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爱情诗的缺失性体验

2023-08-24 14:21赵雯胡洪强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性体验爱情诗李商隐

赵雯 胡洪强

李商隐爱情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缺失性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缺失性体验”,即因事业的失败、爱的失落、生活的不幸,以及潜能的无法实现等引起的痛苦、焦虑的情感体验。虽然缺失性体验所带来的失意是不幸的,但它带给李商隐的独特感受,使其爱情诗的意境更婉约曲折,内涵更朦胧多义,情感更真挚热烈。

一、李商隐爱情诗缺失性体验的成因

(一)悲观消极的个人思想

悲惨的童年与矛盾的心理使李商隐形成了悲观消极的个人思想。李商隐出生时家道已没落许久,从高祖算起官位皆不显赫。诗人自小便跟着父亲李嗣在江南一带游幕,父亲不幸离世后,幼年的诗人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故而诗人的身上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在成年后,诗人为亲人不辞万里进行迁葬,写下大量悼念祭文。少年时代的艰辛度日给诗人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使其不自觉地表现出忧郁感伤的气质。

累代孤寡、门庭衰薄,穷困的境地使诗人的内心十分自卑,但这种自卑反而激发了他的昂扬斗志。于是,诗人对外展现出清高和孤傲的姿态,用此来与内心的敏感自卑作斗争。外界的挫折让诗人疲惫不堪,内心的矛盾更是折磨着诗人敏感脆弱的心理。诗人的心理结构中形成了一种明显内向化的个性特征和遇事易生悲感的情感倾向,多以消极的处事态度来面对人生坎坷,折射在内在则表现为矛盾的心理。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使诗人也愈发悲观,致使其在恋爱的过程中多抱有悲观的心态,其爱情诗作常常弥漫一种悲伤的氛围。

(二)失意苦闷的仕途之路

晚唐动乱,农民起义频发、朝堂内部党争不息,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相互对峙周旋。李商隐出自牛党人物令狐楚门下,也曾被李党人物王茂元招募,由此为其官路埋下了祸端。开成四年(839),诗人应吏部拔萃科考试而入选,未等有所作为便被外调为弘农县尉,不免使人猜测有“先牛去李”的影响。在牛李党争交锋下,诗人自始至终都处于被挤兑推搡的境地,仕途之路充满艰辛和苦涩。

在三十多年为官生涯中,李商隐有十一次入幕历程,在幕时间长达二十余年。大中时期的诗人四处飘零,先后经历了桂幕、徐幕、汴幕、梓幕等。在漂泊生涯中,诗人也曾短暂地在长安做过京兆府的参军和国子博士。因为幕府并不是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之地,所以诗人对幕府抱有渴望与逃避、满足又失落的矛盾心理。官場的失意、仕途的不畅在李商隐的诗中悄然展现,其爱情诗作表面描述女子相思离别,实则暗寓君臣关系,期望得到君主的赏识和任用。

(三)颇不如意的爱情经历

洛阳姑娘柳枝与诗人相约,不巧二人错失约定。后来,李让山告诉诗人“为东诸侯取去矣!”(《柳枝五首》诗序)诗人写下《柳枝五首》,将柳枝喻为丁香、嘉瓜,用单纯质朴的语言反复描摹柳枝的美好,隐含自己的忧愁悲愤之情。

诗人在修习道术时遇到女道士宋华阳,二人交往密切,互生情愫。“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碧城三首》其一)写出诗人对于女冠勇于追求理想爱情观念的肯定。又如,“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银河吹笙》)中的“断”和“惊”,让人感受到清规戒律对人心灵的禁锢。在之后的诗作中,诗人常流露出消极颓废的道教思想。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聚少离多。例如,开成四年(839),诗人从长安奔赴洛阳旧宅和妻子相聚。离别前夜,诗人写下《临发崇让宅紫薇》来诉说离别的相思。后来,王氏因病逝世,诗人写了许多诗篇来悼念亡妻,如《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房中曲》等。

无疾而终的初恋、朦胧短暂的交往、不幸的婚姻生活带给李商隐的是失望、无奈和怅惘的缺失性体验,也正因为坎坷的爱情经历,造就了诗人笔下独一无二的爱情诗。

二、缺失性体验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影响

(一)形成感伤忧郁的情感基调

李商隐深沉而多情,但始终未能得到美满的爱情,这样的情感体验使诗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将痛苦的感受以间阻之悲和幻灭之痛传达出来,形成了诗歌感伤忧郁的情感基调。

间阻之悲,是指时空难以弥合的距离,更指心灵无法契合的悲怆,表现个体对生命存在意义难以期求的焦灼和无奈。大中二年(848),诗人羁旅相思之时写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的“未有期”三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宦途的失意不畅、羁旅的苦闷惆怅、思乡的遥遥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通过虚幻的想象拟出二人重逢的时刻,今日离别之痛是他日相见之欢,更让人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含蓄蕴藉。

李商隐护丧回洛阳时暂住旧宅,勾起对往昔回忆,写下悼亡诗《房中曲》。其中,“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写的是大中三年(849)诗人从桂返回,相见时刻妻子竟一时失语。“未语”之中包含了多少别离的相思与昼夜的企盼。在难言的悲痛中,诗人写下《冷夜》《西亭》等诗作来抒发爱情的幻灭之痛。“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诗作哀怨悲戚的氛围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幻灭之痛。诗人将自身爱情中的离愁与别思、苦闷与怅惘倾注于笔下,以感伤、忧郁的基调来诉说着遗憾的爱情。

(二)塑造曲折朦胧的意境

清代诗人叶燮在《原诗》中有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李商隐笔下的爱情诗意境正是如此,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解读其诗歌,可让人拥有无止境的幻想和遐思,正如刘学锴和余恕诚先生所说的,其像“雾里繁花的朦胧凄艳”(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

例如,《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一诗,表面写的是仙女身处高寒,缥缈虚幻;但诗中所言并不仅限于爱情,举凡仕途、理想,种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追求都近似诗中所写的意境。因渴望去追求,却又忧惧于追求的失败,恰恰折射出诗人悲剧性的心理建构。又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在首联渲染悲伤气氛及表达爱情在遭到阻挠时的悲痛。颔联从离别转到了相思,“丝”比喻情思缱绻缠绵,“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不怕自我牺牲的精神。颈联再转到回忆恋人梳妆的白发是否因相思而生,猜测对方在月夜下吟诗会感到凄冷和寂寞。尾联别开生面,虽然阻隔千里,但有青鸟传书致意,刻骨相思得到些许抚慰。

李商隐常将郁积的情思和复杂的人生体验借无题诗作表达,使无题诗作的解读“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思绪的蜿蜒曲折,笔式的层层深入更添其独特韵味,句与句转折间包含情思妙趣,使诗作的意蕴更加丰富,诗境更为曲折朦胧。

(三)使用多样的表现手法

李商隐在诗作中善用比兴,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彩凤”与“灵犀”象征美满姻缘。“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虽然无法团聚,但心意相通。诗人笔下的事物深细隐微,比兴不足以充分表达所思,因此诗人也常运用象征,或者将比兴与象征融合起来。例如,短短十四字的《锦瑟》,既摹状瑟音又象征诗人的遭际,结合视觉、触觉、听觉,连接现实和虚幻,糅合理性和感性,神思巧妙。

爱情诗作的瑰丽奇绝离不开意象的使用。诗人多寄情于纤巧意象、女性意象和虚幻意象。“蝴蝶”这个纤巧柔弱的小生命特别受到诗人的青睐。《蝶三首》其一云:“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用“艳雪”来比拟恋人,诗人期盼跨越阻隔奔赴爱情,又担忧爱情转瞬即逝。“蝴蝶”意象是诗人内心情感极度缺失的最好写照。纤巧意象与诗人敏感细腻的性格相契合,表现出诗人易于感伤忧郁的心理特征。

朱光潜说:“诗人于情趣都要能入能出。单就能入说,它是主观的;单就能出说,它是客观的。能入而不能出,或是能出而不能入,都不能成为大诗人,所以严格地说‘主观的和‘客观的在诗中是不存在的。”(《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这说明,虚与实是可以和谐统一存在于诗的意境之中的。《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和《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都采用深夜追思抒发感慨的方式,前一首写爱情较为纯粹,虚实结合使诗作内蕴深厚、联想无穷;后一首表现出明显的寓情,女主人公的抒怀点出诗人借“香草美人”自比的寄托。诗作委婉含蓄,但也能探读到诗人渴望得到赏识的期望。

(四)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

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予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其诗作上表现为多借用神话传说、巧用典故。

学道玉阳期间,诗人接触到许多仙境和道家的神话传说,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形象与题材,如仙人西王母、神女、杜兰香等。神话人物意象的存在使他的诗歌更加奇幻瑰丽。“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嫦娥此时的境遇与诗人摒弃世俗、宅心高远,却又陷入身心孤寂的境遇有着相似之处。神话成为诗人精神寄托和抒发情感的慰藉之一,表达渴望得到赏识并委以重任的期望。

诗人常使用历史人物及其典故,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诗作《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中的“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轻雷”暗用《长门赋》中的“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雷声像郎君车群的声音,足以看出女子盼君之切。“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此句涉及“贾氏窥簾,幸而缘合”和“宓妃留枕,终属幽梦”两个典故,贾氏爱慕韩寿少俊而终成眷属和甄后慕曹植才华而赠枕留念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情爱的无限向往。也有部分诗作表面写历史人物,实则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如《东阿王》的“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这两句,诗人假借曹植和洛神的故事透露出自己仕途不顺是由于就婚王氏被困于牛李党争而备受排挤的心酸。

基于自身的缺失性体验使李商隐在满怀创伤之中想到了曹植、贾生,他巧用典故将愤懑与悲伤倾诉出来,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童年、仕途、爱情遭受的坎坷经历所引发的痛苦、焦虑的缺失性体验使李商隐不自觉地将郁结于心的痛苦忧愤之情投注于笔下,致使其爱情诗作更加凄美动人。这种独特的缺憾美使李商隐的爱情诗作更具魅力。

1.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1年)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学意象的多模态话语研究”(项目编号:21JY42D)的阶段成果之一;2.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性体验爱情诗李商隐
嘲桃
孤独感、睡眠质量和大学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关系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石榴
论意拳“美在瞬间”的时间性体验
爱情诗页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从卡夫卡的童年经历和性体验看《城堡》
爱情诗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