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23-08-24 19:58崔媛媛唐云鹏
专用汽车 2023年8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学

崔媛媛 唐云鹏

摘要:《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系统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的系统创新,支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索,同时能显著增强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系统锻炼。据此,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改革入手,系统探索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实践应用措施,旨在能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撑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化开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收稿日期:2022-08-1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3.08.038

1 前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相对比较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这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活动的创新产生了多角度的影响,教师在改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视角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有效性,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相应的锻炼。鉴于此,在高职化教育改革实践中,按照《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应用,充分彰显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

2 信息化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在系统改革和创新《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系统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如下:

a.能增强课堂教学指导的形象性。在将信息技术引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师能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形象化的解析课程教学内容,使抽象化的课程内容转变为图文并茂的形象展示方式,方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化的培养[1]。

b.有助于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有效促进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教学资源的集中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在依托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上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整合应用,實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通过教学资源的应用和供给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能显著增强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2]。

c.能系统拓展课程教学空间。教师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不仅能对线下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优化,形成信息化的教学体系,还能为学生搭建信息化、虚拟化的教学体验空间,学生代入虚拟现实空间中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实施合理化的锻炼,真正打造理论与实践同步推进的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使高职院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系统性的提升。

3 信息化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措施

3.1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信息技术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设计的情况下,高职教师可以尝试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分解,按照课程教学活动的要点和基本规律,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将需要情境展示和详解分析的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现给学生[3],确保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知识的深度思考,在鼓励学生系统探究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解读孔和轴方面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对孔和轴的基本定义形成深刻的认识,就可以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法,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的方式,辅助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度解析,从而加深高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可以基于如图1-图2所示的图片带动学生对孔和轴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在图片的辅助下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教师从创设多媒体视频的视角,对孔和轴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进行解析,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具体现象入手,对孔和轴的概念进行重新解读,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教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就能打造特色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组织空间,辅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探索和实践,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4]。

3.2 引入三维仿真系统,细化知识解析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多种类型的图形、数据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因此在改革高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深入系统的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块中的合理化应用,教师就可以尝试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多元化应用,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对课程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能让学生更加明确系统的区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保障高职教育活动的高效化开展[5]。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配合的基本术语”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对“配合”的概念产生形象化的认识,就可以尝试引入三维仿真系统,为学生形象化的展示配合的关系,辅助学生的理解和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三维仿真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学生共同基于如图3所示的三维结构图例,对配合的概念进行解读。在学生对配合的概念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三维仿真系统的应用,教师还可以从间隙配合和过盈配合的角度对知识内容进行细化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能对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形成比较生动的认识,能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掌握配合公差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配合公差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究后,发现用Tf表示配合公差,能对间隙配合、过盈配合以及过渡配合的公式加以确定,并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度思考和系统实践。这样就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辅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探索和实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3.3 优化虚拟现实指导,锻炼实践能力

在积极开展《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合理化的锻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积极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构建模拟化的实践演练空间,让学生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撑下,能创造良好的实践指导条件,挖掘《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技能训练元素,对学生实施高效化的实践锻炼指导,使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活动的综合有效性。

例如,结合“测量技术”实践技能训练课程开展教学指导的情况下,高职教师就可以根据实践技能训练的标准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打造特色虚拟现实空间,支持学生参与到实践探索活动中,使学生能掌握不同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实践论证[7]。具体结合“测量误差和测量数据的处理”知识点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教师为了能带动学生加深对随机误差数据处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演练中找到出现误差的原因,可以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测量环境和测量数据处理模式,让学生能在虚拟现实空间中根据所学知识的应用完成测量,并根据教师的指导探究测量误差的有效处理技巧和处理方法,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计算公式明确科学处理的方向。比如针对随机误差的处理过程中,可以探究具体的公式对随机误差的分布界限加以确定,具体公式为:

这样在虚拟现实空间的支持下,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演练的条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高效化培养,为高职学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创新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创新智能评价系统,探索科学评价

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还应该探索智能评价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提供比较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认识自身课程学习状态,能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程知识学习的综合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评价系统进行逐步的改革优化,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做出积极的指引[8]。

例如,教师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需求引入Sigmetrix 公差分析软件、GD&T Advisor软件等,指导学生共同探究公差分析与GD&T 技术的优化,让学生能在软件的支持和辅助下,对课程内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索,在信息化的教学实践中完成对课程内容的系统分析和实践。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的基本情况,教师就可以整合大数据技术,对软件生成的具体数据信息、学生课堂表现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及学生日常测验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对学生作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及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探寻新的教学组织方向,从而改革教学活动的效果,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能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化教学评价进行创新,全面助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实践,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9]。

4 结语

在改革《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和实践。因此新时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从不同的视角探索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建构和应用,开发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指导体系,支持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探究,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崔金玉,宋文,程瑜.《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6(5):31-35.

[2]刘继承,贾静静.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7(2):110-114.

[3]张爱琴,冯娟,龚小涛.基于PDCA模式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5):55-58.

[4]张红利.任务驱动法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5):204.

[5]杨琼,陈智刚.信息化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长江技术经济,2019,3(S1):162-164+169.

[6]朱双霞.“慕课+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9,24(6):118-122.

[7]魏爱玲.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以零件尺寸测量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0):160.

[8]吕娆霖.信息化教学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的应用及反思[J].教育现代化,2018,5(33):250-251.

[9]張琰.移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8):223+225.

作者简介:

崔媛媛,女,1994年生,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课程教学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