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莹《野望》的叙事策略探析

2023-08-24 11:27王文兴邹鑫玉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野望芳村乡民

王文兴 邹鑫玉

中国农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书写新时代下的新乡土,表现农村时代新质,呼应时代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付秀莹基于童年生活的经历、对农村深厚的感情及感知时代的敏锐力和责任感,使其创作的长篇小说《野望》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有效呼应。小说围绕农村女性翠台一家的生活日常进行书写,通过以翠台为中心的固定式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带有时代性特征的叙事意象和以自然时序作为主要叙事时间等的叙事手法,将国家政策和时代气息带给农村的影响,在农村的乡土人情、日常起居饮食、传统民俗中真切地进行记录,在一年的时间里,当下新农村的新气象得到真实生动的呈现。

一、固定式内聚焦:呈现乡村日常生活经验

通常,我們将叙述时对故事观察的角度称为文本的叙述视角。珀西·卢伯克曾在《小说技巧》中指出:“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受到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的问题—调节。”可见,视角的选择在故事的讲述和意义的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野望》中乡村日常的展现和价值的表达也具有重要作用。小说将固定式内聚焦作为叙述视角,使读者随翠台的视线和心理活动接触芳村的各色乡民,了解带有北方特色的芳村风俗,欣赏乡村风景,体会芳村的日常生活。

《野望》采用固定式内聚焦的叙述视角,从故事人物翠台的视角出发,事件的发生和其他乡民的外貌、言行,都是其在场的情况下观察到的,如电影长镜头般将乡村各色人物和烦琐的日常生活真实地进行记录。小说以翠台吃完早饭,准备去她爹的院子,路上偶遇换米姨,换米姨同其唠嗑抱怨,这一极日常化的生活场面作为开篇,奠定了小说整个故事的日常性。此后的故事内容同样从翠台视角出发,芳村的人都是以翠台亲身参与或者是她同其他乡民唠嗑而引出。翠台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小鸾穿着杏黄色羽绒服,胡乱绾着头发,站在建国媳妇的烧饼摊儿前;小鸾和建国媳妇斗嘴时,翠台远远看见穿着棕色皮夹克的中树,划着大长腿,迈着“外八”的步伐走过来;素台两姐妹聊天儿时,进门来的增志脸色红润光洁,精气神十足。作者以翠台的视角,将忙于生活的农村妇女、村干部、村里经济能人等乡民日常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在翠台的视角下,我们除了能看到各色具有独特性的乡民外,还能切实感受到当下真实的农村生活。村民每天最重要的事是关于吃,翠台去她爹那儿,基本每次都会涉及吃食问题的讨论,芳村里的人情往来多靠吃饭请客酬谢。村民之间唠嗑最爱的是“八卦”村里人的爱恨情仇,已婚能人香罗和村子经济能人大全、美丽村妇小鸾和新任村干部中树之间的牵连成为谈资。村子里发生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翠台家媳妇因房子问题闹矛盾回娘家;翠台妹妹素台因丈夫工厂问题和丈夫怄气;翠台和香罗之间因一场宴席而产生矛盾,翠台又因香罗对媳妇问题的帮助而改观;添福媳妇和翠台聊天儿,诉说自己和子辈的矛盾……《野望》以固定式内聚焦进行书写,故事人物就是叙述人物,这样对芳村人物游走在道德边缘的行为,不同于城市生活的生存方式,既没有以俯视的姿态进行表现,也没有以说教的态度进行批判,而是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将芳村里的日常生活进行真实记录。

受女性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性影响,以翠台为中心的女性视角,使小说形成一种细致、抒情的风格。作者借主人公翠台详细的心理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将乡村司空见惯易被忽视的风景进行诗意的书写。建信倒台后,翠台遇到建信媳妇,看见她剪了短发,穿一件墨绿色羽绒服,心里想的是世事变化无常,一个柔弱妇女却是最坚强、最有心性的。小说在展现独力支撑起家庭的坚韧女性形象的同时,也体现了翠台柔软的内心,还有女性之间来自内心的关怀和感触。翠台常会注意到乡村角落遗落的风景,并借风景进行抒情。去婆婆家的路上,田埂上的马生菜,茂盛肥厚;婆婆家门口居连里的玉米长得青壮茂盛。植物带来的生机得到诗意的表述,由此抒发了乡民对乡土的热爱。野蒿子在芳村最是平常,经过秋冬的风雪,变作黑褐色的它和土地颜色分不清楚,但转过年来,一场春风春雨,野蒿种子肯定会等不及长起来,长它个满园遍野。乡村充满生机的自然景物隐喻着时代改革春风将给村民生活带来新生机。作者借翠台对野蒿子的观察,抒发了自己对芳村未来的期待和对农村未来发展美好的祝愿。

二、时代隐喻的叙事意象:乡村日常与

时代信息表达的有效结合

“所谓叙事意象,就是指在叙事作品中承担叙事功能的,浸润着创作主体主观情意,能够引发接受者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具有一定文化意蕴的特殊的艺术形象。”(王咏梅《论叙事意象的审美生成》)付秀莹对家乡的深情及作家具有的时代责任感,使她在《野望》的创作中设置了带有时代性特征的叙事意象,以此展现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和现代化进程下芳村的发展。

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对工厂和饭馆进行书写,以这两个乡村日常意象有效地对时代信息进行了表达。进厂打工是当下乡民生存依靠的主要手段,工厂作为小说内容中携带时代政治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叙事意象出现。大全、增志等芳村能人依托皮革优势建工厂、发展经济;爱梨、小闺、爪子媳妇等乡民开始进厂务工,使芳村原本依靠土地耕作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工厂这一意象在揭示出农村原有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同时,更是意在展现当下农村转型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真正有效深入实施。由于皮革对农村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国家对环境治理的严格要求,使很多工厂关门,皮革工厂面临危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这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落实到芳村,修建产业园区,将芳村的工厂统一划分到一个区域集中管理,这样使得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村民经济收入得到切实保证,展现出一条乡村经济生产方式实现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小说还出现饭馆这一和工厂具有相似叙事作用的意象。小鸾私厨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进行个体税务登记,本质上是餐饮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小鸾私厨取代难看饭馆开业,是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典型例子,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扩大,因此“小鸾私厨的开业,是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具体举措”(付秀莹《野望》),展现出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实施的另一有效途径。作者通过这两个意象,从乡民最日常的两个方面入手,在生活的细微处感知时代宏大事件,又从时代带给农村的改变,乡民工作和吃的问题的解决中,思考如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展现出对农民民生问题的关注。

在《野望》中,超市这一意象具有现代性,作为携带着时代经济信息的叙事意象,在表现乡民日常生活中被反复书写。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需要一种更加简捷便利的购物消费方式,农村的封闭姿态被现代化打开缺口,超市这一极具现代特色的经营模式也在农村出现。秋保超市里交易品种为满足乡民不同需求而变化,除了鸡蛋、桃酥、芝麻糊等传统食物外,现代化高档商品也很有市场,六个核桃、卤鸭子等样子货,中华、茅台等牌子烟酒作为乡民走亲访友带礼的首选,体现出现代化进程中乡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不仅作为一个提供商品交易的空间,也是一个可供乡民交往的空间,在超市里发生的人情交往也体现着乡民思想的現代性改变。芳村遇喜丧风俗是要闹女婿汉的,于是芳村众人将贵枝女婿带到秋保超市。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胃口越来越大,到了超市各种赊东西,原本淳朴的风俗习惯,成为乡民“打劫”的一个借口。老人将高级东西拿去超市代卖,苌家庄的超市老板想昧下钱,就糊弄老人。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乡村超市带有现代性色彩的同时,融入农村后也带有农村熟人社会交往的温情色彩,但是现代化进程带给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利益面前变得岌岌可危。超市融入芳村人的日常生活,并以不同于传统的、带有现代性色彩的面貌出现,展现着农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乡民思想的现代性改变。

作为宣传信息的媒介,喇叭也在小说中重复出现,成为小说中又一个独特的意象。国家政策的实施需要乡民了解和支持,在农村,作为宣传工具的喇叭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乡民习以为常的宣传媒介。通过喇叭,极具时代性的国家政策同河北梆子以及商品交易信息等日常话语同时广播着,与乡民生活融为一体,而不显得突兀。在小说这一年的开头,喇叭里提到的绿水青山、乡村振兴等内容只是乡民日常生活的背景音。而年尾,当这些政策给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变时,乡民开始关注并理解喇叭里不断重复播放的时代政策,乡民嘴里挂着新名词,发财说国家想办法带咱们奔小康,大坡嘴里挂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喇叭里回荡在芳村上空的声音真正深入人心。小说中这样一个颇具新意的宣传媒介设置,将时代政治作为乡民生活的一部分进行书写,既从乡村生活的细微处映照大时代,又避免时代政治作为情节直接介入小说发展,使小说摆脱成为生硬的政治宣传品的嫌疑。

杨义在《中国叙事学》中认为:“选择意象既要注意它在情节上的贯穿能力,又要注意它在意义上的渗透能力。”付秀莹以具有时代经济色彩和政治寓言的意象,表现当下农村的时代改变,是作者对时代负有责任感的真切书写。

三、自然时序的叙事时间:恒常中的

变与不变

时间与叙事的关系是叙事学研究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将“故事中事件的连续发生过程显现的时间顺序”称为“故事时间”,将“故事事件在叙事中的‘伪时序”称为“话语时间”。《野望》属于传统小说中的顺序叙事时间,围绕翠台一家将芳村乡民从年初到年尾的生活按顺序进行书写,讲述一年时间里芳村人的生活,这里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几乎是并行的。小说直接用节气名为每章节命名,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标志的叙事时间极具特色,从小寒到冬至,从年初到年尾,在一年的自然时序中,实现了年复一年的时间和乡村生活的轮回感。

节气在农村成为乡民生活里一个具有稳定性和参照系的标志。小说按照节气讲述芳村人一年的生活,具体到每一章节(节气),又按节气在农村的习俗和劳作习惯展开。农民依据节气生活和耕作,在二月二这一天讲究吃闲食,过了这一天,年也就算过完了;芒种后进入麦收季节,芒种一过就是端午;白露时节在农历八月,庄稼成熟,家家户户赶集割肉,打月饼,买水果,准备过节。《芒种》一章一开头便是根据翠台前往集市购买过端午需要的物品的路上、逛集市途中,以及买完回家后所遇之人,所闻之事,自然引出买杏讲价、儿子打工不回来等日常事件。小说用一年二十四节气来表现芳村在节气传统作用下形成的持续有序的日常生活。

二十四节气带给乡民习俗和劳作习惯上是稳定的、有序的,但时间是流动的,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使整个小说在时间上是流动的,内容上也呈现出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因乡村权力更替和时代政策要求,难看饭馆被小鸾私厨取代;时代进步和先进观念使二妞想要大学毕业回家乡创业;根来养的猪得猪瘟病死,规模化养猪的政策重新给农民带来生活希望,他开始学习现代化饲养技能并积极参与养猪场的建设;人们响应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移风易俗,禁止红白事像以往那样大操大办。在二十四节气构成的一个整年的时间跨度内,村民的观念、某些生活生产方式和习俗受时代因素影响,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时间里,作者一方面写出芳村在传统文化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有关风俗、吃食等方面的日常生活内容;另一方面又能够借一年的时间跨度表现出乡民生活的变动,写出芳村的时代特征。这一叙事时间特色使《野望》整体上展现出农村具有循环性和持续性的日常生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受时代影响,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变的因素,在农村日常的变与不变中,有效地将叙述乡村日常与表现时代进步结合,展现国家政治、时代风气带给农村的积极影响。

付秀莹将自己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现代性思考融入《野望》的写作中,形成自己的叙事特色,以女性作为固定式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使小说在书写乡村日常中形成细腻、抒情的风格。她选取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意象展现时代色彩,通过表现乡民在自然时序的轮回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将时代风气同乡民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勾连,由此展现出付秀莹将时代政治、经济同乡土日常生活叙事完美结合的创作能力。

猜你喜欢
野望芳村乡民
涞源县上老芳村工作队组织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野望
在芳村
异域中秋前数日漫思(新韵)
秋日野望
粮食诗词赋 新晴野望
路遇乡亲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