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衣怒马少年时

2023-08-24 11:50蔡雅馨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建功立业侠义游侠

蔡雅馨

曹植笔下的侠义少年具有似我非我、非我似我的形象特征,因此,研究曹植笔下的侠义少年形象,离不开对其本人的思想探索。笔者根据曹植的诗文作品,总结出两大咏侠意象:酒宴风流和剑胆琴心。这两个意象不仅是曹植本人身上的特点,更是其刻画侠义少年形象的重要特点,通过对这两个意象进行分类,为我们后文进一步探究侠义少年形象打下基础。

一、酒宴风流

酒,自古以来是文人放情恣意、排解惆怅的最简单的方式。曹植本人就爱好饮酒,饮酒也是其笔下侠义少年的重要特点之一。酒能带领他进入理想中的玄妙境界,也能让其抒发心中的志向,抑或是让他在后期的艰辛中增添几分慰藉。

(一)与客同乐的潇洒和神游

在曹植的诗文里,与酒有关的有宾朋欢乐的集会宴席,“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斗鸡》);有丰盛华丽的宴会食物,“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侍太子坐》),“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名都篇》),“市肉取肥,酤酒取醇。交觞接杯,以致殷勤”(《乐府十首》其二);有醉酒后的遨游神思,“文人驰其妙说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贤圣之纪纲”(《娱宾赋》);亦有“明日复明日”的恣意放纵,“不醉无归来,明灯以继夕”(《当车以驾行》)。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公宴》)飘飖如逍遥,《庄子·逍遥游》释文云:“逍遥游者,篇名,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放”,放荡;“志意”,感情思想。此处体现为一种精神上的飘飖和神游。“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朱堂。献酬交错,宴笑无方。于是饮者并醉,纵横喧哗,或扬袂屡舞,或叩剑清歌;或频蹴辞殇,或奋爵横飞;或叹骊驹既驾,或称朝露未晞。”(《酒赋》)此篇虽为告诫人们酗酒之危害,但究曹植本人史称“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可能不是其真实想法,疑在附和建安十八年颁布禁酒令后。曹植借游侠之名,极其放纵恣意,将醉酒之人的模样详尽刻画,或歌或舞,醉意上头拿起酒杯豪饮,稍微清醒又念酗酒不好,练练推辞,在继续饮酒和不饮当中回环往复,可见醉之深。

(二)借酒咏心中之志

同样是饮酒,上述饮酒许是追寻与客同游的潇洒和神游,那么此处饮酒就是其叹述心志的一个出口。“肴来不虚归,觞至反无余。”(《赠丁翼》)这是一次在城上角楼的聚会,曹植同密友相聚。前半部分写宴会的声色场景,在琴瑟之间畅饮。喝至兴处,诗人咏“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关于“世儒”,《论衡·书解篇》曰:“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案说见《论衡·书解篇》度子建之意,似蔑视章句之儒,而所谓其大道,或《与杨修书》中所云,‘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之意同。”(曹植《曹植集校注》)君子精通治国济民之道,不愿做那说经的世儒。世人说“酒后吐真言”,透过其酒后的吟咏之词,我们也可窥得曹植的心愿,在他前期的生活里,他除了享受酒后的逍遥与畅快,另一个就是承载着父亲的期望,祈愿能成一番功名事业。

二、剑胆琴心

剑胆琴心,作为曹植笔下侠义少年的另一特点,对我们探究其作品中侠义少年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执剑报国的慷慨豪迈

《说文解字》载:“剑,人所带兵也。”注:“今之匕首。”劍的本义就是古代兵器,因此剑在曹植诗文中最直接的就是象征其慷慨的报国之志。在曹植的诗文里有描写报国将士形象的,如“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诗》);也有慷慨报国的志向,如“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求自试表》),以及“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虾?篇》)。

曹植从小跟随先武皇帝征战,“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求自试表》)。从小随军征战的这段经历,让曹植根植了建功立业的想法。“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杂诗七首》其六)面对家国仇恨,此时的曹植颇有勇士的无畏精神。“从罴熊之武士,荷长戟而先驱”(《游观赋》)大致写于同一时间的典禁兵之际,武士们持长戟即将上阵,此情此景都让那时的曹植燃起雄心壮志,渴望建功立业。这既是曹植本人的愿望,也是其笔下侠义少年的重要特点。

(二)君子之间的情谊

曹植平生爱好交友,同朋友间的真挚的情谊也是其笔下侠义少年的又一重要特点。剑在其诗文作品里,也象征着君子间的情谊,如“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赠丁仪》)。“《广雅》载:‘惜,爱也。言延陵不欺于死,而况其生者乎!故己思慕之,冀异于俗也。”(曹植《曹植集校注》)此处引用的故事是延陵季子在游历各国时,路过徐国,徐君十分喜欢他的佩剑,但延陵季子因为尚未完成游历任务,并没有直接将宝剑献给徐君,而是想等到结束任务回来的时候给他;可当他游历回来想把佩剑给徐君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了。但是,延陵季子并没有因为徐君去世了就把这件事草草忘记,而是亲自将佩剑送去徐君的墓地。这是曹植写给曾经拥护自己为太子的密友丁仪,在曹丕即位后他与好友都感受到了祸患将临的危险。曹植此处引用的宝剑则是想借仰慕延陵季子和徐君之间超越生死的真切交情宽慰密友,自己同他的交情永远不会变的,也希望他的心胸多旷达宁静。曹植写好友交往的诗文不止如此,像《送应氏》《与杨德祖书》《赠王粲》《赠丁翼》等,在这些诗文中或为好友宽慰排解惆怅,或为其不舍道别,或畅聊观点。

因此,通过前两部分对曹植诗文的意象分类,我们大致可以把握其笔下侠义少年形象的几大重要特点:一是爱好饮酒,富于浪漫的情思;二是慷慨报国的志向;三是重视友谊,有情有义。对曹植诗文的研究分类,我们得到了一个大致的侠义少年形象,接着将结合重点咏侠篇章对侠义少年形象做进一步的探究。

三、侠义少年形象的重点探究

汉代,乐府民歌发展并达到顶峰;到建安时期,开启了文学自觉的觉醒,诗人们开始将个人化的情感注入乐府诗中,叙事注入情感或叙诗人在内的事件;到曹植生活的时期,出现了以诗人自身为主要艺术形象的叙事性作品,“他在乐府诗中创造出一种似我非我、非我似我的新型诗歌艺术形象”(胡大雷《建安诗人对乐府民歌的改制与曹植的贡献》)。就其创作特点而言,我们在分析《白马篇》和《名都篇》这两篇经典的咏侠诗歌时,着重从诗人的自身经历中寻找,把握其作品中侠义少年形象的共性和特性。

(一)建功立业的思想

“游侠儿”是诗人理想中忠义报国的完美少年,是一部分自我的化身;而“京洛少年”是诗人理想的另一半,带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自遣》)的洒脱恣意。曹植之所以刻画出这样两位侠义少年,同他本人的经历密不可分。曹操一生有众多的孩子,在这些孩子中他最中意的就是曹冲,其为环夫人所生。曹冲,字仓舒,《三国志》记载了他“以舟称象”和“智宥库吏”两件事,只可惜他早逝。之后,曹操就开始考虑卞夫人所生的曹丕与曹植了。曹植从小“生乎乱,长乎军”(《陈审举表》),小时候起就跟随父亲过军旅生活。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变革时代中,这一年少的成长经历,奠定了曹植渴望建功立业的基础。曹植十余岁时,即能诵诗吟赋千首,从小就显示出了优异的文学才华,也正是其才气吸引了曹操的关注。建安十九年(214),《三国志·曹植传》载:“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古时候诸侯出征,太子留守监国,而在此前都是曹丕留在都城的。而且,在这次留守邺城中,曹操也以年轻的自己为喻,勉励曹植要不辜负青春年华。无疑这时的曹植是备受鼓舞的。《三国志·曹植传》称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以对,特见宠爱。”曹植的生活习惯、服饰日常都符合曹操的生活习惯,同时每次回答问题都能很好地回应,可见其论说之才也是一流。曹操曾言“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此外,建安时期的文人在曹操的带领下经历了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而到了邺城时期,大部分文人担任了曹操的属吏,文人们再次感受到信任和重用。同时,随着曹操霸业日盛,物质生活宽裕,此时文人们思想中的忧患意识逐渐转为追求功名的愿望,从文学作品上我们也能看到当时出现了许多描写军国大事的诗赋,像陈琳的《武军赋》、王粲的《浮淮赋》,还有徐幹的《西征赋》等。一方面是作为父亲寄予厚望的继承者,另一方面是在那一时期整体的文学气息的渲染下,都让这位正处青年时代的少年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因此,我们从曹植年少的经历和成长后的环境及其父亲对其的勉励,得出其笔下那位慷慨报国的“游侠儿”形象来源,而就其创作的艺术特色我们又能从诗人身上的经历来重新解读“游侠儿”这一形象。“游侠儿”是年轻时期的诗人最直接的報国志向,它不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与杨德祖书》)的坐而论道,而是带有青春热情气息的勇敢无畏。这是曹植笔下这一侠义少年形象最纯真、最难得的特质。

(二)自由浪漫思想

如果说“游侠儿”式的少年是象征有建功立业思想的侠义少年,那么“京洛少年”的逍遥和玩乐就是代表其自由浪漫的性格特质。曹植作为贵介公子,尤其是其居住在邺城时期,物质条件舒适,而且闲暇日多,不免滋生骄矜之气。那时,贵游风气盛行,文人间常常宴饮游乐、斗鸡走马。这段时间的浸润使曹植养成了任性、骄矜的性格特点。据史载,他本人甚至比“京洛少年”更为洒脱,在会见老作家邯郸淳时,“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三国志》卷二十一注引《魏略》)。可见,青年时期的曹植很有个性自由的意味,而且无所顾忌。他的直率、自由、浪漫对文学创作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创作灵感。敖陶孙对曹植的评价是:“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曹植前期的文学作品总结为“风流自赏”倒很是符合他本人的性格特质。“风流自赏”也正好对应其咏侠诗文中的“任侠风流”,这恰恰是曹植咏侠诗文中最为真挚动人的特质。他对侠义少年人物形象的刻画中融入自身形象和自身对主人公的理想化的遐想,这些都足以让这一形象充满个性化、浪漫化。

综上所述,酒宴风流和剑胆琴心恰好对应曹植笔下侠义少年形象的两大特点,一是建功立业思想,二是自由浪漫的思想。曹植在刻画侠义少年时创造出了一种似己非己、非己似己的新型诗歌形象。咏侠思想是曹植前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可以说,生活的顺遂和父亲的宠爱是曹植咏侠思想的直接来源,也是其刻画笔下闪闪发光的侠义少年的基础。再者,曹植本人作为优秀的文学家,其浪漫敏感的性格气质正是他笔下侠义少年独一无二的特点。他笔下的侠义少年既有建功立业的豪迈,又有纯真热情的直率,既有和朋友间惺惺相惜的细腻情谊,又充满自由浪漫的恣意。笔者认为,曹植对笔下侠义少年的塑造,不仅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诗歌形象,更是其浪漫人格的延展。

猜你喜欢
建功立业侠义游侠
郭沫若的侠义观新论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黑暗游侠 STEPHEN JACKSON
以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引导女工发挥“半边天”作用
小米游侠记:看戏
小米游侠记:腌咸菜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竞技活动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