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2023-08-24 13:48喻玉兰
成才之路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积极心理学教育管理

喻玉兰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倡突出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意义十分丰富,将其应用于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与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革新教育理念,建立积极关系,应用期望理论、赏识教育、心理效应以及建设积极校园文化等方式,发挥积极心理学的育人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2-0017-04

教育管理指的是借助教育人力、教育财力、教育物力等有利条件落实教育管理目标的一项教育活動。教育管理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规范学生的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惯。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做好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为此,高职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应用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鼓励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界定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心理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积极心理学方面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在主观层面,Diener、Taylor等发现个体的乐观信念能够提高人体的健康程度,这一发现能为积极心理学的医疗应用提供参考[1]。在个人层面,Ryand、Deef等发现满足个体的胜任需要、归属需要、自主需要可以发挥其潜能,使个体更加积极地寻求挑战,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这一发现能为人类个体、人类所生活环境的积极发展提供参考。在群体层面,Buss发现通过控制某些心理机制激活另一些心理机制,可以强化个体的快乐感受,这一发现为促进人类的幸福发展提供了参考。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更新育人理念,奠定应用基础

教师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流砥柱,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相继出台,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能力与健康心理素质成为育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育人理念无法满足教育管理工作的需求,革新育人理念势在必行。在积极心理学育人背景下,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确保积极心理学能够在教育管理中得到有效落实。

以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积累教育管理工作为例,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认识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性,将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确保学生能够在教育管理中获得学习、生活、工作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应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观,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并采取针对性的育人手段,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后勤管理等教育管理工作,将其看作一个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教育系统,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综合发展的长远价值,主动挖掘课内、课外的教育管理因素,通过渲染积极的发展氛围,给予积极的鼓励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通过学习、实践新的育人理念,防止学生出现负面的心理情绪,从而为积极心理学的渗透、应用奠定良好教育管理基础。

2.建立积极关系,培养良好品质

人际关系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学生的人际关系不稳定,就会影响心理环境的稳定,继而造成负面心理情绪的发生。反之,如果学生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则能够从关系中获取心理力量,从而正确看待学习、实践中存在的负面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品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认识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关系的重要性,并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2]。

第一,建立友谊关系,培养积极态度。良好的友谊对培养学生热情、快乐、奉献、尊重、关爱等积极心理有促进作用[3]。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认识到帮助学生建立稳定、优质友谊关系的重要性,并积极为学生提供交朋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平等交流、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对于在择友、维系友谊关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积极传授选择朋友、维系友谊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使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心理。教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发现有的学生经常独来独往,拒绝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项目,在个人情感发展、学习发展、能力发展方面存在问题。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主动为其提供情感帮助,挖掘其交友困难、亲密关系维持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鼓励其主动寻找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教师可以挖掘此类学生的良好品质,如有责任感、善良、感恩、讲信用、有自律能力等,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肯定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兴趣社团,让学生在社团中寻找有共同爱好、有相同价值观的伙伴,并获得伙伴的支持,从而使学生从积极的友谊关系中汲取力量,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向学热情。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建立健康的、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获取学生的支持与理解,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具体工作中,教师应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在行为教育、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当中,通过积极沟通、平等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向学热情[4]。以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为例,部分高职学生认为基础课程的价值不高,对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帮助。在消极看法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态度自然愈发消极。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获得学生的喜爱引导其关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究、主动拓展的学习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教学管理的尺度,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下主动克服学习方面的问题,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生活管理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相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爱护。这样,教师在与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渗透导学思想,可以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负面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其学习热情。

3.合理应用期望理论,激励自主发展

期望理论最早见于《工作与激励》一书,该理论指出满足个体的需求后可以激发其进一步发展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5]。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对高职学生提出的要求较多。要使学生遵守相关规则,就需要教师采取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手段,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增强其学习、发展情感,从而强化教育管理效果。例如,教师在某专业如下的转化教育过程中,结合其个人情况,设定了后进生转化目标:第一,提升学习成绩;第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提升道德品质。基于具体的转化目标,教师应用期望理论,为该生布置了简单的任务:一周内阅读专业课的第一章内容,完成一次值日,并约定任务完成后的奖励。在一周之后,教师检查该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用夸赞的语气肯定该生的进步,并给予其奖励。教师再为其布置更高难度的任务,设置更高的期望,如此循环往复,该生逐渐改正了不良学习习惯,成绩得到提升,人际交往情况也大幅改善。教师通过合理应用期望理论满足高职学生的发展需求,能使其在受到肯定、接受奖励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发展心态,形成自主发展的习惯。

4.合理应用赏识教育,挖掘发展潜能

赏识教育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手段,旨在通过积极暗示挖掘学生的学习、发展潜能,提升其综合能力。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赏识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将其合理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应用鼓励语激励学生、表达对学生的赏识,增强学生的价值感。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赏识之下主动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主动反思并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针对某专业少数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未掌握相关操作的基本要領,而大部分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却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积极心理学的赏识教育理论应用到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其他层面出发挖掘其优点,通过赏识表达对他们的信赖与期待,使其在教师的赏识下主动弥补之前的学习遗漏,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着眼其发展不足,并以赏识的语言鼓励学生进一步发展。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可以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他人欣赏的目光、肯定的评价下主动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5.灵活运用心理效应,促进综合发展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规律。通俗来说,心理效应指的是个体的行为(作用)引发其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连锁反应[6]。心理效应分积极心理效应与消极心理效应两种,教师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灵活应用心理效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第一,应用“贴标签”效应,培养积极力量。心理学家克劳特、斯蒂尔等在心理研究中发现:如果对个体做出正面的评价(“贴正标签”),往往会使该个体朝积极方向发展;如果对个体做出负面的评价(“贴负标签”),往往会使该个体朝负面的方向发展。根据“贴标签”效应可知,“标签”具有导向作用,“贴标签”会对个体“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产生较为强烈的影响。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工作需求采取针对性的“贴标签”手段,借助“标签”引导学生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以就业指导课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教师可以将“贴标签”效应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例如,就业指导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测试,并应用积极的语言解释心理测试结果,以此为学生指明就业方向,使其朝着具体的发展目标完善自身不足。就业指导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焦虑的就业情绪,在学习择业知识、就业知识、职业规划知识时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为了重塑学生的自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其“贴标签”,借助“标签”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负面发展心理,使其积极了解想要从事职业的用人要求,并根据相关要求做出相应改变。

第二,应用齐加尼克效应,促进分层发展。齐加尼克效应由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研究发现,是指个体在接受工作时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若工作未完成,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会一直持续,直到工作完成为止。高职学生同时面对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其心理状态本就紧张。如果教育管理工作过于严苛,很容易加剧学生的紧张感,最终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充分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通过分层管理增强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适应程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专业课教学中,如果教师未能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经常采取一刀切的手段布置学习任务,就会导致部分基础薄弱、能力水平低的学生无法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使得心理压力剧增。对此,教师可以将齐加尼克效应运用到教育管理中,根据该效应的核心思想设计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为不同学生布置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简单的学习任务,如复述课程所学内容、重复课程教学的操作方法等,让学生在完成简单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形成长远发展的内驱力;针对理论扎实但操作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简单的操作任务,让其在重复性操作过程中掌握基础的操作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针对基础扎实、能力良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社会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任务主要内容,以此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6.建设积极校园文化,矫正价值取向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实训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用积极心理学建设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内容,使学生在体会积极氛围、感受积极暗示的过程中矫正负面的学习心态,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一,高职院校应做好校内物质环境的管理,包括教室、实训基地等教学环境,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环境,体育室、操场等休闲环境的管理。通过合理布局、增加绿化、做好装饰为学生提供美的学习、生活、休闲体验,为学生奠定积极发展的基础。

第二,高職院校应做好校内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可在教学楼的走廊宣传本校的成功校友,通过呈现成功案例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产生“我也可以”的成功心态;在校内文化宣传栏中宣传调节负面情绪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心态战胜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形成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第三,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多种校园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使学生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回味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积极心理学的感召,自觉改正自身的错误。例如,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征组织各专业的职业技能比拼活动,在活动中表达对活动参与者的赏识与肯定,增强其专业学习的价值感,使其形成精益求精的发展习惯,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通过优化校园景观呈现校园文化内容,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丰富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使学生受积极校园文化的引导,主动投入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也十分深远。为保证积极心理学能够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高职教师应积极学习相关内容,积极尝试应用方法,积极反思应用不足,并针对积极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调整与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做好积极心理学的日常宣传与渗透工作,通过多种手段扩大积极心理学的传播范围,使更多学生被积极心理学感染,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嫦春,高茹,倪啸旻.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62-163.

[2]肖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0(17):87-88.

[3]王鹏洋.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培育与弘扬探析[J].科教文汇,2021(03):162-163.

[4]路晓华,李姝静,陈建红.积极心理学在农类高职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1(11):129-131.

[5]徐晓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1):120-121.

[6]林琳,柯晓扬.高职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苏教育,2020(88):33-35.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Yu Yulan

(Jiangxi Manufacturing Polytechnic College,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psychology from a positive perspective, advocating for the positive orientation of psychology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umanity.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very ri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lay the rol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educating people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y innov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establishi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applying expectancy theory, appreciation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effects and building positive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 positivepsychology;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education management;educationalstrategies;mentalhealth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积极心理学教育管理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