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红,榴花香

2023-08-24 04:41李海港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石榴树石榴百姓

李海港

何利军老师和我是同乡,是众多平台的签约作家。他文思深沉,如入海之鲸,畅游自如;又如藏羽之凤,行迹未露已光芒四射。由于久慕何老师的文章,近日刻意研读了他的多篇美文,特别是何老师的名篇《石榴寄情思》,品味再三。阅罢,深为何老师的父子情深所感动,为老一辈那天下为公的情怀所震撼,同时也为何老师娴熟的写作技法所折服。

1945年,何老师的父亲考入大名台臣中学,1946年到冀南三专属银行当实习生,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肥乡县支行第一任会计股长、行长秘书等职,在那个年代他无疑是一位金融家。由于工作需要,他先后到肥乡中学、曲周党校、广平中学、肥乡党校任职,工作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也并没有难倒他,反而都出色地完成了党的任务。何老师说,那时年轻的父亲就是铁打的,工作虽然艰苦,但也把他淬炼成了烈火金刚,干什么都是一马当先,唯恐自己做得不到位,唯恐辜负了党的重托。

廉洁自律,一心为公,现在仍是我们期待的优秀干部的标准,但在那个时代,这的确是前辈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何老师写道:“父亲时任元固公社书记,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公社干部都是租赁农户房子住。”这样的生活环境,无疑使他们与农民同甘苦共患难,时刻关注百姓的疾苦,这才是真正接地气的好干部!这样的人,才会在县纪委副书记任职期间,亲赴白落堡公社搞“粮食爬坡”,奋战七昼夜,在攻下难关之际,自己却累得大口吐血……他的苦干精神,使得县委书记在表彰大会上连连感慨地说他“真是个活着干,死了算的人!”

何老师低调而隐忍,谈到父亲的过往,说到父亲的苦乐,总是轻缓地叙述,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与深切的哀伤。父亲临别之际,何老师的语言更是哀婉动人,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那是个令人心痛的秋天。孤苦的细雨下了三天三夜……父亲太累了,安静地永远睡去了,走得很安详,终年五十八岁。”我想象得到,何老师写到这里,一定泪流满面!因为他过早地失去了如此深爱着自己的父亲,还有“缘于未能兑现在父亲面前许下诺言的亏欠”。不过,崔庄的百姓们没有忘记这个老书记,因为百姓们自发地把村庄通往国道的大路以老书记的名字命名,这是诚挚的中国百姓最朴素的报恩观念……

何老师回忆着他父亲的点滴片段,穿插在文中的多个地方,从不同层面展现了父亲的真实人生,使我们跟随着他的思路,一边浏览漫步,一边领略别样的风采。得知儿子降生时,电话里传来了父亲开心爽朗的笑声,那是天底下任何一个父亲最真切的感情流露。从此,父子两人将拥有一个共同的灵魂,维系着家族的血脉相承,毕竟瓜瓞绵绵、香火相传是刻在骨子里的传统烙印。儿子代写离休申请时,久别故乡的父亲沉静地告诉儿子,自己离世后,要埋进故乡的祖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不贪慕外界的虚荣,只愿守护故土的草木,他也把自己融入了坚实的大地。

文章以石榴树开篇,以石榴树结尾,中间多处出现石榴树的身影,可以说,石榴树几乎与何老师如影随形,在每个重要的节点,都会有石榴树相伴左右。是啊,父亲与儿子同在五月出生,五月的当令花是石榴,所以石榴就与何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另外,石榴的多重属性又暗含了人生的诸多意蕴,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石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遐思翩翩。文章以石榴为主线,以石榴的树(不避贫瘠)、花(热烈而谦逊)、果(多子多福)映衬着整个家族,进而引申为整个民族的蓬勃发展,倾吐了何老师对父辈的不盡思念,以及对美好前景的殷殷期待。进一步说,何老师的父亲不就是一棵石榴树吗?面向阳光时花红似火,静处一隅时暗吐芬芳,硕果累累时又默默地颔首……

何老师不愧为写文章的高手,全文篇幅不长,但意境深阔,构思灵巧,珍珠美玉般的语句更是比比皆是,使人读后不禁掩卷长思,叹喟良久。

猜你喜欢
石榴树石榴百姓
石榴树想法妙
石榴红了
石榴树想法妙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流火
石榴
百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