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2023-08-24 15:17靳呈伟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23年16期
关键词:科技发展

靳呈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关键靠科技创新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可能被拉大的严峻挑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推进现代化建设要靠科技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也面临瓶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同时,也应该看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这导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也就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学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必须经过一定范围论证,该用的就要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换句话说,科技创新要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會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科研和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是我国多年来的一大痼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始终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一个大的提高。解决科研和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坚持和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中,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中小微企业则要发挥好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的独特优势。

第二,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激发创新活力。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的领域。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当前,世界已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迫切要求深化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因此,需要在体制和管理上采取切实举措。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科技体制改革还必须与其他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加强和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整体效能。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烦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三,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要靠自己拼搏,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靠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特别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矢志不移自主创新,保持坚定的创新信心尤为重要。我们自己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中出现一些問题是自然的,可以在用的过程中继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

第四,着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我们要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参加或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地位,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以更多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科技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笔中“黑科技”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