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电影之缘

2023-08-24 04:41衣建华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放映员放映机胶片

衣建华

假期里,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我俩一起观看了电影《小时代》(第三部)。来到这座海滨小城的十多年里,还是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可谓感触颇深。

20世纪70年代,我尚年幼,父亲饱含着一腔热血,幸运地走进了我们公社的电影放映队,成了一名临时的电影放映员。

在我的懵懂记忆中,父亲到我们村放映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趁着天色还没有暗下来,父亲等几个工作人员先在村里的唯一戏台上将放映需要的幕布挂好,再把放映机和发电机支好,就赶紧到村里吃“派饭”。

“派饭”是那个年代的特有产物,各村把公干的人往来需要的客饭都轮流安排到条件好一点儿的村民家去吃饭,然后到了年底村里再跟各家去统一算账。

在那个年代,“派饭”的花样无非就是炒个鸡蛋,烙个饼,包个白面饺子,如此已是“盛宴”。

等到天色完全黑暗下来,手摇发电机就轰鸣起来,放映机也“呜呜”地转起来,银幕上跳跃式地闪出了影子。远远望去,只见银幕下面黑压压的都是人。有时候,一部好影片三里五村的人们都争着抢着先睹为快,或是邀请自家的亲戚抢先观看。银幕下人声鼎沸,甚至比赶大集还热闹:有嫌前面的人挡着自己的视线的,有嫌讨论声过大听不见电影声的,有被故事情节感染动情的,有来迟了找不到已经占好的座位的,还有情侣之间趁此绝妙机会喁喁私语加深感情的……每次看电影前,父亲都会给我们兄妹在绝佳位置—放映机周围放上两个小板凳,这样我们的视线就是最佳的。小伙伴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那种自豪,那种优越感永远镌刻在我的童年记忆中。

那时候,常常是这个村放完了一卷胶片,赶紧送到另一个村輪流放映。父亲踏着皎洁的月色奔波在漫漫的山路中是常有之事。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落实知青返城的政策,父亲享受到了政策惠及,被安排了正式工作。他进了县城的电影院,我们母子三人也随之踏进了县城。县城的影院不单是放映电影的地方,还是一个县城里大小会议、晚会、表演等的场地。记得县城的那个影院有两千多个座位,分上下两层,都是一色的硬板椅子。

周末闲暇之余,我们这些家属子女可以享受免费观看电影的待遇。改革开放后涌现的优秀导演创作出的一大批电影,它们一遍遍从我脑海中闪过—《黄土地》《红高粱》等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大众电影》杂志成为我的最爱。我开始“追捧”一些优秀的电影演员。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影市场逐渐萧条。后来,影院开始改革,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想方设法地适应老百姓的口味,采购了一部分年轻人喜欢的包厢,重新粉刷装潢影院内部,但还是回天无力,始终不景气。

再后来,父亲为了减轻影院的压力,提前退休。而我也远离了那座生我养我三十载的小县城,来到了风景旖旎的海滨小城。

很多年过去了,数字电影取代了胶片电影。影院的3D、4D厅,面积小,容纳人数少,力求小而精,且全部采用立体声,音乐感极强。没有人声鼎沸,没有杂物满地,有的只是高超美妙的影片效果。

父亲退休时收藏了几卷8.75毫米和16毫米的胶片。茶余饭后,父亲常常拿出来擦拭抚弄一番,像是对待一个婴儿。这时候,我告诫我的孩子,不要去打扰他,那是他一生的心血和回忆。电影放映员是父亲用一生呵护的岗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回忆过去的故事。有时候感觉在恍惚中,我依稀看到年轻的父亲推着农村的木质推车,左边是放映机,右边是发电机,月朗星稀,山谷沉寂,飞虫肆虐,清风为伴,踽踽独行在山路十八弯中。那时的我早已进入沉沉的梦乡,而父亲为了生计依然辛苦地奔波着……

猜你喜欢
放映员放映机胶片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百万级影院放映机+STARKE音箱 湖南长沙私人影院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如何更换放映机ICP板上的RTC电池
最忆儿时的乡村放映员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一名放映员的情怀
作品一
NEC三箭齐发 推出激光新品
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