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

2023-08-24 04:39赵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角色扮演

赵悦

关键词:校园欺凌;角色扮演;心理漫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4-0040-03

【活动背景】

校园欺凌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之间力量不平等基础上的消极人际关系,具有蓄意且重复发生的特点。高中学生心理成熟度偏低,情绪化与非理性的特点显著,易受环境影响,易发生人际冲突,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其他时期更高。校园欺凌不仅会给被欺凌者的身心带来痛苦,对欺凌者的生活、交际、学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第三方——旁观者的人格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遗憾的是,以往的辅导多围绕着“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而忽略了与他们同处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旁观者们”。芬兰学者克里斯提娜·萨尔米瓦利的研究表明,持反对欺凌态度的旁观者越多,校园欺凌就越少,同时,只要旁观者积极干预,有效制止和结束校园欺凌概率达75%。课前调查显示,学生中有81.4%的人曾经做过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而其中更有34.7%的学生曾多次旁观过校园欺凌事件。但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学生常常出于觉得被欺凌者“活该”被欺负,或是害怕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等原因,对校园欺凌事件袖手旁观。

角色扮演疗法是由精神病学者莫雷诺提出并发展的一种行为疗法。它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与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本课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了解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同时探索旁观者面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尝试将这些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转化为干预校园欺凌的有生力量。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漫画创作和漫画解读,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事件,了解到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设立旁观者的行为标准,学会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措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鼓励学生做出积极、正义的“围观”行为。

【课前准备】

布置教室,移开课桌,将椅子按小组围成圈,8~10人一组,每组分配平板电脑;身份名牌贴纸,对话框KT板,学案纸。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漫画四宫格:做比成样,引入话题

环节1:学生2人一组,根据老师给出的场景、人物关系和关系的主题词,像漫画一样迅速摆出相应的pose。教师选择经典画面进行拍照。(场景:教室;人物关系:同学;关系的主题词:鼓励、排斥、亲密、生气。)

环节2:通过投屏呈现上一环节中拍摄到的经典画面,提问学生如何通过空间距离、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来表现不同的关系。

环节3:教师小结,并引出“校园欺凌”的主题。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学生创设安全的环境,让学生学习“漫画创作”的规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后面的“漫画创作”。

二、创意漫画:角色扮演,情感体验

环节1:出示漫画要求: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小组讨论,设计漫画。

四名学生分别扮演情景中的四个人物,一名学生作为漫画的解说员,一名学生作为漫画的摄影师、其余同学担任漫画的设计师。设计师需要按小组讨论的结果对扮演者进行“设计”,“摆出”人物角色的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和面部表情,并“写出”漫画里的人物对话或独白;扮演者需要像画一样不说不动,按设计师的指示保持相应的空间距离、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摄影师需要拍摄小组创作的“漫画”,包括全景和每个人物的特写,在介绍时进行放映;解说员需要填写“漫画设计表”,并据表格介绍本组的漫画(见表1)。

环节2:呈现冲突情景:

情景1:小A、小B、小C因为小阳长得比较胖,围着小阳取笑,叫小阳“肥猪”。

情景2:小A、小B、小C觉得小阳把他们违反校规的事情告密给了老师,所以经常找茬堵住小阳,对小阳拳打脚踢。

情景3:小A、小B、小C在“表白墙”上发了小阳的一张丑照,并穿“马甲”进行负面评论。小阳看到了网上的帖子。

情景4:小A、小B、小C和小阳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很讨厌小阳,把小阳关到阳台,不让小阳进屋。

环节3:抽签选定情景,小组讨论,创作漫画。

设计意图:四个情景分别代表了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四种不同类型的校园欺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在漫画创作中扮演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角色,而在观看过其他小组的创作时扮演“旁观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去体验校园欺凌中各类参与者的情绪情感。

三、漫画展示:分享讨论,深入探索

环节1:展示情景1的漫画作品。“小阳”因为长得胖而被言语侮辱,是他的责任吗?为什么?小组讨论,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见图1)。

设计意图:引导观看漫画的“旁观者”与被欺凌者建立情感联结,促使学生产生投射和移情,从而树立作为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面对欺凌事件时的正确态度。

环节2:展示情景2的漫画作品,并请扮演“小阳”的同学分享在情景中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感受。小组讨论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会对“小阳”产生哪些影响呢?“小阳”对于偶然路过的“你”会有什么期待呢?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分享讨論结果(教师板书见图2)。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被欺凌者的遭遇和将会受到的伤害,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和做出积极正义行为的愿望。

环节3:展示情景3的漫画作品。看到这样的帖子,你会做什么?每种不同的做法对于小阳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小组讨论,请同学分享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见图3)。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局外人”,每一个旁观者其实都是校园欺凌的“参与者”,从而引导他们成为积极、正义的“参与者”。

环节4:展示情景4的漫画作品。为了能够积极地干预校园欺凌,你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可以做些什么?其中会不会存在一些风险?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小组讨论,并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表演展示(教师板书见图4)。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方式为被欺凌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结束:感悟收获,唤醒潜能

环节1:你有旁观过校园欺凌事件吗?回顾今天的活动,你觉得该如何做一个正义的旁观者呢?

学生分享(教师板书如图5)。

环节2:播放动画《超级英雄》,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系统的反欺凌策略引导下,做一个正义的旁观者。

【活动反思】

1.活动过程清晰——角色扮演贯穿各个环节。活动课开始,通过暖身活动创设轻松的情境,并明确了活动规则,引出主题;接下来,创设四个情景,引导学生在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的感受,思考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为积极干预校园欺凌做好准备;而后,通过讨论和再一次的扮演,探索旁观者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最后,总结主题,激励升华。角色扮演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将内在感受和想法投射到角色身上,更深入地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更自如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设计巧妙——人人都是旁观者。活动中设计了四个场景,其中只涉及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个角色,而旁观者的角色则是由观看“漫画”的师生共同扮演。这能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聚集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感受和所受的影响,更易于产生移情和投射;同时,也讓学生在观看展示的时候无意识地进入到“旁观者群体”中,有助于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让他们在群体中接受积极的暗示,将彼此的积极情绪相互感染,并形成对干预行为的自发效仿。

3.课堂生成丰富——调整教师的辅导技术。本次辅导活动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多。学生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在生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挖掘和提炼。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