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婚姻观

2023-08-24 19:48武悦胡小明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班纳特婚姻观奥斯丁

武悦 胡小明

简·奥斯丁在二十一岁时便开始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最初的印象》,这部小说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傲慢”和“偏见”正对应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并且换名的灵感来源之一是简·奥斯丁崇拜的文学偶像达布莱夫人的小说《塞西莉亚》,这部小说的结尾写道:“这一桩不幸事所有的一切是因为傲慢与偏见的结果。”

读过《傲慢与偏见》之后,很多读者都会倾向于喜欢简·奥斯丁安静的讽刺和她对性格的简单而巧妙的解读,而不怎么关注这个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最伟大女作家所倡导的隐性女性主义婚姻观。本文将对《傲慢与偏见》的内容、简·奥斯丁的生平及婚姻观进行分析,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了解简·奥斯丁。

一、《傲慢与偏见》的内容介绍

《傲慢与偏见》与简·奥斯丁的其他小说都很类似,属于较温和的讽刺小说。简·奥斯丁主要是对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些社会现象和人物进行批判。小说中,简·奥斯丁讽刺的人物有班纳特夫人—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说话唠叨,并极其渴望让女儿们成婚;莉迪亚—班纳特家族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沉溺于跳舞、时尚、“八卦”的生活;柯林斯—一个无德无才却又自负的人。小说整体的风格也是轻松的、讽刺的、生动的。作者通过描写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还有凯瑟琳夫妇和朗伯恩拜访莉兹等场面,为读者们提供了戏剧性的日常生活场景,同时也揭示了小说中一些人物的某些典型性格。《傲慢与偏见》中的情感主要在故事的表面之下被感知,而不是直接表达给读者。简·奥斯丁的微妙辨别力与敏锐的洞察力也在《傲慢和偏见》中显露了出来,她可以用既简洁而又幽默的风格来表达如此复杂的信息。

《傲慢和偏见》的主题是“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夫人,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由于简·奥斯丁在小说中展示了自己对一些场景的个人感受,因此她也可以被界定为浪漫主义者。她所塑造的形象还表现出了她希望从实际社会中找到一种更为合理的生活方式。小说中有五种不同的婚姻,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婚姻态度。

达西与伊丽莎白之间的婚姻展现了构成成功婚姻的特质,其中的一项特质是这些感情并不是由表面上产生,而是经由二人的深入交往而得到。从一开始,伊丽莎白与达西就由于对彼此的偏见而互相疏离;但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为他们提供了相互理解的条件,并改变了他们对彼此之间的看法。所以,他们的相互理解成了他们之间关系的基石,引领着他们进入一个稳定长久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展现了在成功婚姻中正确认识自己的理想配偶的必要性。

简与宾格莱的结合也是成功婚姻的一个范例。他们在舞会上一见钟情,但是简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宾格莱误认为她不喜欢自己,便随着达西回到伦敦。等在曼斯菲尔德庄园再一次相见的时候,他们发现彼此依然互相想念着对方。在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帮助下,二人又重新和好如初。因为性格都比较内敛,并且受教养和礼仪的约束,他们的爱情趋于平淡;但他们互相倾慕对方,真心爱着彼此,最终的婚姻生活也很幸福。

莉迪亚与韦翰的结合就是糟糕姻缘的一个例证。他们的婚姻主要依靠外表、身份,以及少年时期的冲动,但如果這种品质不再被彼此所吸引,即使再牢固的情感也将会逐渐减弱。

班纳特先生娶了一个自己觉得很性感的女人,却并未注意到她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女人。婚后的班纳特先生发现他的妻子浅陋刻薄,他们经常拌嘴,说一些讽刺对方的话。班纳特先生喜欢一个人待在书房,沉浸在书的世界;而他的妻子情绪波动大,神经衰弱,经常碎碎念,她把嫁女当成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段感情的结果是,班纳特先生将自己与家人彻底隔离,并在书房嘲笑自己的妻子。在小说结尾,班纳特先生发现自己对“父亲”这一角色缺乏关注,导致家庭形成了十分糟糕的局面;当他试图拯救自己的家庭时,却已太晚了。因此,他是简·奥斯丁笔下的一个软弱的父亲的代表。

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与以上所提及的案例性质完全不同,因为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是出于经济因素,而并非出于个人情感上的选择。在简·奥斯丁所处的时代,女人结婚生子是为保护自己并得到经济保障,这成了一个很普遍的行为,但简·奥斯丁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简·奥斯丁借这五种婚姻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美好而稳定的婚姻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但同时也必须建立在对彼此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之上。匆忙的婚姻通常是冲动的,因为基于表面上的品质不能永远存在下去,反而会带来不可避免的不幸。对由金钱利益所主导的婚姻这一观念,虽然简·奥斯丁持批判立场,但她并没有以艺术批评家的身份揭露当时社会的实质,也没有采用激进艺术家的极端方法。她的作品既辛辣又轻松地讽刺了社会现象,在对几桩婚姻的描写中,她也透露出了在当时社会上金钱利益在婚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人的感情也受到了它的控制。对当时柯林斯与夏洛特拥有的现实主义性质的婚姻,简·奥斯丁也是不认可的;可是通过作品,我们也看到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人的感情也常常不得不屈服于金钱。而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毫无疑问是简·奥斯丁推崇的婚姻模式。在小说中,作者不仅给了二人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并强调了正是通过这桩联姻,使许多人都发生了改变,包括班纳特夫人,后半辈子居然变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和蔼可亲、见多识广的好女人了。虽然当时简·奥斯丁所写的这桩婚姻还带着某种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是在当时也被一些人向往并且接受。

二、简·奥斯丁的生平介绍

简·奥斯丁出身于英格兰乡村的一位牧师家庭,她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好在家中有一个大书橱,在学识渊博的母亲的熏陶下,她从小博览群书。她很喜欢小说,从十七岁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但始终未能出版,而且小说也都是匿名的。直到她四十一岁病逝时,她的哥哥才在她的小说中署上了她的真名。“简”是她受洗礼时的名字,“奥斯丁”是她高贵的姓氏。她为何终身未婚?《傲慢与偏见》揭示了她的婚姻观—为了财产,讲究门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也是愚蠢的,理想的婚姻要以感情为基础。

关于简·奥斯丁的恋情,剧情片《简·奥斯丁的遗憾》中以大量的信件、日记和小说讲述了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简·奥斯丁的第一位恋人是邻家的侄子汤姆。汤姆在去伦敦学习之前来到简·奥斯丁家里拜访,他们开始相恋。对这段初恋,简·奥斯丁在给她的朋友们的信中表示:“我并不会告诉你,我的爱尔兰朋友和我做了什么事,你自己想象一下吧,在跳舞前和坐下后所做过的最不检点,最令人震惊的事就可以了。”(玛吉·莱恩《简·奥斯丁的世界》)欲言又止中难掩激动,只是作家总不忘打开读者的想象力。可是,因为汤姆是个穷小子,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这段恋情不幸夭折。第二段恋情发生在海滨度假时,这里有阳光、海滩,还有卡珊德拉先生。他是个极富魅力、英俊优雅的人。分别时,他说:“我会很快再回来见你的。”但不久传来坏消息,他不幸去世了。第三段恋情可谓“露水姻缘”。哈里斯是一位庄园继承人,他无疑是简·奥斯丁父母眼中最理想的女婿人选。简·奥斯丁接受了他的求婚,可是在第二天晚上她就反悔了。后来,她回答:“除非你真的喜欢上他,否则不要作出过多的承诺,缺乏感情的婚姻将是难以忍受的且无法持久的。”(玛吉·莱恩《简·奥斯丁的世界》)简·奥斯丁终身未嫁,她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以独特细腻的艺术手法,完全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虽然简·奥斯丁终身未婚,不过,她却洞悉了家庭和婚姻的真相,在幽默风趣的氛围中一针见血地将问题的根源揭示出来。她指出,金钱在家庭中的角色非常关键,缺乏爱情的家庭是悲哀的,美满的家庭绝对不是单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面;但是,缺乏物质的家庭也是不现实的,只有爱情、物质都充实的家庭才能和谐长久。有人说,电影《成为简·奥斯丁》是根据简·奥斯丁的真实生平改编的,也有人否定了这种说法。但这部电影的确描写了简·奥斯丁的情感历程,只是真实的故事没有这样跌宕起伏罢了。

简·奥斯丁以幽默的理解力关注中产阶级的上层生活。她描绘的有小绅士、乡村牧師和他们的家庭,其中婚姻主要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那些小事,正如爱玛所说,“私人生活的日常幸福都依赖于这些小事”(简·奥斯丁《爱玛》)。尽管简·奥斯丁局限于家庭事务,她讲述了拿破仑战争的历史事件,但她的智慧和敏锐的叙述手法一直带给读者无穷无尽的乐趣。在她的六部小说中,有四部是她匿名发表的。简·奥斯丁在发表作品的时候也遇到了麻烦—她想修改一下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场景。1811年,她写信给托马斯·埃格顿:“你说这本书很不雅,你说我很不谦虚。但是先生,在对爱情的描写中,谦虚是充实的真理和坦率的体面,所以我也必须对你坦率,要求你在以后的所有印刷中把我的名字从扉页上删除。”(玛吉·莱恩《简·奥斯丁的世界》)1817年7月18日,简·奥斯丁在温彻斯特病逝,终年四十一岁。去世前,她正在撰写《桑迪顿》一书。由于健康状况不佳,她在3月18日停止写作,在这之前,她已经写了十二章。简·奥斯丁被埋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靠近北通道的中心。“想到她会躺在她如此崇拜的大楼里,我感到很满意”(玛吉·莱恩《简·奥斯丁的世界》),卡桑德拉·奥斯丁后来写道。卡桑德拉销毁了她姐姐的许多信件。

三、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简·奥斯丁对婚姻有一种明智的看法。在她的六部小说中,她描述了各种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角色都有不同的经历,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婚姻。在叙述角色及一个又一个家庭中,简·奥斯丁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待婚姻的正确态度。在她眼中,财富对于结婚来说必不可少,社会身份的平等可以提高结婚的概率,而对夫妻关系影响最大的是互相的信任。

简而言之,简·奥斯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她对婚姻有一种先进而明智的看法。简·奥斯丁非常聪明,她对婚姻有超前的认识。在她眼里,婚姻需要适当的金钱来支持生活;社会地位上的公平会让婚姻结婚更有机会,而价值观上的平等也会影响婚姻中的快乐程度。她也十分赞赏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指出教育才是调节婚姻的最关键的原因。在描写各种角色的婚姻之时,她也表达出了她对以金钱为导向的婚姻的强烈反感,并对她所处的那个时期,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傲慢与偏见》中体现了作者崇尚男女平等的原则,摒弃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点。小说自问世到现在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其中的一些经典警句至今成为人们坚持的爱情原则—“什么都可以随便,但是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

虽然简·奥斯丁也是一位浪漫小说作家,但她并不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强烈强调传统美德的意义,而是公然反对它,并为妇女的自由而辩解。如果不把她真的当成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辨别她小说中复杂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凯瑟琳和埃琳诺。简·奥斯丁笔下的很多角色都想要结婚,因为他们都渴望有自己的追求者,为了爱情而结婚,这些事情在简·奥斯丁的生活中都是闻所未闻的。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说她自己只有找到“最深的爱”时才想结婚。很显然,伊丽莎白是一个非常智慧的人物。当然,也不只有聪明的女性才拥有如此强烈的女性思维,在简·奥斯丁的笔下,很多女性也有这种思维。简·奥斯丁因写只对婚姻感兴趣的年轻女性而有名,因此她往往遭到轻视。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她的作品,我们就会看到她微妙的女性主义婚姻观。

猜你喜欢
班纳特婚姻观奥斯丁
浅析恩格斯的婚姻观及当代价值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秒破命案
秒破命案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语义学与语用学在《傲慢与偏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