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制造企业如何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023-08-25 20:08蔡周刚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0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战略管理工作

蔡周刚

(圣达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泰兴 225453)

制造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促使企业需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保有战略前瞻性眼光和风险管理思维看待管理问题,从战略实施计划、价值链、思索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从而科学、有序开展管理;挖掘成本控制潜力、开拓创新管理新思路,提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适应力,将有限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资金达成最大化利用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保障战略目标实施落地。制造企业实际应用时要契合自身实际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及战略导向、运营实情,结合存在的问题有效改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全面预算管理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围绕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结合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开展深入探究与预测,囊括组织、销售、生产、成本、资金层面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企业预算管理目标与战略导向协调一致,与经营活动紧密联系,最大限度发挥组织优势,实现优化资源配置、资金效用得到最大化利用,实现企业最大化利润、可持续长远发展。

全面预算管理是长期性、系统性的管理机制,并不是脱离管理模式独立存在,而是运用适宜的管理方法来将营销、生产、成本、资金支出等内容整合,使得企业经济行为得到控制、战略规划更加清晰,企业管理可围绕经营、资本、财务等要素开展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推动企业战略实施落地,提升经营及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实现最大化经营效益目标[1]。

二、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战略实施落地。确定战略目标,是围绕战略目标的设立而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全面预算管理可将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做好科学、合理规划安排,将战略目标与经营计划紧密联系,促使战略导向与预算目标协同一致。企业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机制来推动上下级、各职能部门的双向沟通,使得各职能部门、各岗位明晰自身全面预算责任,加强预算流程梳理,提升预算执行能力,使得战略规划能有效实现动态调整,保障战略实施。

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资源优化配置。预算管理可清晰呈现资源使用率及需求情况。企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预算编制可提升各部门的紧密协作与交流,增加对有限资源的充分了解;预算结合过往数据及当下实际,预判计划财务、人力、物力资源等情况,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全局性眼光思索资源优先秩序问题,确保有限资源的合理调度与运用,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2]。

三、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制度较落后

制度较落后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之一。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基于完善的预算制度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这就强调治理结构的规范性、契合制造企业发展的内控环境、预算执行力度等问题。实际上多数制造企业对预算管理欠缺一定的深刻认知,无法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去进行制度层面的创新。虽然制定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欠缺战略意识,长远意识,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在有限技术下难以开展全面管理成效,无法真正协调预算管理工作,无法真正加大预算工作的执行控制力度,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良好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管理机制不科学

机制不科学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之一。预算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关系到预算最终质量与预算失误概率。实际上,多数制造企业欠缺对预算管理机制科学、合理性深层面思考,导致经营活动的盲目性可追溯性。过于盲目投资、过于追求规模与数量,没有将有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做好合理预算规划,没有考虑到产品实际成本及价值,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的局态,也有制造企业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但欠缺严格把关力度,欠缺全面对经营活动、资金管理、产品价值的分析与考察,致使预算欠缺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缺乏指导性。

(三)欠缺适应环境的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欠缺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之一。现今时代的发展、市场激烈竞争局态要求制造企业需要具备战略发展眼光去思索生存与发展之路。制造企业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制定精准的战略发展目标,才能围绕目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使得企业保有持久市场竞争活力,呈现蓬勃发展局态。如若制造企业制定预算时偏离战略发展目标,与战略目标无法达成一致,无法良好去适应经济发展的态势,必然导致预算管理的盲目开展,致使企业发展处于瓶颈困境。

(四)预算管理工具的不全

工具不全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之一。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管理工具的科学性、有效性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但限制于实际情况无法配备全面预算管理工具,比如企业基础薄弱,优秀新鲜血液不足,底层建筑空虚,资金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导致预算管理工具投入力度不足就是较为常见的局面。此外全面预算管理离不开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紧密协作、有效交流,需要构建平台来加强各部门之间联系,提升信息数据共享性,才能保障预算实施的全面与高效。而受制于实际因素,会导致平台搭建具备一定难度,影响到预算管理的贯彻与执行效率[3]。

四、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预算管理制度

针对预算管理制度较落后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需要决心提高预算管理制度。第一,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机构。专业的组织机构可围绕预算问题进行高效处理,设定预算编制、检查标准、实施跟进、执行监管闭环等。通过预算管理机构来强化层次管理职权,提升向领导层级的信息上报效率,加强对执行部门的信息传达成效,避免数据不对称引起预算管理混乱问题。第二,打造良好企业文化环境。企业上下应当将全面预算管理思想融入每一个职能部门、岗位职责中,引导全面参与的积极意识,才能推动全面预算管理贯彻与落实成效,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加强预算管理机制

针对预算管理机制不科学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管理机制。第一,强化预算责任制,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监督跟进,预算考核都应当设置对应责任人,形成闭环,促进企业各职能部门围绕目标合理调度有限资源、提升资金的最大化运作效率;第二,加强预算过程监督、纠偏,坚定根据战略,围绕预算计划目标、有效推进经营计划落地;第三,完善绩效激励机制,企业可结合绩效激励来强化预算责任。一方面通过激励带动企业上下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责任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通过绩效来指引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开展思路,使得预算管理目标更为明朗,带动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积极性、能动性。企业将预算执行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可将职工实际工作与预算目标挂钩,更凸显公平、客观、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管理模式,既可避免企业内部权责不明问题,也利于后续分析绩效评价结果,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参考意见[4]。

(三)合理优化预算编制

针对欠缺适应环境能力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合理优化预算编制。

第一,明确预算目标导向。制造产品初创阶段,预算目标应当以扩展、开拓的战略导向制定业务、筹资的积极预算目标;制造产业成熟阶段,预算目标应以巩固优势、稳妥发展、规避风险导向为主;制造产业衰退或转型阶段,预算目标则应当以紧缩、保守导向为主。制造企业制定预算目标前应当加强战略导向的深入探究,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导向协调一致,进而才能从战略指导上精准定位预算目标。

第二,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企业应当结合战略指导思想去确定全面预算编制目标,避免过于注重眼前利润的短视思想。一方面要及时跟进外部企业环境变化,做好市场研究、客户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合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促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达成均衡、协调动态关系,使得预算编制目标与战略思想达成高度一致。比如销售预算编制,根据决策者对市场的把握程度,依据自身核心实力情况及市场情况,研发、设计符合市场需要及公司目标需求相结合的产品,出具市场报告,按产品类别、回款情况等分别进行销售数量与单价的测算,编制经营收入预算。生产预算依据销售预算及有效配置现有资源,规划未来资源,根据期初存货、期末存货数量,优化生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避免恶性循环往复,导致管理成本不必要增加。

第三,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要做好顶层设计,从组织保障、过程跟踪及结果考核分析方面做好全方位考虑,设计完整模型,持续推进实施。企业要在组织实施、经营规划、资金计划,业务推进基础上层层分解预算总目标,确保预算契合经营实情。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所处阶段,按计划有序推进目标,阶段实施,持续推进,坚定不移。比如销售部门可围绕市场报告及销售预测等数据,采用零基预算或增量预算编制方法;费用支出根据业务实际,确定预算编制项目(逐渐完善),设计预算模板,可以按照财务科目,以科目为项目,详细列示每个项目的业务科目,比如办公费:细节列示计算器、墨盒等(业务科目逐渐完善),从而把常规性发生的费用列作固定费用、临时性的作为变动费用,每年更新标准编制设计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编制时就做好归结,前置管控;制造费用编制预算还可以采取作业成本方法将间接费用分解并归集,使得预算数据更凸显真实性、可靠性,设定标准,按年编制,分月执行。

第四,明晰预算编制范围。预算编制范围要囊括投资、筹资、运营、财务层面的预算内容,全面统筹对经营活动、资金管理、产品价值的分析与考察,尤其财务预算编制要结合产品周期特质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分析,将数据量化来加大预算执行力度,才能提升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考评的工作成效,使得预算能体现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规范流程管理职能。

第五,合理预算编制时间。企业年度预算编制可设置在10-12月份,此期间可加强上下宣传工作,强化职工全面管理意识,激发职工全面预算管理常态化思想。并加强业财预算的融合与沟通工作,注重各部门的紧密协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做好准备。企业季度预算编制可设置在季度最后10天,做好预算编制合理安排可提升预算编制效率,保障预算编制的连续性与准确率。

(四)优化预算管理工具

针对预算管理工具的不全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优化预算管理工具。

企业应当构建预算预警系统。比如预算信息系统、费控系统。对于预算内事项,预算预警系统可设置预算指标。当实际情况接近指标时会发出预警,提醒各职能部门及负责人注意相关预算执行问题,做好应对处理措施,避免出现超出预算的经济损失局面。对于预算外事项,预算预警系统可提醒预算人员针对事项开展合理分析与审核,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事项转为忽视的隐患问题造成企业蒙受损失的局态,企业应当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时代发展要求制造企业集信息、知识、人本、高效为一体,突出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战略管理职能,因此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构建信息反馈平台。

一方面可实现历史数据的共享、调阅,另一方面可囊括预算管理范围开展实时、全面监控,使得预算执行进度能处于公开、动态展示状态,便于各部门围绕平台开展紧密协作、有效沟通,便于提升信息提取、信息调阅、信息上报、信息下达、信息分析、信息共享、信息反馈等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缩减烦冗流程,避免信息滞后引发的系列问题,提升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整、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工作的贯彻进度,使得预算管理能契合复杂多变的环境而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5]。

五、结束语

制造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使得战略实施落地、资源优化配置。面对预算管理制度较落后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通过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来加大预算管理制度执行力度;面对预算管理机制不科学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通过强化预算责任制、完善绩效激励机制来加强预算管理;面对欠缺适应环境能力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从明确预算目标导向、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明晰预算编制范围、合理预算编制时间层面优化预算编制;面对预算管理工具不全的问题现状,制造企业应当通过构建预算预警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来优化预算管理工具,作为现代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抓手,全面预算管理对推动企业发展有着积极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战略管理工作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战略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战略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