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菅原道真咏白花诗歌之比较

2023-08-24 19:48柳珂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白牡丹原道白梅

柳珂

自《诗经》始,中国历代文人对花进行了特殊的情感观照,使花成为诗文中经久不衰的吟咏对象和意象,并逐渐形成一种模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下,白居易也创作出大量的咏花诗。清代吴骞言:“乐天长于言情,无一春无咏花之什。”无论是名贵的牡丹、芍药、兰花,还是寻常的桃花、梨花、菊花,甚至是杂花、野花,白居易都歌咏过。据统计,白居易创作出了别具样貌的咏花诗共158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唐代首屈一指。其中,作为题材被明确提及的白花(即白色花卉)占24首,作为意象的白花则更是不可胜数。

一海之隔的日本诗人依附着中国诗歌这棵参天大树,在平安王朝时期攀上了日本汉诗的高峰,其中尤以菅原道真成就最高。菅原道真共创作咏花诗42首,其中明确指出所咏为白花的占16首,吟咏对象有白菊、白梅、白牡丹、水仙等。在自己的国土各领风骚的两位诗人为何如此钟情白花,不禁让笔者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一、咏白花诗歌的界定标准

咏花诗不仅描绘花的姿态、色彩、香气,且赋予花卉美好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可谓花与文学的完美契合,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花装饰生活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诗人墨客乃至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钟嵘《诗品》)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界客观景物引发感动人心的力量,即诗歌中的意象至关重要。古典诗歌的意象选择决定了诗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含有某种固定的感情和韵味。花,作为一种意象,是诗人当下情感的反照。叶嘉莹先生认为,“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短小的缩写之中。因之它的每一过程,每一遭遇,都极易唤起人类共鸣的感应”。从生活视角和社会视角品味咏花诗,可窥见其蕴含的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基于以上对花的审美特性的基本认知与判断,笔者对咏白花诗歌中白花的界定是单纯的白色的花,果实、树木或其他植物不含其中。判断、统计白居易和菅原道真咏白花诗歌时的依据标准是:或诗题以“白花”为名,或诗中出现白花,或通过上下文判断得知所咏花朵为白花;可以白花为歌咏对象,纯粹描写、刻画花卉;也可借白花咏怀、以花言志。

二、白居易与菅原道真咏白花诗歌统计

根据上文对咏白花诗歌的界定,笔者对白居易和菅原道真的咏白花诗进行题材上的分类与分析。

《唐诗分类大辞典》载:“白居易……咏花品种达21种。”根据花的种类,笔者对白居易的咏白花诗作如下统计,见表1。

菅原道真的咏白花诗统计表,见表2。

三、典型题材比较

(一)白莲

由表1可以看出白居易对个别花的偏爱。白居易的咏花诗中,按花的种类分为30种,其中歌咏莲花的诗最多,诗集中所作含“莲”“荷”“菡萏”的诗有115首,直接咏莲的诗有19首,其中吟咏白莲的有11首,可见诗人对白莲的喜爱。

白居易赏莲、种莲、爱莲,尤其钟爱白色莲花,如《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中的“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白莲池泛舟》中的“谁教一片江南兴,逐我殷勤万里来”,《种白莲》中的“万里携归尔知否,红蕉朱槿不将来”,等等。

据此可知,白居易不仅爱白莲,且有移种白莲于北方之功。且诗人用与白莲商量的口吻,写出对移栽的白莲的盼望和期许,不乏亲切之感。

(二)白菊

菅原道真一生作咏物诗136首,题材范围多集中于植物,特别是梅花与菊花。其咏菊诗作43首,咏白菊8首。

在《秋晚题白菊》中,菅原道真写道:“凉秋月尽早霜初,残菊白花雪不如。”寒秋的清晨,月亮刚刚于天边隐去,早霜泛着凉意,篱边白菊带着白霜发出淡淡白光。又如,《霜菊诗》诗云:“戴白知贞节,深秋不畏凉。”本就是君子品格的白菊又覆上白霜,菅原道真借其不畏严寒、不畏风霜的高洁品质来表明自己的孤高志洁。再如,在《寄白菊四十韵》中,菅原道真细致地吟咏描绘了家中白菊,字里行间满溢着对白菊的喜爱之情,既抒发身世之叹,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缱绻之情。此后的“不见花来一二年,霜风计出白银钱”(《感白菊花,奉呈尚书平右丞》)也是借白菊来抒发自己的离愁之苦。

回顾白诗,只有一首关于白菊的诗歌。《重阳席上赋白菊》诗云:“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此时的白居易已经是59岁的“白头翁”,借白菊感慨青春不再,但又充满乐观之情。

(三)白梅

因崇尚汉唐之风,早期的日本贵族也喜欢以梅花作为吟咏的对象。菅原道真虽咏菊数量最多,咏梅亦不在少。

在《月夜见梅花》中,菅原道真写道:“月耀如晴雪,梅花似照星。”这首诗是他11岁时所作,他选择了白梅作为吟咏对象。如晴雪般的月华,如繁星般的梅花,二者皆为白色,勾勒出一个明亮柔和的世界,烘托出清澈纯洁的美。又如,《玩梅花》是菅原道真18岁进士及第之后所作,此时的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犹如这一树盛开的白梅,体内蕴含着磅礴的热情和朝气,不会被狂风吹散。诗中的“梅树花开剪白缯,春情勾引得相仍。狂风第一吹狼藉,叱叱匆匆意不胜”,写盛开如白缯的梅花,花开绚烂繁茂,即使狂风大作吹落花瓣,也难以壓制梅花那勃勃的生机和怒放的生命。再如,《早春侍宴仁寿殿,同赋春雪映早梅,应制》诗云:“雪片花颜时一般,上番梅楥待追欢。冰纨寸截轻妆混,玉屑添来软色宽。鸡舌才因风力散,鹤毛独向夕阳寒。明玉若可分真伪,愿使宫人子细看。”该诗是一首以春雪中的早开梅花为吟咏对象的应制诗,“雪片花颜时一般”和“明玉若可分真伪”两句,表明这是一株盛开的白梅,绽放于春雪飘飘之际。“冰纨”“玉屑”突出了白梅开放于雪中的晶莹剔透之感。诗以“鹤毛”来修饰白梅的颜色,别具一格。夕阳之下,白梅在枝头绽放。春雪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小的晶莹光芒,点点光芒映衬得白梅更加纯洁晶莹,与白雪相融一起,难以分辨。这首诗是宴会唱酬之作,对仗工整,比喻新奇,呈现给读者一幅略带寒意的明亮画面。菅原道真虽然描绘出白梅的外在特点,但对在中国历来受到追捧的寒梅傲骨却没有涉及。另外,《早春,陪右丞相东斋,同赋东风妆梅。各分一字》同样是赋梅。“偷得谁家香剂麝,送将何处粉楼琼”一句中的“粉”对应上句中的“妆”,由此可知诗人描绘的是白梅。“裂素谁容劳少女”“好是银盐多结蕊”中的“裂素”与“银盐”,与《早春侍宴仁寿殿,同赋春雪映早梅,应制》中的 “冰纨”“玉屑”相同,依旧是用来形容白梅的颜色的。

菅原道真爱白梅,咏白梅,重在描绘白梅的外在特点—华美绚烂,没有给予太多的情感寄托,也没有聚焦于中国文人历来看重的寒梅傲骨。

(四)白牡丹

唐代风尚,甚是喜爱牡丹。在《买花》中,白居易写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丛深色牡丹的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可见牡丹的需求之大、价格之高。白居易本人也极为推崇牡丹,共作13首牡丹诗。

唐人爱牡丹,但偏爱的是红色、紫色等深色牡丹。因当时五品以上官员着绯红色官袍,所以紅色、紫色成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颜色素雅的白牡丹备受冷落。白居易不禁为其鸣屈,作两首题为《白牡丹》的诗。

其一为《白牡丹(和钱学士作)》,开头“城中看花客,旦暮走营营。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几句道出白牡丹徒有牡丹之名,但只因是白色,却没有得到时俗的重视,竟无人理睬。幸好有见识与众不同的钱学士,将本处偏远山寺的白牡丹移到中庭,终日绕丛赏玩,爱怜不已。那么,白牡丹究竟好在哪里,使钱学士如此钟爱一见倾心呢?诗人用“留景夜不暝,迎光曙先明”写出了白牡丹不同于红、紫牡丹的长处,即花色白,于夜晚留光使夜不显得黑,而清晨迎接黎明又最先最快,尤其“对之心亦静,虚白相向生”两句,虚与白相互生发的哲理启迪人生。所有这些,白牡丹不应该得到人们的爱重吗?可众人都嫌,使白牡丹的“皓然质”只能“无人自芳馨”,多不公平!接着,诗人又将白牡丹与名噪一时的玉蕊花相比,“折来比颜色,一种如瑶琼”,两种花皆洁白如琼瑶,但大家都争相赏玩玉蕊花,因为玉蕊花以稀为贵,白牡丹以白为轻。同为白色花,结局却不同。从对比之中,诗人进一步得出结论:“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这里明显地流露了诗人不满之意。结尾四句“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君看入时者,紫艳与红英”,由花事联想到人事,这里的紫与红既是指牡丹的红与紫者,同时也是暗喻人之权贵穿紫着红者。至此终明了,诗人是借白牡丹托物言志,为自己一类的天下寒士鸣不平。

另一首《白牡丹》诗云:“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该诗作于元和八年(813),时诗人丁忧期满回朝后任左赞善大夫。诗人在此诗中借白牡丹表达出对赞善这一闲职有所不满的态度。此前,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写作了大量讽刺社会现实的诗。题为《牡丹芳》乐府诗作的题下写着“美天子忧农也”,可以看作是咏牡丹诗的别调,由牡丹花而涉及社会问题,深得风人之旨。诗人以白牡丹自喻,道出对白牡丹的特殊偏爱。

受中唐社会世俗化倾向的影响,也为适应大众的审美,白居易还歌咏了一些不知名或不著名的杂花、微花,如白槿花、梨花、迎春花、玉蕊花、李花等。以洁净脱俗的白莲喻宣上人,以玉蕊花思念故友王起,以描摹梨花风韵帮助好友元稹忘却行役之苦,以咏叹白色木槿花与杨使君互相劝勉慰藉……诗人选用白花喻友人,关注到了友人与花之间特有的联系,他们虽不在身边,但眼前的花如同他们一般,有着相似的品性,勾起诗人对友谊的思考。这些不同种类的花承载了诗人不同的感情和信仰,此处不再一一赏析。

本文系郑州西亚斯学院2022年度校级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白居易与道真咏白花诗歌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2-YB-4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白牡丹原道白梅
编后记
《文心雕龙·原道》探原
——“原道”传统与刘勰的突破
何冰歌
“白牡丹”
《戏牡丹》中白牡丹的角色感想及情绪变化分析
白梅
《王冕 墨梅白梅》
白梅凋零
白梅凋零
货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