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2023-08-25 20:08张怿菲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工作

张怿菲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为国有企业在现代化新征程中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积极转变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科学规划各项经济活动,合理配置内外部资源,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仍面临着诸多重点与难点问题,严重影响其经营管理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应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重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分析,并针对制定有效策略,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预算理念全员参与、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综合管理系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落实经营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它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以业务为先导,以财务为协同,统筹平衡企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一种日趋重要、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通过对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等现实情况及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等自身实际,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方法科学、程序规范、内容全面。

国有企业结合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组织架构等,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明确预算管理体制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管理职责权限、授权审批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在准确完整、合理可行、持续改进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层层分解落实、人人积极参与,增进协作沟通、明确职责分工,信息系统支撑、过程监督强化,刚柔并济管理、公开公正考评,以实现国有企业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断提升。

(二)优化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优化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增资源效益。国有企业事前、事中、事后各项经济活动,人、财、物各个方面,供、产、销各个环节,都应纳入全面预算管理。围绕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有序开展,能够对国有企业有限的内部资源采用最佳的方式整合,实现最大程度利用。国有企业在预算指引下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实际经营情况等,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持续降低经营成本,主动把握发展机会,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优化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控制内部风险[1]。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各个阶段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明确计划,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遵循相关规则、相关制度。通过严格的预算执行和过程监督,动态跟踪关键指标,加强执行差异分析,及时做好风险预警,提早制定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有效控制内部风险,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优化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国有企业每个部门都应该树立预算管理理念、参与全面预算管理,每名员工都应该了解预算管理方法、树立成本效益意识。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工作流程节点科学,岗位职责描述清晰,各预算责任主体聚焦战略,目标一致,沟通高效,专注执行。国有企业在业务范围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全程跟踪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等过程中,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有序开展,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二、当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缺乏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各类重大事项决策,其意识和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高度。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暂未认清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其关注重点和工作重心仍然侧重于直接经济效益的创造。

部分国有企业仅从形式上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模式[2],实质上并未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业务部门支持预算工作程度较低,可能导致预算编制基础不适用、预算目标设置不合理、预算执行分析不系统、预算评价反馈不及时,预算管理权、责、利不匹配并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导向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缺失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涵盖组织体系、预算编制制度、授权控制制度、监督分析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反馈报告制度等方面,其建立健全情况直接影响全面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最终影响预算目标的实现。部分国有企业对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重视程度不足,尚未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中明确决策机构、工作机构、执行机构及对应职责,制度体系不全面、业务流程不完善、职能划分不合理,导致相关工作开展无规可依。部分国有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之后,以及自身调整战略发展目标之时,均未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进行适时、适当修订。相对滞后的制度体系对国有企业当前所处内外部环境及发展状况适应力不足,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约束力下降,可能导致预算管理失效。

(三)预算执行监督考核缺位

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预算执行不力、预算监督不严、预算分析不细、预算反馈不全,并未设立专门机构或组建专项小组,也未安排专人开展督导工作。预算执行无法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不能及时提供准确信息、发现存在问题、识别潜在风险,预算过程监控形同虚设,阻碍国有企业后续发展。

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预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未对各预算责任主体的实际完成情况予以恰当反映,未对影响重大的特殊客观因素加以适当考虑,可能导致预算目标难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未能充分实现其控制监督功能,可能造成各部门、各环节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下降,导致国有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四)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缺陷

为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全要素、全过程覆盖,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必须以各项真实、准确、广泛的内外部数据信息为基础。在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监督、预算考评等环节,同样需要收集并生成大量数据信息,包括既定历史数据、未来预测数据、行业数据信息、同业标杆数据等。部分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化方面投入力度不足,仅靠财务人员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手工统计整理,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资源等开展重复机械性工作,成本高昂却收效甚微。该工作方式既无法保障数据信息获得的及时性与可靠性,也无法满足向相关机构人员提供决策依据的精准性与科学性,还可能会对其他财务工作的开展效率和完成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五)全面预算管理人才缺口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一支本领高强且素质过硬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队伍支持。部分国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意识不足[3],相关从业人员可能缺少专业知识结构或必要工作经验,甚至缺乏合格职业素质,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难以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复杂工作内容对个人综合能力的高标准、严要求。部分国有企业培养机制不完善,继续教育不系统,预算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缓慢,成长空间有限,难以适应国有企业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内外部环境产生的多变化、强竞争。

三、优化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国有企业要正确认识并充分肯定全面预算管理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强化预算意识,做好统筹安排。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交流,采取培训讲座、研讨会议、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举办宣贯活动,加强引导宣传、广泛征求意见、创造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环境。管理人员率先垂范,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正确树立全面预算管理认识,科学掌握全面预算管理方法,顺利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应将各项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范围,事前合理布局谋划,事中强化监督控制,事后客观反馈评价;让每个部门、每名员工都高度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紧密联系配合、促进协作沟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自我约束。

国有企业应结合内外部环境和实际经营情况,围绕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科学合理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各预算责任主体在其指引下,通过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有序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注重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精确性、即时性、时序性[4],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纵向穿透、横向贯通,优化资源配置、提增使用效益,加强执行分析、控制内部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把握发展机会、增强竞争实力。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会计准则规范、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出发,坚持目标导向和价值驱动,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在组织体系中明确全面预算管理决策机构、工作机构、执行机构及对应职责,在体系内容上涵盖预算编制制度、授权控制制度、监督分析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反馈报告制度等各方面,夯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基础,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此外,国有企业应注重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避免管理维度重复交叉,造成资源不必要浪费。在健全高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基础上,预算主体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划分清晰,流程节点设置科学,授权审批严格执行,确保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开展有规可循。国有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与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相融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与业务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的协同衔接,推动预算管理向全价值链条、全经济活动、全生命周期拓展。在国家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调整自身战略发展目标时,应及时对全面预算管理相关制度体系进行修订完善,为国有企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三)严格预算执行监督考评

国有企业要构建综合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和预算考核机制,并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专门机构或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考核工作,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落实到位。

从业务前端入手加大管控力度,严格投资支出、成本费用预算控制,加强现金流量、债务规模预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选择定性与定量两个层面、多个维度和多种方法,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深刻剖析预算执行偏差和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及时纠正,加以持续改进。从严杜绝预算外支出,从实履行预算调整程序,切实提升国有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将预算监督、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相联系,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指导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各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合理设置预算目标,优化考核评价流程,据实权衡执行差异,业财融合、客观公正、宽严相济,形成常态长效、互促互进的监督合力,同步提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与绩效管理水平。

(四)提高预算信息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灵活采用智能管理工具,自动实现对海量繁杂的各类数据信息高效集成、精准处理、对称传递,向不同信息使用者、管理决策者、利益相关者了解相关情况、进行科学决策并提供客观依据。国有企业要持续抓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规范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建立管理对象全生命周期预算模型,实现全面预算闭环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重与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已有信息系统互联对接,加强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监督预警实时化、分析预测自主化、财务报告可视化、对标管理动态化,推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和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体适应性。

(五)加强预算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庞杂的全员性、全程性、全局性工作,涉及国有企业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预算管理人员除需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和必要专业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不断巩固并强化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国有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敢于建言献策、勇于开拓创新的预算管理人才的助力。

例如,预算编制工作要求扎实的专业基础及丰富的工作经验,预算分析工作要求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提出改进措施。国有企业需重视预算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薪资福利待遇,有效遏制人才流失。同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内容全面、方式灵活的系统专业培训,预算管理人员集中学习交流、自主学习钻研、相互学习进步,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锻炼提升。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能使国有企业有力提增资源效益,有效控制内部风险,有序提升管理水平。国有企业应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严格预算执行监督考评、提高预算信息管理水平、加强预算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致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全力以赴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