要:“坚贞、开放、开创、开拓”是沫若文化的精髓,它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乐山市沙湾区立足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沫若文化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同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师资素能,让沫若文化有效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关键词:沫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04.01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4-102-05

[收稿日期]2023-03-21

[作者简介]廖雪泓(1979—),女,四川乐山人,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施庆柯(1994—),男,四川乐山人,中共乐山市沙湾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密切相连。因此,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又是建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关键之举。优秀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文化品格和文化软实力的集中反映。学习优秀文化可以涵养干部为政之德,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郭沫若先生诞生在乐山沙湾,是人们仰慕的一代文化名人,他在文学、史学、考古学等方面卓越的建树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道壮丽的奇观。沙湾人赞美沫若先生爱国、奋斗的传奇一生,继承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而这些财富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构成了深入人心的沫若文化。深入挖掘沫若文化优质资源,探索沫若文化深度融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党员干部文化自信。

一、沫若文化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

沫若文化的精髓在于坚贞不渝的爱国之心、吞吐中西文化的开放心态、贯之一生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开拓精神,简要概括为“坚贞、开放、开创、开拓”[1]。沫若故里的党员干部应该自觉担当起传承、弘扬沫若精神的使命,提升文化境界,使沫若文化产生强大的生产力。

(一)沫若文化蕴含丰富的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郭沫若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又一面光辉旗帜。郭沫若一生曲折起伏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经历铸就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内涵,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而这些财富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构成了深入沙湾人心的沫若文化,同时也是乐山市沙湾区最具优势的独特资源。郭沫若以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创作歌颂人民革命、歌颂共产主义,开一代诗风,成为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借助历史的悲剧来反映现实,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与时代要求紧紧结合在一起,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而在历史研究方面,郭沫若体现出严谨、认真、包容、创新的治学精神,敢于挑战前人的观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沫若文化所包含的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都可以转化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强化对于沫若文化的学习与研究,以开拓性的方式去深挖沫若文化资源,将沫若文化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思想提升课程中,并形成系统的沫若文化主题课程。宣传沫若文化能使党员干部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因此,继承和弘扬沫若文化可以为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的重要载体

首先,沫若文化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沫若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从理想信念的维度对沫若文化的概括。通过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中的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可以促进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沫若文化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同源性。沫若文化所蕴含的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积极探索的进取精神是从意志品格和探索实践的维度对郭沫若一生的概括,揭示的是郭沫若勇于革命、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无不体现出沫若文化蕴含着的崇高的民族精神、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实践、积极变革的创新理念,而这些也是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二、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体系不系统

沫若文化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在课程环节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目前,乐山市沙湾区虽然以党校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部门开设了与沫若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有待优化,没有系统的沫若文化课程体系,这也导致沫若文化教学效率大大降低。一是沫若文化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受众学员不多。根据调研情况来看,7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接受过关于沫若文化的教学(见图1)。近五年来,乐山市沙湾区组织部、宣传部、区委党校等部门举办的干部教育培训班次中沫若文化课程的班次仅占26.5%(见图2);在开设有沫若文化课程的班次中,沫若文化课程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仅为4.3%。二是开展沫若文化教育培训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强。多数单位缺乏沫若文化教育培训计划和安排,常态化的自主学习还不多。一些单位开展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集中组织和集中授课,没有自主安排日常的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更谈不上学习沫若文化。而有自主开设日常教育培训的单位中,将沫若文化纳入教学内容的单位仅占27.8%。

(二)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开发还不充分

目前,沫若文化课程相对单一,自主开发的沫若文化专题课仅有2门,且主要以介绍郭沫若生平事迹为主,对于沫若文化内涵研究和讲授不充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不突出。一是偏重科普,不注重文化内涵的把握。目前的沫若文化课程只是就郭沫若讲郭沫若,把沫若文化变成了郭沫若的个人传记解读,而对于沫若文化的内核及从沫若文化中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并没有在教学中体现。二是教学目的不明确。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来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沫若文化要真正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去粗取精,将沫若文化置于世界多元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中综合考虑、客观评价。三是沫若文化相关教材缺失。目前还没有关于沫若文化的干部教育读本或者教材。

(三)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还不丰富

目前,沫若文化课程大多生搬硬套地将大篇幅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加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是单向灌输的教育培训理念亟待转变。当前,乐山市沙湾区乡科级领导干部中40岁以下的占68%,年轻化趋势明显。新时代背景下,年轻干部独立思辨、遵循客观、平等交流的意识普遍增强,传统单向灌输的“填鸭式”教育培训效果并不能满足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需要。二是教育培训的方式不够丰富。选择、融合、探索、优化沫若文化教学方式的力度还不够。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沫若文化教学尚需改进优化”。30%的受访者选择“走出去身临其境地学习”,23.3%的受访者选择“请专家学者集中授课”,4.7%的受访者选择“单位自行组织上课”,42%的受访者选择“采取多元复合的教育形式,理论加实践和感知加体验等方式综合进行”(见图3)。这些侧面反映了受访者对创新式教学方式的迫切期待。

(四)沫若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不强

讲好沫若文化课的关键在教师。干部培训教师自身沫若文化素养不高、教学能力不足致使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佳。调研发现,目前沫若文化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沫若文化的师资力量薄弱。沫若文化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主要以区内教师、四川郭沫若研究会和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组成。调查显示,乐山市沙湾区讲授沫若文化相关课程的教师共有4人,其中兼职教师有3人,占75%;从事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2人,占50%。其次,师资能力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兼职教师多数忙于行政工作,理论宣讲工作准备不充分,存在对教育培训工作钻研不够、宣讲工作“临阵磨枪”的问题。二是外聘教师结合本地实际不够。从近两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主办的沫若文化课程来看,外聘教师授课占总课程40%以上,其中60%以上外聘教师在授课前未对乐山市沙湾区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作深入了解和研究,与本地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与“沫若文化”“沫若品牌”等本土特色元素结合不够,使教育培训效果打折扣。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认为“外聘教师授课‘接地气‘切实际不够”。

三、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沫若文化教学体系

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坚持遵循党校教育规律和党员干部成长规律,根据党员干部的成长需求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沫若文化分层次教学体系[2]。一是积极推动沫若文化进党校,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沫若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沫若文化;鼓励各机关事业单位自主学习,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自主开展沫若文化学习。二是不断赋予沫若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使之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统一。沫若文化所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家国精神、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等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将沫若文化与时代对接、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一步丰富党建文化内涵。

(二)打造沫若文化课程体系

党课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将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教育方式[3]。一是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沫若故里”红色资源优势,深挖其底蕴、精神、内涵,打造红色沫若“微党课”。以郭沫若原创戏剧、著作为蓝本,推出《郭沫若:我就是蔡文姬》《戎马书生郭沫若》《以史为鉴写甲申》等微课程,通过情景再现、声光展陈、现场讲述等方式讲述郭沫若“小故事”背后的“大情怀”“小片段”背后的“爱国志”,在润物无声的情景体验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信、真学、真悟、真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党课教材的选编工作。从教材方面做到沫若文化进党校,并以教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三)丰富沫若文化教学方式

立足党员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资源,让沫若文化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教育和实践方式。在做好传统课堂模式的同时,坚持创新形式、创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优势、微平台等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保证内容新颖、方式灵活,让更多党员干部相互学习,推动沫若文化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入脑入心[4]。聚焦学思悟践,打造红色研学路线,探索分类施教,不断创新载体方式方法。以红色沫若文化为核心,串联郭沫若纪念馆、牛石水电芳华等5个研学点位,整合铜河山歌、铜河号子、魏氏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微党课、情景课、体验课,探索形成“一核五点”区域红色研学品牌。充分整合红色沫若“微党课”与原创音乐党课、诗词党课、红色影视等课程,结合学员反馈意见动态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确保内容形式“合口味、合需求”。灵活运用线上教育平台,以理论加实践、感知加体验等方式综合进行。结合工作生活实际,采取有奖竞答、主题情景剧展演、微视频展映、文娱活动开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寓教于乐中让沫若文化入脑入心。

(四)强化师资队伍的选育用评

一是组合式建强师资队伍。结合本地实际,以内培加外聘等形式合理设置专兼职教师比例,确保形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沫若文化课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沫若讲坛”讲习所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党校(行政学院)本土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注重培养一批离退休老领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等接地气的“土专家”,让他们以接地气的形式讲好讲活沫若文化。注重与各大高校、郭沫若研究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本地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课程充分融合,打造具有“本土气息”的专家教授宣讲团[5]。二是多渠道提升师资水平。制定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师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进的师资提能工作机制。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定期开展理论轮训、研讨交流、授课比赛、岗位练兵等,提升教师业务技能。经常性选派教师到高等院校、上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进修深造,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手段方法,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注重将加强师资队伍师德师风教育和坚定政治信仰贯穿于师资提能工作的始终,教育引导师资队伍增强政治定力和时代使命感。三是多维度深化分类考评。健全师资队伍考核评价、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奖励保障机制,持续深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采取“集中考核”验收“培训成果”等形式,以严谨的考核程序、严密的考核部署、严明的考核纪律真实展现教学对象成绩,体现教学成果。强化结果运用,将施教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显著的本土师资优先纳入评先评优、进修培训的范畴,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乐山市沙湾区党员干部是沫若文化的主要践行者和传播者,应当将沫若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要立足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其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沫若文化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張超凤.论乐山高校教育中郭沫若精神文化传承方法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3(1):11-13.

[2]丁永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困境与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20(6):156.

[3]胡亚军,霍雨慧,孔文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政德教育的历史考察[J].沂蒙干部学院学报,2021(2):127.

[4]韦忠将,衣春迪,李舫.阳明文化融入贵阳市干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9(6):16.

[5]熊群红.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科技风,2019(30):223.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思想政治教育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