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

2023-08-24 14:21廖昱瑜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人文主义英美

廖昱瑜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为促进我国文学发展,仅研究我国文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关注点放在世界文学上,如深入探究英美文学中蕴含着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黑色幽默的精神价值,以此来实现自我升华。

一、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

(一)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精神其实也可以视为启蒙态度,强调不盲从、勇于探索,以审判性思想为核心,立足于世界发展视角展开话语论证。从哲学层面上,理性以自然为对象,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以追求真知真理为目的,是抗争申辩、解释法治的基础。从柏拉图时代起,西方哲学便高举着理性主义的旗帜,直到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开始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正是因为这种理性崇拜才告别中世纪的束缚,有了理性主义的复兴与觉醒。索尔·贝娄在其作品中有大量关于理性的描写,令现实主义小说的生命力得以进一步延长。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索尔·贝娄以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使现实主义文学重新焕发生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索尔·贝娄的作品非常注重细节,而且蕴含强烈的“现实感”,但并不是以现实主义的惯例形式呈现出来。“人们不用走出屋子,跑到大街上对话”,这种索尔·贝娄风格的句子、段落,总带有一些现代的细节,而且在时间和空间、现代和传统、短暂和永恒之间穿行。以索尔·贝娄创作的《洪堡的礼物》为例,作品以两代作家的思想和命运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查理·西特林在世俗与爱情之间的挣扎、徘徊,在怀念故友中度过自己的年华。在这个作品中,读者既能清晰地看到知识分子的迷茫,同时也展现出他们对真理的执着。索尔·贝娄的作品始终与自己、与自己所处的时代联系在一起,让人们细细读来便能大致了解到其所处的悲惨境遇,认识到特定时代中面对的普遍性问题,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痛楚与坚韧。

(二)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出现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取向出发,是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人文主义精神驱散了中世纪欧洲的阴霾,使无数人在深重的痛苦与哀伤中得以认清自我。用人文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有助于从古希腊固有的命运悲剧论的局限中走出来,使人更加注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更加注重个人努力所能带来的改变;对不公的命运勇敢进行抗争,使人摆脱宗教、民族的束缚,朝更高的目标迈进。

塑造精神世界是人文主义的核心,这种精神力量反作用于人们追求自由、拥抱爱情、坚定理想,让人文主义精神引领着文学领域發展,让人文素养成为社会新风尚。

1.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英国文学不仅反映了英国社会的总体面貌,而且折射出社会人文发展状况,其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文化特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文学家中,以莎士比亚最为人所熟知,其作品具有个体独立艺术,展现出其自身独立理性的思考能力。少数人文主义作家对自由的追求仅停留在身体层面:他们将关注点放在表层物质,却忽视对底层逻辑的分析;对人文思想内涵、个体思维影响的探究力度有所不足,这也是为什么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从众多文学著作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根本原因。

例如,在《仲夏夜之梦》中,莎士比亚用特有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与封建婚姻抗争的青年形象:四个演技拙劣的喜剧演员是供观众取笑的小丑角色,而四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则代表了天长地久的爱情。在这部作品中,四位青年都出身贵族,没有任何经济和生活的负担,自然也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感情上。希腊以城邦作为国家行使,人文关怀因素非常充足,人们认为法律具有权威性而非神圣性。《仲夏夜之梦》里的拉山德与女主人公私奔的行为严重违反雅典法律,但忒修斯知道这件事后,对他们四个的感情问题更加重视,最终没有给予他们任何处罚。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充满了乐观和人文精神,风格浪漫、活泼,打破了过去刻板的恋爱模式;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自由自在、奋发图强的人,对自由追求爱情的想法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

《仲夏夜之梦》就像中国的《牡丹亭》一样,从底层逻辑入手,将人们在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变化直观展现出来,使人们在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勇敢地追求自由。

再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诚挚的爱情,因受到两家世仇而备受阻挠,最终引发了悲剧。虽然他们的生命走向了终结,但从道德层面上来说,他们取得了胜利,使两个长期敌对的家族得以握手言和,这也使人们再一次陷入对人文主义价值的反思。特别是“他们的坟墓将是一座灯塔,为后人指定方向”这句话,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集中地反映出英国文学对人文精神的追寻。

2.美国文学

19世纪,美国文学兴起。美国建国的大环境使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极为顺畅,美国众多文学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窥见人文主义精神的踪迹,将人文化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比如,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作者以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手中之笔描绘了美国的一切,是如此波澜壮阔、伟大恢宏,给人一种超脱于自然之外的感觉。沃尔特·惠特曼歌颂钢铁洪流、赞美工业文明,不仅歌唱高山、大海、草原,同时也歌唱火车头、脱粒机以及电缆。其诗中塑造的船夫、屠夫、纺纱女工、采蛤蜊者等,无不斗志昂扬,充满着难以遏制的激情。沃尔特·惠特曼总是善于升华物质、情欲,让每首诗之间并不存在紧密联系,却将人性光辉、哲学思想从多个维度展现出来,让人读来不由得深思。沃尔特·惠特曼对中国“五四”新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促使诗人走出小我、蜕变大我,关注情感、关注精神生活,以此来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

(三)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主要是指思想情绪上黑色与幽默的结合,在文学创作中采用烘托、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揭示现实中的荒谬、丑恶、残酷的事物,用歇斯底里的大笑来展现绝望、悲伤的情感,用看似荒诞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宣泄情感。在周遭压力之下,出于无奈,创作者会通过黑色幽默式创作手法,来表现环境和自我之间的不协调及自己的不满和无力感,并将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放大,使之看起来越发畸形、滑稽可笑,带给人沉重、压抑、苦闷的感觉。黑色幽默有别于传统的喜剧、悲剧,它在笑中流露出忧伤,但忧伤又通过笑而得以宣泄。

黑色幽默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十分匮乏。社会意识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许多著名的文学评论,在形式上都体现出荒诞文学的特点。面对此种形式,诸多文学家选择将自嘲、悲愤寓于幽默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理性主义。

库特·冯尼格创作的《汤姆·爱迪生的长毛狗》就是非常典型的黑色幽默式作品。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位非常健谈但又找不到听众的老人形象。老人在公园缠着陌生人与之展开的荒唐对话,这位陌生人为了尽快摆脱老人便讲起了他、汤姆·爱迪生和长毛狗的故事。故事中的长毛狗的智商要远远高于人类,但长毛狗让汤姆·爱迪生帮忙保守秘密,为的是不用像人类一般辛勤劳动。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将陌生人对老人的厌恶感表现出来。作者应用黑色幽默的创作手法,让表现效果更加直接明了;利用荒诞的语言形式,将内容上的荒诞直接表现出来,反映作者对科学、道德,以及文明的反思。就像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说的,“生命体愈加与机器相似,而机器又更像具有生命的物体”,黑色幽默以夸张、讽刺的手法,在笑声中引人深思。

二、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

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在不同时代引起读者的共鸣;深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英美文学中,读者可以看到时代变迁的痕迹,还有社会中存在的真善美、假恶丑现象。文学与道德、真理、生活紧密关联,这也使英美文学具备对普通生活的赞美之力;让阅读回归感性,使读者在阅读中逐渐找到归属感、拥有获得感,重拾生活的信仰,建立起对生活的热情。英美文学还具备“超前预见”能力,如对人类整体命运、世界未来展开深层探索,讲述瞬间与永恒、理想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繁荣与衰败、快乐与痛苦的矛盾关系,这些内容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促进自我升华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精神世界呈现出高度開放、自由、虚拟的特点,而且国别界限越来越模糊。阅读优秀、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使人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精神跃向更高层次,得到自我升华。英美文学跟着时代的发展而流转,内容中充满了作者对理想、对生活的思索,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描绘出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阅读视野。创作者通过26个字母的巧妙组合,讲述了西方社会的悲欢离合,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不仅对读者产生了一定激励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对塑造完美的人格品质起到积极作用。

英美文学是语言大师的杰作,他们善于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对提高读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英美文学作品种类繁多、题材多样,无形中形成了差异化的精神格局;既蕴含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也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引导着读者的认知,每一个文字都在牵动着读者情绪,或快乐或悲伤,充实着读者的精神世界;读者可以体验书中各种人物的精彩人生,在此基础上观照自己,思考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文学与生活相同,都是多姿多彩的,通过研读经典名著,提炼出英美文学中的精髓,使人们学会立足于全局视角,以客观辩证的态度看待社会现实矛盾,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促进文化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各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愈加频繁。通过系统化地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建立起深层次的西方社会的人文、历史认识,并在充分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寻找文化间存在的共同之处,从而为建立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不仅如此,英美文学作品在我国被建构的过程,并非单纯地文字转换,更是一种文化转换和再创作的过程,为读者呈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促进读者精神发展,逐渐丰富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进一步解放思想。

文学创作总是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最终塑造出灿烂的文化发展格局,既包含共性,又兼具差异,在相互交融、协同发展中共同重塑世界的思想格局,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知、行为特征、思维方式,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让阅读结出更加丰硕的文化果实。文学作品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是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载体。英美文学既可以作为人们认识西方社会的途径,也可以作为人们汲取创新元素的阵地,反哺于人类文明的探索。英美文学是西方社会的缩影、文化的升华,不仅带有深刻的时代印记,还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为人们的精神活动带来更多愉悦,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在启示着读者的认知和价值观。

深入研读英美文学作品,不仅能使读者逐步实现自我升华,对我国文学发展也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学术界应高度重视对英美文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尝试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切入对英美文学展开剖析解读,了解其价值体系的精髓,使其现实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人文主义英美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黑色幽默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黑色幽默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